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必须有效发挥好文化扶贫的作用,切实提高贫困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通过形成内生动力、激发发展潜力,帮助他们积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最终推动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公选王遴选网为您梳理相关内容,方便您学习。
●“治贫”必先“治愚”。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必须有效发挥好文化扶贫的作用,切实提高贫困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通过形成内生动力、激发发展潜力,帮助他们积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最终推动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当前,一些地方的文化扶贫还明显滞后,个中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对文化扶贫的认识浮于表面。进一步做好“文化+扶贫”这篇文章,必须充分认识和把握文化扶贫的要义。
●文化扶贫的前提在于扶志。导致贫困的原因虽然复杂,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期的贫困生活和封闭环境,影响了人们的奋斗意志和致富信心。
例如,一些贫困地区,不少人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只盼着外界的帮扶救济,不愿意主动想办法、找出路;一些贫困群众,既不爱学习新知识,也不去研究新技术,仍满足于“靠天吃饭”,沿用传统的耕作方式。此外,还有个别贫困农村,封建迷信活动盛行,婚丧嫁娶铺张浪费,甚至闲暇时间赌博成风。
切实推进文化扶贫,首先就要着力解决这些问题,否则贫困群众缺乏致富的主体意识和自觉行动,必然影响扶贫的长期效果。只有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重视培养贫困人口劳动致富、勤劳致富、技能致富的自觉意识,真正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才能不断加快脱贫攻坚进程,为贫困地区农村发展注入强大的动能。
●文化扶贫的基础在于教育。教育落后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如果受教育程度低,必然会影响到农民的致富进程,进而制约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打好文化扶贫的基础,必须抓好农村教育。
多年来,党和政府在解决贫困地区教育落后的问题上下了很大功夫,贫困地区的教育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教育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时也要看到,教育落后仍然是贫困地区的主要短板,现实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贫困地区幼儿教育起步晚,重视不够的问题;贫困地区乡村师资队伍不稳定,流失严重的问题;还有贫困地区财政紧张,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等等。对此,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力度,推动教育资源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全方位保障贫困地区群众受教育权利,真正从思想上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通道。
●文化扶贫的关键在于技能。缺乏致富技能或技不如人是贫困的重要原因。从多年来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情况看,一些贫困地区出来的务工人员,多数受教育程度低、专业技能缺少,在城市就业门路窄,挣钱不多;在农村的贫困人口普遍缺少相关技能,加之环境条件影响,致富行动往往受到限制。
而且,他们中有的人即使借助帮扶暂时脱贫,但遇到新的困难又可能返贫。所以,文化扶贫的关键,就在于大力推进贫困人口的技能教育。一条比较可行的路径,就是优化目前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以职业农民为培养目标,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重点培育农业开发人才和技能人才。同时,职业教育必须要体现地域化、特色化和职业化,并要有长期的应对政策和保障措施。
●此外,文化扶贫还要注重文化环境建设。良好的文化氛围,是先进优秀文化落地生根的重要条件。比如,红军长征在会宁胜利会师,受长征精神的巨大鼓舞,这里逐渐形成了“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供”的“三苦”教育精神,并一度成为甘肃高考“状元县”。还有秦安县石节子村,由于艺术的介入,让原本闭塞的村子整个变了样,成为远近闻名的“艺术村庄”,在艺术的熏陶下,村民们开阔了眼界,增强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也更加坚定。
由此可见,注重文化环境的营造,对于文化扶贫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在继续建设好乡村文化服务体系的同时,贫困地区应大力实施乡村文明行动,努力改造固有的习惯和落后的社会风气,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只有把文化扶贫和文化环境营造有机结合、把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建设有机结合,才能真正使文化的功能和价值产生应有的社会效果。
【推荐阅读】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