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您将跳转至新网站进行购买,购买成功会自动刷新当前页面。
取消
立即开通
公选王官网 公选王网校 公选王APP
扫描下载“公选王APP”
加入VIP
提醒(0) 欢迎您! 登录 注册 会员中心 微信
15072428589
【教育遴选考点】以“三大理念”开展高校大思政工作

公选王遴选网 lx.gongxuanwang.com 2017-09-25 阅读: 1574

收藏 打印 【字体:

分享:
[公选王遴选网导语]
高校深入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开展大思政工作,需要树立和坚持“三大理念”。

高校大思政工作是指把学校各部门、各单位都纳入思想政治工作的范围,多方形成合力,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校深入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开展大思政工作,需要树立和坚持“三大理念”。

●育德与育才相统一的理念。高校以育人为根本,要将育德与育才贯穿于高校全部工作的始终,坚持育德与育才相统一,决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只重育才而轻育德。我国古代教育家既重视知识能力教育,又重视道德教育。汉代思想家董仲舒说:“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也;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也。”德育应通过智育来进行,智育应为德育服务,德育与智育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当今时代,从对学生的培养来说,提升才智是基础,而立德是先导,德决定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走向。育德与育才的关系,说到底是“红”与“专”的关系。高校思政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独立人格、优良品质和健康心智。同时,应注重培育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文化素养和科学协作精神、创新创业精神,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做事。高校思政工作还应结合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引导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本领,拓展多方面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统一的理念。高校立德树人,并非仅仅是思政课程的事,需要思政课教师主讲的“思政课程”与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相互配合、有机结合。高校思政课覆盖所有专业、面向所有学生,对于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发挥着思想和价值引领作用。承担思政课教育教学任务,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不断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水平与质量,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基本任务,也是思政课教师的主要职责。同时应看到,思政课程教育教学只是高校整体教育教学的一部分,并不能包揽所有立德树人的工作。高校每一门课程都具有育德育才的功能,每一位教师都应承担立德树人的职责。高校教师既要当好授业解惑的“经师”,更要当好为人师表的“人师”。广大教师应善挖掘、巧引导、重身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科研全过程,用真才实学和人格魅力启发学生、引导学生。

●普遍要求与分类指导相统一的理念。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覆盖全体学生,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水平是对高校育人工作的普遍要求。高校思政工作以普遍要求为先,就必须加强顶层设计、统一协调,调动高校各部门、各单位的积极性,努力建构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将育人贯穿于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高等教育追求的目标是培育德才兼备的创新型、开拓型人才。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来说,高校应当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平等接受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技能劳动者,为国家和地方建设输送一批又一批各方面建设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大军。在落实普遍要求的同时,大思政工作还应加强统一规划和分类实施,重视对学生骨干、理论社团的培育和指导,努力培养具有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培养政治坚定、学业精进、能力强、素质高、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使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后继有人、人才济济。

【推荐阅读】

【教育遴选考点】高等政法院校要如何培养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

【教育遴选考点】教育部党组:鼓励高层次人才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流动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公选王”或“公选王遴选网”
每天分享:遴选资讯、遴选热门考点、遴选真题、遴选预测题……

上一篇: 【发改委遴选考点】贾高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学习习近平7•26重要讲话精神)

下一篇: 【组织遴选考点】十八大以来抓党建助脱贫成就综述(砥砺奋进的五年)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

  • 热门专题
  • 热门点击
  • 今日文章
关于我们| 严正声明| 联系我们| 申请友链| 付款方式| 网站导航| 今日更新
公选王网校——公务员遴选在线学习平台 公选王公务员遴选网——15年专注遴选研究 公选王网站——中国公选遴选考试培训领跑者,专注遴选考试培训研究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或者支付稿酬。
售前咨询:
131-6465-6773 / 150-7242-7607
售后服务:
150-7242-8589 / 173-6330-3787
在线咨询

题库

APP下载

回到顶部
在线咨询

题库

APP下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