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源于先进思想理论的科学指引,源于深厚的文化根脉和独特的文化优势,也源于对我国文化建设中问题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只有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在增强问题意识中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找准引领时代进步的精神坐标,增强前行的勇气和信心。
坚定文化自信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坚定文化自信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努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全党全国人民思想上更加团结统一。但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从国际看,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更加深刻复杂,围绕发展道路和价值观的较量日益凸显。从国内看,一些错误言论和观点不时出现,如披着各种“外衣”的历史虚无主义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变得更为隐蔽、活跃和复杂。如果对错误言论和观点放任不管,就有可能扰乱民心,甚至危害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安全。因此,要切实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在强化教育引导的同时,对错误言论和观点进行有力批驳。
大力解决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构建起来,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和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我国文化产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稳步提升,文化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6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30785亿元,比上年增长13%,高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速6.3个百分点,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新亮点;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14%,比上年提高0.19个百分点。但与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我国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明显,文化产品还不能很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比如,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比较大,需要破解推动文化发展更加平衡更加充分这个我们面临的紧迫课题。
持之以恒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习近平同志指出,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日益深入人心,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明显好转。但也应看到,当前价值观缺失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比如,有的人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家庭观念淡漠,缺乏应有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又如,有的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不足,在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存在不愿作为、不敢担当的现象。再如,有的领导干部共产主义信仰缺失,不信马列信鬼神,甚至以权谋私、腐败堕落。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各种腐朽落后的文化就会沉渣泛起,侵蚀健康积极的文化生态。因此,要继续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着力培养有自信、尊道德、讲奉献、重实干、求进取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起强大精神正能量。
【公选王遴选网推荐阅读】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