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向是灯塔,在历史各时期备受推崇。在“十三五”发展的关键之际,在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之时,在脱贫攻坚的决胜期,在十九大即将召开之际,我们的党和国家呼唤有志青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今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立志提出了新要求, “青年立大志做事,不立志做大官”。“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立党初衷,因此,党员干部亦须强化“立大志做事,不立志做大官”的宗旨意识。
周恩来在少年时立下的宏伟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焦裕禄用自己行动实现了“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为民志愿。李保国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把为农民脱贫致富作为自己志向追求,最后成其了“太行新愚公,科技财神”。201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孙家栋,少年勤学立志,青年担纲,被誉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由此看来,作为党员干部树立远大志向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坚守好“立志做事,不做官”的初心,才能在为民路上行稳致远。
古谚说道:学来的东西没有践行理想爱好,造福于社会,却成了自己作奸犯科的挡箭牌,成为自己曾经最讨厌的人,是最讽刺的。不让理想与志向,在为民的道路与“甘为民仆耻为官”的大志背道而驰,与“俯首甘为孺子牛”谦逊之志南辕北辙,培植党员干部“立志做事,不做官”之志尤需“三弦”固牢。
一弦——学习求知,深学细照。一方面,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百姓诉求增多,党员干部的工作具有更多的挑战。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百姓的父母官,如果没有博才厚学,临大事怎能为百姓解忧舒心呢。另一方面,社会进步,思想价值多元化,作为党员干部应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自洁,保持先进、纯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人思想上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因此党员干部应该向标杆学习、向书本学习,学习党规党章,学习系列讲话,增强自己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为思想保鲜,倒逼自己慎思、笃行,常态化的照镜子、正衣冠,发现病症,及时医治,让自己思想与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与百姓同频共振。
二弦——涵养情趣,塑幽兰心。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讲道:“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讲修养、讲道德、将廉耻,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党员干部的生活情趣不仅仅代表的是个人,更是代表党和政府的形象。以往贪腐案的“小赌怡情”,却打开了“千里之堤”的缺口,一发不可收拾。玩物丧志、觥筹交错。雅爱“走样”,成为糖衣炮弹的攻击点,狠狠的掌掴了党和政府廉洁务实形象。党员干部的生活情趣、兴趣爱好应该是健康而不是媚俗的,是清廉的而不是污秽的。毛泽爱好游泳、贺龙爱好打篮球,习近平总书记爱好读书,焦裕禄能歌善舞,多才多艺。《伶官传序》写道:“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党员干部涵养健康的生活爱好情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对党员干部8小时之外的监管,引导其形成健康生活情趣,塑造空谷幽兰之心,做到清新脱俗,立志初心才不会走偏。
三弦——泥腿传情,同频共振。历来,我们的先辈和革命先烈都非常重视群众基础,把百姓视为水、土地,党员干部比为种子和鱼。贾谊《过秦论》写道“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如果政府仁义不施,民心会尽失,天下会揭竿而起。而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我们的百姓舍小家,为大家,不惜抛弃妻子,到战争前线,抛头颅,洒热血。革命根据地后方,我们的百姓默默无闻地为革命战士供给粮食、布匹等,百姓的恩情不能忘。《谏太宗十思疏》写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百姓是国家根基,重视百姓所需所盼,百姓的利益不能疏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党员干部有责任和义务为百姓利益奔走呼啸。党员干部应俯身接地气,把自己始终置身事外,能在现场的就不要在会场,走到田间地头,走到其房前屋后,看看百姓种的是什么,看看百姓房屋是否安全。走进厨房、卧室,揭开锅盖,看看百姓吃得好不好,揭开被子,看看百姓睡的暖不暖,听听百姓的声音,与百姓同频共振,感同身受,激发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感,方能固牢“立志做事,不做官”的初心。
印度言语说“等一等身后的灵魂”。党员干部立“做事”之志,要适当停下脚步,想一想自己的灵魂在哪里,志向是否“改弦更张”。立“做事,不做官”之志,是为政之道,成事之要,愿广大党员干部用“三弦”谱出为官“华章”,奏响党群和谐之歌。
【推荐阅读】
【纪委遴选考点】如何让“带病干部”止步?要用“镜子”识准人选准人
【2017纪委遴选考点】纪委的“审理”是什么?需要经过哪些工作程序?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