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选王遴选网导读:在刚刚过去的全国科普日,“科普”成为全民关注的热门话题。科普“普”给谁?虽然面向全体公众,但青少年应该是科普工作的重中之重。某研究报告显示,在中小学时期参加过科学探索活动的学生,比其他学生更可能选择科技作为未来的职业,并且将终生关注科技发展。在中小学课堂开设科学探索课,提高青少年对科技的兴趣,使他们的科学思维得到初步训练,对于国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但在目前阶段,我国的中小学科学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加强青少年科普教育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
当前,我国的中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科普工作主要在校外开展,与学校的课堂教育结合不够紧密;科学教师大多非科学专业毕业,科学课上成了手工课;课程内容多为验证或表演性质,缺乏真正的科学探究;等。这样的科学课,激发不了学生的科学热情,也无法有效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建立校内外相融合的科学教育体系,使校内科学课和校外科普活动双管齐下,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的科学素质,显得重要而紧迫。
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的科学素质,要传好三大“接力棒”:
首要工作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希望找人做科普讲座,但不知道该找谁;科学家希望进校园讲课,却不知道该与谁联系,这种尴尬的情况并不鲜见。就此而言,一方面,要完善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受过专业科学训练的高学历人才进入中小学教育系统,解决好他们在职业发展、职称晋升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科学课程涵盖的内容往往涉及多个学科,单一任课老师可能难以胜任,各级教育部门不妨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鼓励、邀请科研人员、大学老师、博士后和研究生等进校授课,慢慢培养出一支来源广泛的科学教育专业队伍。
在解决好师资问题的同时,要进一步构建科学合理、主题清晰、符合青少年年龄和心理特征的教材体系。要充分考虑到孩子认识世界的方式和特点,积极探索科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的可行性,避免生硬照搬概念,把科学描绘得高深莫测,令人望而生畏。教学过程中,注意多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出发,解答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多注重探索性,让学生在动手和动脑中学会观察问题、思考问题,通过实践培养学生使用因果推理、归纳总结等科学方法的能力,从而使科学精神“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再进一步,要吸纳具有教育经验和热情的科学家、科学教育专家,进入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组和中高考命题组。把科学探索的元素适当纳入中高考,实现精准导向,确保科学课不会变得可有可无。如此,重视科学普及、科技创新的热潮,才有可能逐渐从学校、老师、家长传递到整个社会。
青少年科学教育,关系到中国科技发展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说到底,打通科学进入课堂的通道,最重要的是教育主管部门和科普服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尽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将丰富的科学知识、科普活动和优质科普资源与公众共享,无疑是最明智的教育选择。
【推荐阅读】
>>>【2016年中央机关遴选面试·审计考点】审计技术方法的八种类型
>>>【2016年中央机关遴选面试·纪检考点】如何做到对违反换届纪律行为“零容忍”?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公选王”或“公选王遴选网”
每天分享:遴选资讯、遴选最新考点、遴选真题、遴选预测题……
为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