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您将跳转至新网站进行购买,购买成功会自动刷新当前页面。
取消
立即开通
公选王官网 公选王网校 公选王APP
扫描下载“公选王APP”
加入VIP
提醒(0) 欢迎您! 登录 注册 会员中心 微信
15072428589
【2017卫计遴选考点】刘延东谈“健康中国建设”:是摆我们在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使命

公选王遴选网 lx.gongxuanwang.com 2017-08-19 阅读: 4437

收藏 打印 【字体:

分享:
[公选王遴选网导语]
健康是人民幸福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全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我们党努力满足人民健康新期盼的一项迫切任务,是深化医改、促进卫生与健康事业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适应全球健康治理变革、更好履行国际责任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出发,作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随后,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勾画了打造健康中国的美好蓝图。这是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对于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落实好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扎实工作,奋发有为,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地生根,为建成健康中国而努力奋斗。

一、准确把握新形势,进一步增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保障人民健康。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医药卫生事业,坚持把重点放在农村,创建了城乡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农村合作医疗、赤脚医生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级卫生保健制度,注重发挥中医药“一根针、一把草”简便验廉独特优势,切实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同时,以“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宗旨,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健身运动,发挥其对健康的促进作用。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依靠广大医务人员奋力拼搏,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轰轰烈烈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以“纸船明烛照天烧”的气魄,迅速提高了人民健康水平,一举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中华民族开始以强健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国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取得的成就:

我国织起了全世界最大的全民基本医保网,完善了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筑牢了严密的公共卫生安全防控屏障,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加快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2009年,在总结抗击非典经验基础上,启动实施了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明确了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深化改革攻坚期的新特点和群众新期待,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维护人民健康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要务,统揽全局、系统谋划、突出重点、立柱架梁,实施一系列利当前、惠长远的重大举措,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由易到难渐次突破,蹄疾步稳不断深化,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效,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跨上了崭新台阶。

一是织起了全世界最大的全民基本医保网。我们从保基本起步,完善城镇职工医保制度,扩大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覆盖面,建立大病保险制度、疾病应急救治制度,健全医疗救助制度,形成了覆盖城乡、相互衔接、多层次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城乡居民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保障水平大幅提升,政府补助标准从2009年的每人每年80元增加到2017年的450元,居民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稳步提高,为实现人人病有所医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二是完善了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我们从强基层抓起,加强农村三级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快全科医生培养,有序推进分级诊疗,使更多的城乡居民拥有了家庭医生。全面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探索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办医,民营医院数量占总数的比例已经超过56%,多元办医格局初步形成,人民群众多元化、多样化健康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三是筑牢了严密的公共卫生安全防控屏障。我们坚持预防为主,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网,组建了一支平战结合、反应迅速、能打胜仗的应急防控队伍,能够有效应对各种重大突发疫情,特别是经受住了2015年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特大传染病疫情的严峻考验,实现了国内“严防控、零输入”和援非抗疫“打胜仗、零感染”双重胜利。我国公共卫生整体实力和疾病防控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卫生应急救援水平走在了世界前列。

四是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我们把人民群众得实惠作为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最终目标,努力让人民有更多的健康获得感。居民看病就医负担明显减轻,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降到30%以下,为近20年来最低水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12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投入由2009年的人均15元提高到今年的50元,重大公共卫生服务惠及千万家庭。全面实施两孩政策及其配套措施,努力保障每个家庭生得起、生得好。我国人均期望寿命从2009年的74.8岁提高到2015年的76.3岁,孕产妇死亡率从31.9/10万降为20.1/10万,婴儿死亡率从13.8‰降为8.1‰。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这是用8年左右时间,以人均不到500美元的费用支出取得的,充分体现了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优越性。

总之,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投入力度大、发展速度快、人民群众获得实惠多、国内外影响力空前提升的时期,是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出台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政策新举措,初步搭建起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制度框架,基本构建起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认为,中国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只用了富裕国家一半的时间,实现了全民健康覆盖,成就令人瞩目。实践证明,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总体思路和重大举措是正确的,成效是显著的,有力地保障和改善了民生,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在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上,逐步探索出中国式解决办法。这些都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大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绩来之不易,应倍加珍惜。

“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要清醒地看到,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任重道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人民群众对健康服务有了新的更高期盼,医药卫生领域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需要从全局高度认识、把握建设健康中国面临的新形势。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性: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我们党努力满足人民健康新期盼的一项迫切任务,是深化医改、促进卫生与健康事业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适应全球健康治理变革、更好履行国际责任的必然要求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我们正在朝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阔步向前。健康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把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人均期望寿命在原有基础上再提高1岁作为重要指标。实现这些目标面临着多重因素交织叠加的复杂局面,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3亿,2030年将达3.7亿,2050年将达4.87亿,人口老龄化不仅带来赡养问题,而且带来医疗、照护、精神生活等方面的健康问题。我国高血压患者超过2.5亿,糖尿病患者超过9700万,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85%左右,成为危及人民健康的第一“杀手”。我们还面临着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严峻形势,食品药品安全、饮水安全、职业安全隐患犹存,煤矿、交通等领域安全生产事故屡有发生,这些都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需要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更加积极主动加以解决。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我们党努力满足人民健康新期盼的一项迫切任务。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理念的普及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更加重视生命质量和健康安全,不仅要求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希望不得病、少得病,看病更舒心、服务更体贴,对政府保障人民健康、提供基本卫生与健康服务寄予更高的期望,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不断释放。2016年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接近80亿,比新医改初期2009年的49亿人次增加了63%。另一方面,部分群众对医学的局限性、复杂性、风险性认识不足,存在健康管理意识不强、看病预期过高等问题。由于多种原因,医患纠纷时有发生,影响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也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健康问题不仅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问题、政治问题。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深化医改、促进卫生与健康事业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卫生与健康领域面临着老问题与新情况叠加、发展问题与改革任务交织、巩固已有改革成果与拓展深化新领域改革并重的复杂局面。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还存在不少短板,供给服务质量偏低、资源总量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人员结构不平衡、基层服务能力薄弱、老少边穷地区发展滞后。深化医改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触及更多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面临的都是更难啃的“硬骨头”。公立医院的逐利机制尚未消除,大处方、过度检查等问题仍然存在。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标准偏低,医保在控制费用、发挥对医疗行为的有效激励约束方面亟待完善。药品流通秩序不规范,药价虚高问题突出。我们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直面挑战,敢于担当,全力以赴破解这些难题。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适应全球健康治理变革、更好履行国际责任的必然要求。全球卫生与健康体系正处于发展变革的重要时期。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把健康放在了更加突出位置。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进卫生与健康改革,不少国家都制定健康规划,确保国民健康水平与经济发展同步提高。此外,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传染病疫情、生物恐怖安全、抗生素耐药等跨国播散的公共安全威胁日益严峻。近年来在一些国家爆发的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等新发传染病已经成为各国共同应对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还要看到,全球健康发展的不平衡、不平等问题比较突出。健康是人类共同的事业,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我们要积极主动地推进全球卫生与健康治理改革,促进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健康新秩序。

总之,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到了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也面临翻开新篇章的重大机遇。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有多年来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打下的坚实基础,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开拓进取,抢抓机遇,破障闯关,就一定能够把健康中国建设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二、进一步凝聚共识,科学把握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基本思路和要求(六个“坚持”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项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为建设健康中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一定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准确理解和深刻把握推进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方向和思路。

第一,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康是人生幸福的起点,一人之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之健康是立国之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把保障好人民群众基本健康权益放在首位,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既要保障好人民群众基本健康权益,坚守民生底线,增强全民健康的公平性和普惠性,又要激发亿万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升全民健康的质量和水平,把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新成效更多地体现在增进人民的健康福祉上。

第二,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是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全面做好卫生与健康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新中国成立之初,卫生工作的首要任务是预防和消除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党和政府提出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方针。1996年,适应改革开放的要求,我们党提出了“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着力解决农村缺医少药、卫生事业发展整体水平滞后、活力不强等突出问题。新形势下又与时俱进地提出了“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方针,强调“以基层为重点”“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等。新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既体现对传统的继承,又丰富和拓展了新的内涵,是在深刻总结经验和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指导下提出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发展规律的认识。各地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观念统一到新的方针上来,不断开拓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新局面。

第三,坚持“大健康”发展理念。健康不仅是身体无病,而且是心理、精神、社会的全面健康,涉及到医药卫生、社会服务、环境建设、宣传倡导等各个方面,大大超越了传统的疾病防治范畴。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要顺应新的时代要求,树立大健康、大卫生观念,加快转变卫生与健康发展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到“以健康为中心”,突出预防为主,坚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参与,积极创造良好的生态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健康政策融入全局、健康服务贯穿全程、健康福祉惠及全民。

第四,坚持卫生与健康事业公益性。“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卫生与健康事业涉及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和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承担着治病救人、护佑生命的光荣使命,是一项崇高而特殊的伟大事业。在新的时期,坚持卫生与健康事业公益性,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是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具体实践。我们要毫不动摇地把公益性写在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旗帜上,牢牢守住这条底线,贯穿于改革发展全过程。

第五,坚持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原则。卫生与健康需求有基本和非基本之分。发展卫生与健康事业,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把基本需求保障好、把底线兜住,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目前,我国仍有8500多万残疾人、近4000万失能老人,5500多万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返贫占到不小比重。这些都是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短板”,要下更大力气,加快推进基础性、关键性改革,把基本卫生与健康服务的底线织密织牢,努力使社会公平与发展的阳光普照每一个人。

第六,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改革创新是引领卫生与健康事业实现新跨越、用中国式办法破解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的动力源泉。目前,我国卫生与健康领域资源供给不足,配置结构仍然失衡,优质资源大都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不少中高端医疗器械、高值医用耗材以及药品严重依赖进口。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创新体制机制,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大力推进卫生与健康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增强创新能力,同时适当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健康供给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加普惠、更有效率的健康服务。

(转页继续浏览)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三、聚焦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开创健康中国建设新局面(聚焦六项任务

《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健康中国“三步走”的目标,即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到2030年,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到2050年,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健康国家。这些目标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高度契合。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一系列部署,紧扣《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构想,突出目标和问题双导向,注重前瞻性、综合性和创新性,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奋力推动卫生与健康事业全面发展。

第一,加强预防保健,构建全程健康促进体系。

人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点,健康影响因素众多。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健康公式显示,100%健康等于60%生活方式、17%环境、15%遗传和8%卫生服务。建设健康中国,既要靠医疗卫生服务的“小处方”,更要靠社会整体联动的“大处方”,要针对全人群、围绕全生命周期,加大干预力度,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融入百姓生活。

一要加强预防为主。建设健康中国,要“防”字当头,关口前移。中医基本理念是“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西医强调“一盎司的预防胜过一磅的治疗”。现在,很多群众缺乏保护健康所需要的基本医疗卫生知识,不少人有吸烟酗酒、久坐不动、长期缺乏锻炼等不良生活习惯,成为诱发疾病甚至猝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报告显示,中国每年有100多万人因吸烟导致相关疾病而死亡,经济损失超过3500亿元。要大力普及健康知识与技能,将维护健康的“金钥匙”交到群众手中,让群众成为自己健康的主人。要实施国民营养计划,积极开展减油、减盐、减糖,健康体重、健康骨骼、健康口腔“三减三健”行动,大力推进公共场所控烟,大力开展健康教育,用民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途径和方法普及健康知识与技能,把健康故事讲好讲精彩,让健康知识潜移默化地植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健康新生态。

二要加强重大疾病防治。这是解决当前国民健康问题的关键一环。我国面临着重大传染病和各种慢性疾病的双重威胁。2016年,全国报告的传染病种类有45种,病例数超过690万。慢性病防控形势非常严峻,心血管病、肿瘤、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要制定实施重大疾病防控规划,强化监测预警,强化疫苗接种,强化联防联控,力争用5—15年时间,坚决消除血吸虫病、疟疾、麻风病等传染病以及克山病、大骨节病等重点地方病,坚决遏制艾滋病、结核病、包虫病等重点传染病的流行,坚决管控好高血压、糖尿病、重症精神障碍等重大疾病,努力让广大群众远离疾病,健康幸福地生活。

三要加强重点人群卫生与健康工作。让人人享有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最终目标。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明确提出要“确保各年龄的人群享有健康生活、促进健康福祉”。要围绕重点人群的健康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要强化老年人健康管理,加强老年常见病、慢性病的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重视维护好残疾人的健康,完善康复服务体系,加大低收入残疾人医疗和康复的救助力度,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要切实解决好“3个1亿人”健康问题,加强政策衔接和制度协调,拆除藩篱、弥合鸿沟,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全覆盖。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精准到户、到人、到病,多做雪中送炭工作,决不能让群众因为健康问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掉队。这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四要加强爱国卫生运动。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础。当前,我国农村不少地方的垃圾和污水没有得到处理,一些城市城乡结合部脏、乱、差现象比较突出,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健康。爱国卫生运动是党和政府把群众路线运用于维护人民健康的伟大创举。今年是爱国卫生运动65周年,要抓住契机,创新性地用好这把“利器”,启动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加强农村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深入开展“厕所革命”,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下决心把农村建设成为人居环境干净整洁、适合居民生活养老的美丽家园。要积极推进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建设,将健康理念引入社区、单位和家庭,培育发展千千万万个“健康细胞”,筑牢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防疫大堤”。

五要加强全民健身行动。体育不仅仅是一种身体运动,还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培养健康体魄、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全面发展、提升生活品质的有效途径。邓小平同志指出:“体育运动搞得好不好,影响太大了,是一个国家经济、文明的表现。”要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方法,健全全民体育健身服务体系,发展群众健身休闲项目,建设健康步道、健康广场、健康主题公园等,推进全民健身生活化,让体育健身成为群众生活的重要内容,成为提升人民健康素质的重要依托。要实施青少年体育促进计划,开展校园足球等有益身心的活动,确保学生学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推动实施老年人、职业群体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体育健康干预计划。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开放,鼓励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让健康中国“动”起来。

第二,抓好“三医”联动改革,全力推动五项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2009年,中央对深化医改提出了“四梁八柱”的总体架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明确要求,深化医改要重点抓好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基本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五项制度建设。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更加注重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把制度建设贯穿医改全程。医疗是根本,是深化医改的“前沿阵地”。我国药品80%以上在医疗机构使用,医疗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医药产业发展的方向。医保是基础,一头连着“需方”,一头牵着“供方”。医保改革既可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还能调控医药价格,推动药品流通秩序改革,起到“一子落下,满盘皆活”的作用。医药是关键,是深化医改的重要“突破口”。目前,药价虚高及不合理用药摊薄了医保的成效,影响医保基金可持续,加重了患者负担。医药价格改革不到位,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就没有空间,医生收入也很难提高。打好医改攻坚战,需要把“三医”联动改革和五项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使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一是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我国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农村、基层和边远地区相对匮乏,约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去了城市三级医院,造成城市大医院“战时状态”、人满为患,一些基层医疗机构业务萎缩,既影响优质医疗资源发挥最佳效益,也影响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推高了医疗费用,加重了患者负担。分级诊疗制度是优化就医秩序、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事关整个医改成败。要按照“群众自愿、基层首诊、政策引导、创新机制”的原则,积极有序推进,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新秩序。建立中国特色的分级诊疗制度,目的是保基本,关键要强基层,保障在建机制,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改革的拓展深化。要多措并举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引向基层、财力物力投向基层、优惠政策倾斜基层,促进基层“软件”和“硬件”“双提升”,卫生工作重心和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当前要重点做到两手抓。一手抓医疗联合体建设。这是推进区域内医疗资源结构和布局调整,发挥大型公立医院辐射带动作用、下沉医疗资源的重要举措。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破除行政区划、医保支付、人事管理、财政投入等壁垒,探索建立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疗共同体、区域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等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要明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充分调动中央、地方、军队、社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积极性。今年要全面启动多种形式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三级公立医院要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分工协作机制,为居民提供一体化、连续性的健康管理和基本医疗服务。一手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具有贴近群众、贴近家庭、贴近基层的优势,既是守护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窗口”。一些地方实践证明,这项制度建设对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和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具有重要作用。要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签约服务要以健康需求为导向,加强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对接,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要完善签约服务筹资、支付和分配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签约服务的积极性。今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要覆盖85%以上地市,2018年初步搭建起分级诊疗的制度框架。

二是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深化各级各类医院包括公立医院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这也是破解当前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经过60多年的发展,我国建立了以公立医院为主导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目前,公立医院数量超过了1.3万家,承担着国家应急救援、危重疑难杂症诊疗、医学人才培养培训以及引领我国医学科技水平等重大任务,在改善和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着主力军作用。改革公立医院,不是要削弱其地位和作用,而是要提升公立医院治理能力和水平,促进其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医学科技进步以及专业结构和组织分工日趋复杂的新形势,更好地满足人们渴望获得更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新期待。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34次会议,研究审议了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目标,明确了20项任务

要坚持“四个有利于”的原则

有利于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切实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有利于实现以病人为中心,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服务

有利于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实现公立医院民主管理、科学决策

有利于发挥好公立医院的引领带动作用,提升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要强化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各级各类医院都要制定章程,明确办院宗旨和方向。要健全医院决策、民主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绩效考核、人才培养培训、科研管理等制度,激发广大医务人员参与医院管理、服务人民健康、促进医学事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加强医疗质量安全、信息化建设、医院文化建设和便民惠民措施,让人民群众尽快感受到深化医改的新变化新成效。

二要落实政府办医职责。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进一步明确政府办医职责,强化监督管理,落实公立医院经营管理自主权。

三要加强医院党建,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党委领导的核心作用,全面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把医院党建与各项制度建设紧密结合,强化对医院工作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确保改革发展方向,建设患者放心、人民满意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三是改革全民医保制度。全民医保是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基础,也是一项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建立了医保制度。我国已经建立了保基本、全覆盖的全民医保制度框架,但仍面临筹资机制尚不完善、管理运行效率不高、保障兜底能力弱化等问题,特别是支付方式改革滞后,制约了医保在引导就医服务行为、理顺医药价格、控制医疗费用、改善医疗质量等诸多方面作用的发挥。我们推动全民医保制度从扩面提标向提质增效转变,必须做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这篇大文章。抓住了这个“牛鼻子”,就能撬动医疗服务、分级诊疗、医联体建设、药品流通等各项改革。今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全面推行按病种付费,实施的病种不得低于100个,综合医改试点省份要选择1—2个地市全面实施支付方式改革。要同步推进临床路径管理,确保既控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又保障好服务质量。同时,还要加快完善医保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强化个人参保意识。要实施好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六统一”政策,理顺医保管理机制,鼓励开展设立医保基金管理中心试点。要加快建立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机制,今年底要实现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方便群众看病结算。要全面落实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鼓励和支持其参与基本医保经办服务,推动形成多元化竞争格局。

四是实施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改革。目前,医药领域涉及利益主体多,生产流通环节复杂,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低水平重复问题突出,呈现出“多小散乱”的局面。全国有4700多家生产企业、1.3万家批发企业、16万多个药品批准文号,有的药品有几百个厂家生产,恶性竞争难以杜绝。批发企业乱象丛生,一些批发企业不卖药只倒票,导致药价虚高,加剧看病贵。彻底整治医药领域的各种乱象,必须从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全流程发力,严把三道关口

一要狠抓供应保障。改革完善审评审批制度,推动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确保药品安全有效。短缺药品供应保障事关人民健康福祉。要强化政府责任,完善监测预警和清单管理制度,采取定点生产、协调应急生产和进口以及健全药品储备制度等措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需求。

二要理顺药品价格。要完善药品招标采购,积极推进专利药品和独家生产药品价格谈判,扩大谈判采购的品种和数量,挤压虚高药价水分,扩大群众受益面。要以“两票制”为抓手推动流通环节改革。今年,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和前四批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所有公立医疗机构要全面推行“两票制”,其他地区也要加快推进,扩大实施范围,降低流通费用,控制虚高价格。理顺药品价格要标本兼治,既逐步完善体制机制,又严格执行有关法律和规定,对价格虚高药品,必须依法依规严肃惩处相关人员和机构。

三要加强全程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药品质量。建立完善药品信息追溯体系,努力做到药品从出厂到患者每一个环节处于来源可溯、去向可查的状态。同时要加强药品特别是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管理,严控“大处方”,规范用药行为。总之,要对药品流通领域改革情况之复杂、难度之大有充分的估计,下决心打好这场攻坚战,让人民群众用上安全有效、质优价廉的药品。

五是健全综合监管制度。医疗卫生行业攸关人民生命安全,任何时候都必须严格监管。医改中出现的问题,有不少是监管不到位造成的。有的部门习惯了行政审批,但疏于事中事后监管,不会管、不想管、不敢管,造成一些政策“空转”甚至变形。要实现医药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构建起政府主导、第三方参与、医药卫生机构自我管理和社会监督为补充的多元化综合监管体系。要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推动监管重心由注重行政审批转向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堵塞漏洞、消除隐患。要引导和规范医药卫生机构建立内审制度,加强自查自纠。要加强信息公开,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的知情权、监督权,主动接受社会团体和群众个人监督。加快推进健康立法,健全各类行业准入、技术规范、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标准体系,加强全社会法治意识,强化医务人员依法执业、患者依法就医、医患纠纷依法处理,坚决打击涉医违法犯罪活动,对医闹、暴力伤医“零容忍”,促进医患和谐。

第三,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守护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

加强医学人才队伍建设,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基础性工程,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总体供给不足,主要是优质医疗资源特别是优秀的医务人员短缺。2016年,每千人口执业(含助理)医师2.2人、注册护士2.4人,全科医生每万人口1.4人,而经合组织国家分别是3.3人、9.1人、7.1人。此外,随着医养结合、医疗旅游、康复护理、体育健身等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亟须培养培训养老护理、康复治疗、心理咨询、体育指导以及食品药品监管、环境治理等“大健康”相关领域的专业化复合型人才和管理人才。要加强医教协同,制定实施卫生人才培育培训规划,健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加强全科、儿科、产科、精神科、护理等紧缺人才培养,力争到2020年每千人口执业(含助理)医师数提高到2.5人,每千人口护士数提高到3.14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提高到2.0人。要适应健康产业发展需要,加大康复照顾、心理咨询、健身指导等复合型人才培养培训力度,为健康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要推进医疗卫生行业薪酬制度改革,体现医疗卫生行业特点,体现以知识价值为导向,让广大医务人员凭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付出,获得合理合法报酬。要改革人才使用和评价办法,完善有利于人才下基层的政策,保障乡村医生合理待遇,搭建留得住、能发展、有保障的舞台。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医乃仁术。广大医务人员是人民健康的守护神,既要苦练内功,提高专业技能,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更要注重医德修养,弘扬大医精诚、大爱无疆的优秀医德医风,自觉珍惜职业价值,塑造行业清风正气,全心全意为人民看好病、服好务。

第四,注重中西医并重,加快推动中医药健康发展。

中医药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和在与疾病做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是具有独特理论和技术方法的体系。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代中医人,以仁心仁术刻苦钻研,推动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我国科学家屠呦呦根据中药方剂研究提取了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为造福全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2015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使中医药得到更广泛的国际认可。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我们有责任把祖先留给我们的中医药宝库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进一步激发中医药的潜力与活力。

要建设好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加大投入,实施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和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健全服务网络,力争到2020年,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要加强政策扶持,将更多成本合理的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更好发挥中医在预防、治疗和康复中的独特作用。要传承创新中医药,建立多学科、跨部门的中医药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和创新合作平台,加大中医药传承工程实施力度,加强传统知识和诊疗技术的保护、抢救和整理,建立中医古籍数据库和知识库。要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标准体系,运用现代技术加强中医药机理研究,加强重大疑难疾病、慢性病等中医药防治技术和新药研发,力争产出一批类似“青蒿素”的具有原创性、标志性的重大新药产品。要探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文化。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要坚持古为今用,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文化。要加快推进中医药“走出去”战略,扩大传统医药领域国际合作,推动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在海外发展,促进中医药服务于全人类健康。

第五,立足满足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加快发展健康产业。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健康观念的增强,人民群众对健康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并呈现多层次、多元化、个性化的特征。在多数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健康产业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已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市场空间广阔,完全有可能培育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健康产业。发展健康产业,需要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保基本、兜底线,非基本的多元化健康需求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调动社会力量增加健康产品和服务供给的积极性,并强化监管和把关,为群众提供更加多元、安全、高质量的健康产品。要大力发展医药、医疗设备等先进制造业,通过兼并重组,做大做强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强的医药产业体系。要以创新引领健康产业发展,推动健康领域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互联网+健康行动”,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长壮大。

第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阻挡的潮流。中国在履行国际义务,参与全球健康治理方面取得了重要发展和进步。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人,从我国外交战略全局出发,应第三世界国家要求,做出派遣医疗队的决策。半个多世纪以来,先后向67个国家和地区派遣了2万多名医护人员,救治患者超过2.6亿人次。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全面展示了我国国际人道主义和负责任大国形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深入参与全球治理进程,积极提供解决全球性和地区热点问题的中国方案,积极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我们要从新的高度,充分认识和发挥好卫生与健康外交在构建新型大国外交战略中的使命。

一要加强与各国的互学互鉴。积极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理念、经验和管理,引进资金、人才、技术,搭建人才培养、科研攻关、政策交流等合作平台。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卫生与健康合作,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发挥卫生与健康在服务外交大局中的独特作用。

二要有效防范重大传染病输入。强化与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境外疫情发生地的合作,完善联防联控机制,筑牢疫情输入防线。

三要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主动参与健康领域国际标准、规范、指南、协议的研究与制定,提升我国在全球卫生外交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按照“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理念,落实中非公共卫生合作计划,参与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和能力建设,使卫生与健康合作惠及更多发展中国家。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使命。各地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卫生与健康改革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亲力亲为,加强调研,用创新的思维、扎实的举措、深入的作风,狠抓推动落实,确保政策落地见效。要鼓励各地探索创新,特别是国家医改综合试点省份要敢闯敢试,当好改革的“探路者”“先锋官”,努力探索推进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新路子。要加强舆论引导和监督,大力推动群众性健康运动,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倾力打造健康中国。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造福于13亿多人口的伟大事业。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齐心协力、奋力进取,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筑牢健康根基,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推荐阅读】

【体育重要遴选考点】刘鹏:体育运动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根基

【卫计遴选考点】习近平谈如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公选王”或“公选王遴选网”
每天分享:遴选资讯、遴选热门考点、遴选真题、遴选预测题……

上一篇: 【工信遴选考点】李克强谈“中国制造2025”: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

下一篇: 【2017政法遴选考点热点】首家互联网法院成立:当事人可足不出户完成诉讼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

  • 热门专题
  • 热门点击
  • 今日文章
关于我们| 严正声明| 联系我们| 申请友链| 付款方式| 网站导航| 今日更新
公选王网校——公务员遴选在线学习平台 公选王公务员遴选网——15年专注遴选研究 公选王网站——中国公选遴选考试培训领跑者,专注遴选考试培训研究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或者支付稿酬。
售前咨询:
131-6465-6773 / 150-7242-7607
售后服务:
150-7242-8589 / 173-6330-3787
在线咨询

题库

APP下载

回到顶部
在线咨询

题库

APP下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