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中有一个重要论断,即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那么,从哪些方面来认识和理解这些历史性变革,我们可以初步概括为五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一、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发生历史性变革
我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大大增强。党中央领导坚强有力,成为十八大以来我国政治生活的最鲜明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中央全面深化领导小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等多个领导小组组长,党中央进一步加强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军队和国防建设等工作的领导。
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成为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这是保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出席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等,并发表重要讲话,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各项工作进行总动员、总部署。
2016年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这是一项影响深远的战略决策。核心意识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并不陌生。毛泽东同志有一句名言: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从党的历史看,中国革命的胜利,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毛泽东同志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是决定的因素。从现实来看,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们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习近平同志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是决定的因素。
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提高,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历史性成就。以作风建设为例,2012年12月,中央政治局制定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截至2017年6月底,全国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7万多起,处分13万多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取得显著效果。我们以重拳反腐为全面从严治党破局。十八大以来,截至2016年年底,中央纪委共立案审查中管干部240人。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给予纪律处分119万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
以党内监督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作出开展中央巡视战略性制度安排。中央巡视共开展12轮,对277个地方、单位党组织进行了“政治体检”,对16个省区市开展“回头看”,对4个系统进行“机动式”巡视,实现党的历史上首次一届任期内中央巡视全覆盖。十八届中央纪委执纪审查的案件中,超过60%的线索来自巡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监督的制度优势。中央纪委设立47家派驻纪检组,实现对139家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监督全覆盖。我们以建章立制为全面从严治党固本培元,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从治标走向治本。五年来,中央共出台或修订近80部党内法规,超过现有党内法规的40%,全面从严治党越来越有规可循、有据可依。
我们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旗帜鲜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意识形态领域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问题得到明确,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
二、经济发展理念和经济增长方式发生历史性变革
我们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有力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作出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解决了中国经济要“怎么看”的问题。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框架,解决了发展经济要“干什么”的问题。贯彻稳中求进总基调,解决了做好经济工作要“怎么干”的问题。
在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把该“稳”的稳住了,推动该“进”的取得明显成效。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6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为7.2%,这一数值远高于世界经济同期2.5%的平均水平,也高于发展中经济体4.0%的平均水平。2013年到2016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30%以上,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2016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超过8000美元,接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民生问题持续改善,广大群众的生活得到了实质性改变。2013年至2016年,城镇新增就业连续4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年均上涨仅为2.0%,调查失业率只有5%左右。这样的运行格局难能可贵,在世界范围内一枝独秀。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扩大,社保体系基本建成。
尤其是“精准扶贫”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从2013年到2016年4年间,我国累计脱贫5564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末的10.2%降到2016年末的4.5%,贫困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
中央高度重视产业升级与创新创业。2013年至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0%,2016年服务业比重提升至51.6%,成为第一大产业,而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增长速度也远高于传统产业。在结构平稳转型的同时,创新创业体制改革成效显著。据统计,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研发投入大国和第二大知识产出大国,全社会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2.08%,发明专利申请量居世界第一,2016年,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10万件,保有量居世界第三。在量子卫星、人工智能、载人航天等重大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三步走”战略目标,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重大进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步伐加快。这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我们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着力补齐一块块生态短板。坚持修复陆生生态,还人间以更多绿色;防治水土流失,还大地以根基;修复水生生态,还生命以家园。
五年来,我国年均新增造林超过9000万亩,治理沙化土地1.26亿亩,大江大河干流水质稳步改善。五年来,生态环境法治建设不断健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陆续出台,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2015年开始实施,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力度空前。与2013年相比,2016年京津冀地区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33%,长三角地区下降了31.3%,珠三角区域下降了31.9%。201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与经验,为全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借鉴。
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方式发生历史性变革
我们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央深改领导小组把握大局、审时度势、统筹兼顾、科学实施,经济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民主法制领域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2014年,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中央有关部门还完成了108个改革任务,共出台了370条改革成果。2015年,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确定的101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中央有关部门完成153个改革任务,各方面共出台改革成果415条。2016年,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确定的97个年度重点改革任务和128个其他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还完成了194个改革任务,各方面共出台改革方案419个。经过三年多的努力,一批具有标志性、关键性的重大改革方案出台实施,一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举措取得重大突破,一批重要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成果正在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
我们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统筹推进,我们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作出全面依法治国重大战略部署,法治中国建设驶入“快车道”。具体内容如下:
制定民法总则,为民法典编纂翻开关键的第一页;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预算法等一系列关系国计民生的法律法规,让经济社会运行更加有序。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进行解释,设立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誓制度,有效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建立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保障法律体系内部和谐一致,维护国家法制统一。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五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全面实行清单管理制度,制定并公布权力和责任清单,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和责任法定化,厘清权力的边界。截至目前,全国所有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均已公布,将权力运行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五年来,国务院各部门累计取消行政审批事项618项,“非行政许可审批”概念成为历史。国务院各部门设置的职业资格削减70%以上,中央层面核准的投资项目数量累计减少90%。
四、国防和军队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
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以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确立加强人民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为根本引领,深入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
五、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发生历史性变革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坚持和平发展为战略选择,以寻求合作共赢为基本原则,以建设伙伴关系为主要路径,以践行正确义利观为价值取向,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努力目标,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深入开展全方位外交,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使中国理念、中国担当、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2017年年初,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时,习近平主席深刻、全面、系统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概念被相继写入联合国决议、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和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成为全球治理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在坚持“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原则下广交朋友,伙伴关系网络遍布全球。实现对大国、周边和发展中国家伙伴关系全覆盖,对外战略布局进一步优化、深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主动进取,积极作为,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发挥中国作用。
针对和平赤字,习近平主席2017年年初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提出了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这一新安全观顺应全球化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从历史维度看,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加深;从现实维度看,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以新安全观为导向,中国在事关地区和国际安全的重大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破解“安全困境”,展现大国担当。
针对发展赤字,2015年9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提出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新发展观。新发展观根植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有助于破解各国发展和当今世界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展现了立足长远、共谋未来的中国智慧。中国提出新发展观,不是停留在理念层面,而是落到实处。通过推进“一带一路”、亚投行建设等重大措施,打造开放型合作平台,为全球提供新的公共产品,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为推动世界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针对治理赤字,2016年9月,习近平主席提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国际社会大家的事,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使关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主张转化为各方共识,形成一致行动。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全球治理观,根植于各国主权平等、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准则之中,已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正确义利观指引下,中国不断深化同发展中国家务实合作;按照亲诚惠容理念,中国同周边国家深化互利合作;秉承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理念,中国积极推动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
回顾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我们对始终保持共产党人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有很深切的体会。具体内容如下:
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强大战略定力的伟大政党。96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承受近代以来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承受的艰难困苦,之所以能够战胜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战胜的风险挑战,之所以能够完成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而成为历史的强者、时代的强者,领导中国人民深刻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进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使中华文明、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的强大战略定力,是一条根本原因。我们党的战略定力,包括战略自信、战略清醒、战略前瞻等丰富内涵,是我们党战略智慧的重要内容。有了强大战略定力,才站得稳脚跟,才担得起风险,才把握住大局,才看得清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是一个重大战略判断。
新的历史起点,新的发展阶段,必然在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社会上、生态上等方面,有许多新的表现、新的特点、新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新的发展阶段,新就新在我国正处于由富变强、由大变强的重大历史节点,新就新在我国正走在强国路上,新就新在我国正处于从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跨越的伟大历史进程之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质上就是强国理念强国思想强国战略。比如,他强调中国梦就是强国梦、强军梦,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体育强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要建设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心词是强大。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中国站起来不容易,中国富起来不容易,中国强起来更加不容易。但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国必定要强大起来。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中华儿女不可动摇的信念,也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所决定的,是不以任何人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伟大历史潮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这“三个意味着”,深刻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历史意义、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为全党从战略上观察历史和现实、中国和世界、今天和明天,提供了重要指导。我们一定要清醒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全面把握国际国内大局,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在新的发展阶段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推荐阅读】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