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开辟前进道路,必须具有强大的战略定力。习近平同志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坚定“四个自信”。保持战略定力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坚定“四个自信”。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证明,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十分不易,找到了正确的道路就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保持战略定力,就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潮头、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现实逻辑的产物,也是历史逻辑的产物。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因此,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我们走自己的道路才具有强大的战略定力。
●把握发展规律。保持战略定力,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牢牢把握发展规律。当前,我国最大的实际就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时我们所处的新阶段又呈现许多新特点。保持战略定力,就要科学认识这一最大实际和我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深入把握发展规律。
就国内而言,保持战略定力的关键是牢牢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规律。习近平同志强调,要“适应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保持战略定力,面对短期经济增速的小波动就不会大惊小怪、惊慌失措,而是从长远看问题、找办法。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经济大势,保持调控定力,坚持底线思维”。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必定能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发挥的发展新路,推动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就国际而言,保持战略定力的关键是牢牢把握大国关系演变规律。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日益增强,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从历史上看,新兴大国难免遭到守成大国遏制,这是我国在今后较长时期将面临的重大挑战。我们要充分认识国际格局变化的客观必然性,保持战略清醒和战略定力,把握好大国关系演变规律,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改善工作方法。战略定力在工作实践中体现为一定的工作方式方法。能够保持战略定力的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就能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从战略和长远角度看待当前工作,从全局高度看待工作目标。习近平同志一再强调,“要有钉钉子精神”“功成不必在我”“一张蓝图绘到底”。这体现的正是保持战略定力对党员、干部工作方式方法的要求。实践证明,只有坚持这样的工作方式方法,才能保持战略定力、实现战略目标。保持战略定力要求在工作方式方法上保持稳定性、持续性,但并不否认各种工作都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既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又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强调进取精神,就是强调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保持战略定力与坚持改革创新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没有战略定力就不会有改革创新的勇气,离开改革创新就不可能长久保持战略定力。
【推荐阅读】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