公选王为大家推荐气象遴选相关阅读>>>国务院印发《纲要》,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气象工作。在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做好气象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要求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近日,国务院出台《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系统部署到2035年气象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要任务,明确要求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努力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强支撑。
坚决担起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科技创新,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阐明了气象在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重大责任,为新时代气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人民气象事业于1945年从延安创立至今,始终在党的重视关怀下不断取得发展进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示和亲切关怀下,在各地区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全体气象干部职工的努力奋斗下,我国气象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气象服务体系成效显著。气象服务几十个部门近百个行业覆盖亿万用户,气象科学知识普及率达到80.2%,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达92.8分,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公众接收率达95.1%,充分发挥了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气象业务基础能力总体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建成了近7万个地面气象观测站、236部天气雷达、7颗在轨风云气象卫星组成的综合立体气象观测网,多项气象观测装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稳步提升,暴雨预警准确率提高到89%,台风路径预报24小时误差缩小到65公里,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至38分钟。气象科技创新由跟跑为主向跟跑并跑并存迈进。一些突破性气象科技成果不断取得,气象“芯片”数值预报模式基本实现自主研发,气象雷达软硬件设施基本实现国产化,自主研发的气象卫星遥感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气象数据率先向国内外开放共享,中国气象局2017年被世界气象组织认定为发展中国家唯一的世界气象中心。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国务院出台《纲要》,统筹谋划到2035年气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气象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让人民生活幸福,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职责,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更是气象工作的“国之大者”,人民是否满意是检验气象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进入新发展阶段,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重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气象服务需求倍量增长且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必须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生活幸福。
气象高质量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天气变幻,奥秘无穷,对天气气候变化规律的了解掌握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础。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气象现代化水平反映着国家现代化水平,气象高质量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保障。进入新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对气象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必须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保障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气象高质量发展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必然要求。安全是发展的保障,发展是安全的目的。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日渐增多,及时有效防范应对极端天气气候风险的必要性、紧迫性不断凸显。进入新发展阶段,防范化解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水安全等带来的风险挑战,必须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提高经济社会抵御气象灾害风险的能力和韧性。
准确把握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气象高质量发展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根本方向,不断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持续完善气象管理体制机制,着力提升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支撑。
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气象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参与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公益事业。气象高质量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党对气象事业的全面领导,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工作,深度服务和融入经济社会各行各业,精准服务国家和地方高质量发展,支撑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持提升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气象服务的质量效益直接关系人民安全福祉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努力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全面增强气象业务实力和科技实力,加快推进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有效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切实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坚持完善气象管理体制机制。双重领导管理体制和双重计划财务体制是气象事业发展的最大体制优势,必须不断加强和完善。以更大的格局、更宽广的视野,持续深化开放合作,进一步健全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各方力量和资源,最大限度释放动力、激发活力、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瞄准世界气象科技前沿,进一步加强气象科技创新,打造世界气象科技高地和高水平人才中心,提升全球竞争力,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赢得国际话语权。
全面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
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要紧紧围绕服务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奋斗目标,以实现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为主线,推动气象科技创新、气象基础能力、气象服务水平、气象人才队伍建设跃上新台阶。
加快实现气象科技自立自强。实施国家气象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天气机理、气候规律、气候变化等基础研究,打赢地球系统数值预报模式、灾害性天气预报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动气象与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计算等新技术深度融合应用。加强气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海洋、青藏高原、沙漠等区域气象研究能力建设,做优做强灾害性天气相关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实施气象科技力量倍增计划。完善气象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机制,推动气象重点领域项目、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完善“揭榜挂帅”制度,深化气象科研院所改革,健全气象科技成果分类评价和转化应用激励机制。
大力推进气象基础能力建设。加强顶层设计,统一布局和标准,建设陆海空天一体化、协同高效的精密气象监测系统,发展高精度、智能化气象探测装备。加强地球系统数值预报能力建设,形成“提前1小时预警局地强天气、提前1天预报逐小时天气、提前1周预报灾害性天气、提前1月预报重大天气过程、提前1年预测全球气候异常”的“五个1”精准预报能力。推进气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智能研判、精准推送的智慧气象服务。打造气象信息支撑系统,建设地球系统大数据平台,推进信息开放和共建共享。
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健全分灾种、分重点行业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完善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提高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应对能力,定期开展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和风险区划,加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编制和设施建设,将气象防灾减灾纳入基层网格化管理,强化重大气象灾害应急演练。提升人工影响天气能力,编制和实施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发展安全高效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技术和新型作业装备。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建设,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联动机制,建立极端天气防灾避险制度,完善气象灾害风险转移制度。
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气象服务水平。保障粮食安全,实施气象为农服务提质增效行动,提升粮食生产全过程气象精细化预报服务能力和粮食产量预报能力。保障海洋强国建设,加强海洋气象观测能力建设和海洋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强化全球远洋导航气象服务。保障交通强国建设,开展分灾种、分路段、分航道、分水域、分铁路线路的精细化交通气象服务。实施“气象+”赋能行动,推动气象服务深度融入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实施气象助力区域协调发展行动,构建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相适应的气象服务保障体系。
优化人民美好生活气象服务供给。加强公共气象服务供给,建立公共气象服务清单制度,推进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加强高品质生活气象服务供给,开展个性化、定制化气象服务,强化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出行安全气象服务供给,提升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气象服务水平。建设覆盖城乡的气象服务体系,加强城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探索推广保障城市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防洪排涝、交通出行等智能管理的气象服务系统,将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纳入乡村建设行动。
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支撑。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开展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水安全、生态安全、交通安全、能源安全、国防安全等影响评估和应对措施研究,加强温室气体浓度监测与动态跟踪研究,建立气候变化监测发布制度。强化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做好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普查和规划利用工作,开展风电和光伏发电开发资源量评估。强化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气象保障,提高重污染天气和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气象保障能力,打造气象公园、天然氧吧、避暑旅游地等气候生态品牌。
建设高水平气象人才队伍。加大气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批气象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强化气象人才培养,加强大气科学领域学科专业建设和拔尖学生培养,加强气象教育培训体系和能力建设。优化气象人才发展环境,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气象人才评价体系,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等紧密联系并能充分体现人才价值、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优化基层岗位设置,夯实基层气象人才基础。
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以更优质更高水平的气象服务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保驾护航。
(来源:学习时报)
【公选王遴选网推荐公务员遴选复习资料】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