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有所居,是全体人民共同的梦想。实现这一梦想:要在房价出现过快上涨时及时调控,让房地产市场实现平稳健康发展,要尽快补上住房租赁这一短板,让租房客也能安居乐居,还要做好住房保障工作,为困难群体兜住底。
“我们预计,今年四季度全国房地产市场还将延续成交量增速回落、成交价格趋于稳定的走势,全年房地产市场将保持平稳运行的态势。”住建部部长王蒙徽表示。有业内人士分析,今后两年市场仍将持续平稳,不会出现大起大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研究所研究员任兴洲认为,从形势上看,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性在提升,但就特大城市、热点城市来看,供需矛盾依然存在,投资投机冲动依然存在,短期内仍不能放松调控,仍要把挤泡沫、防风险放在重要位置。
不少专家学者认为,当前调控的高压态势不能减。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从目前采取限售的热点城市来看,买房者购房后最早也需要到2020年才能出售。这一措施明显打击了投机和投资需求,使得房地产的投资属性降低,影响了短期获利的可能性,对于加杠杆的投资者来说,风险越来越大。”
王蒙徽介绍,住建部门正在研究建立房地产统计和市场监测预警的指标体系,“加快建立市场预警机制,加强监测和分析,指导地方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
“房子是用来住的”,租房与买房都是解决“住”的有效手段。过去,我国房地产市场“重售轻租”。今年以来,为了补短板、强租赁,各地各部门纷纷出招:
一、探索“租购同权”。7月中旬,《广州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工作方案》出台,提出“赋予符合条件的承租人子女享有就近入学等公共服务权益,保障租购同权”。
二、规范和稳定租赁关系。今年5月,我国首部专门针对住房租赁和销售的法规——《住房租赁和销售管理条例》的征求意见稿对外发布,目前正在研究制定之中。
三、租购并举,是我国住房市场供需结构的内在需求。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分析,从需求端看,流动人口、新市民需求较多,租房需求很大;从供给端看,我国住房已经结束了短缺进入了饱和甚至过剩的状态,有大量的存量房处在闲置状态,“强调住房的居住功能,加快发展租赁市场,可以更好解决外来人口居住问题,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他表示,下一阶段从增量来看,重点要发展“租”,但从整体结构来看,我国目前的“租购并举”还是以购为主的,当然一二线城市租的比例要高些。
租购并举之外,各地政府也在寻求通过其他机制来引导楼市平稳发展,比如推出共有产权住房。这一方式下,政府和产权人各持一定的产权比例,但使用权属于购房人,这样购房人就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实现住有所居。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表示,这一说法从供应体系、保障体系、租赁市场三个方面对住房制度进行了完整表述,使“住有所居”有了更加明确的实现路径。
建设这一制度还需注意以下两点:
一来,要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
刘洪玉认为,房地产长效机制建设要有助于促使住房回归居住属性,为每一类人群都提供一个可以预期的获取住房的渠道,而且这些渠道应当是“可进入、可选择、可支付、可持续”的:“可进入”就是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找到相应的获取住房渠道;“可选择”就是有可供其选择的住房供应;“可支付”就是经济上可承受;“可持续”就是渠道可以长期开放运行。“有了稳定的渠道和制度,大家才会有稳定的预期,也有助于住房市场稳定。”
以市场为主,则指要更多借助企业、资本的力量来做大做优供给。比如住建部等部门就提出,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要支持相关国有企业转型为住房租赁企业。链家研究院院长杨现领认为,此举一方面可让国企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稳定市场租金,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国企盘活闲置和低效的厂房和商办用房,为市场增加租赁房源。
二来,则要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累计有6000多万居民通过棚户区改造住上了楼房,还有1900多万住房困难群众住进了公租房。上海市社科院研究员张泓铭认为,今后政府手中要保持适当多的房源,并更多发展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同时,通过制度设计和创新,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政府的保障工作。
保房还得保地。今年4月,住建部和国土部联合发布通知,要求部分热点城市要增加住宅用地特别是商品住房用地供应规模。
【推荐阅读】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