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依靠力量是村民大众。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持续、大量地向城市转移,造成了农村“空心化”现象,这不仅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缺失的问题,而且还导致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结构性”失业等一些“瓶颈”性社会问题。因此,如何解决这些现实问题,最为关键的是解决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最为根本的是夯实经济基础、补齐民生短板、优化生态治理,满足村民对满意收入、美好生活、优美环境的向往。
满足村民对满意收入的向往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厚植发展潜力,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步骤,同时也是留住农村劳动力外流的重要之道。发展农村经济要以农村主体为内生动力、产业“激活”为外部驱动,探索立体多元的经济发展方式、夯实经济发展基础,满足村民大众对满意收入的向往。
一是盘活特色资源,发展庭院经济。充分挖掘特色民俗、土特产品等独有资源,以庭院为单位瞄准“产业化”方向,大力发展民宿旅游、休闲娱乐、采摘体验和康养度假为主要形态的旅游业、服务业和文化产业,拉长产业链条,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走“个体+组织”和“互助+联合”相融合的路子。
二是盘活闲置资源,发展合作经济。推动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和使用权分离,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实行整体规划、一体开发,与企业合作引进产业项目和上游资金建设标准厂房和生产加工基地、开发建设共有产权房;与政府合作争取项目支持和政策优惠建设产业园区、经济发展示范区和专属发展区,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走“政府+企业+农户”和“工业+农业+服务业”相融合的路子。
三是盘活绿色资源,发展特色经济。积极倡导秸秆还田,推广使用生物肥料、农家肥料和动物治病害技术,杜绝农药、化肥等高污染材料的使用发展绿色农业,生产特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推广立体养殖技术,杜绝使用含有激素类饲料,以农作物为主要原料加工养殖饲料,选用经济效益好、附加值高的特色品种,发展特色养殖业。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基地农业和深加工业,积极培育新业态,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原则走“客户+农户”和“互联网+农产品”相融合的路子。
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生和社会保障领域的城乡差别是农村劳动力外流的根本原因。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深入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点和核心点,也是村民大众的关切点和聚焦点。补齐民生短板应该把满足村民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切实关注村民期待、回应群众诉求。
一是优化资源配置,补齐教育短板。探索建立政府融资和社会投资相结合的资金整合模式,加大对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建设标准教室、宿舍、餐厅、实验室、运动场等教育教学场馆。教育主管部门要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教师流动教学机制,推动优秀师资区域流动和共享;实施职称评定、生活保障、评先评优鼓励制度,提高待遇和收入,推动优惠政策向基层倾斜,引导优秀师资“真心热爱农村、甘心扎根农村、恒心奉献农村”;大力实施教师引进工程和师资培养工程,构建“年龄分布均衡、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二是健全体制机制,补齐社会保障短板。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健全大病救助制度、提高医疗报销比列,切实解决“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问题;加大农村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购置等的投资力度,推行“大数据+诊疗”和“互联网+专家”医疗模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全域共享;利用现代快速交通工具探索建立县域“十分钟急诊救助圈”和省域“半小时转院接诊圈”,大力推进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便利化、优质化和高效化。打破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身份二元结构,推动基本生活保障、最低生活救济、养老公共服务等的一体化统筹、同等化保障。
三是推动统筹规划,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政府部门要统筹规划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大城镇道路改造力度,打通乡镇和村庄的连接“断点”,建设乡村主干道路和入户道路,形成农村融入城镇的路网体系;实施天然气和网络信号进村入户工程,建设“无烟农村”和“智慧农村”;引导城市商业和金融综合体在农村设立分支机构或向城镇结合部转移,建设方便、快捷、优质的“乡村商业圈”和“农村金融网”;加大农村体育、休闲、健身等场馆的建设力度,建设农村“健康生活圈”。
四是激发内外活力,补齐就业短板。大力实施优惠政策,强化政策、资金、资源、服务等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新创业;针对就业困难家庭和农民实施精准帮扶,采取“个体生产、产品回收、统一销售”的方式帮助农户致富。政府部门发挥公共服务职能,与职业院校等机构合作开办职业培训班、技能提高班,提高农民的工作技能和就业能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大型优质企业在农村办厂或设立分支机构、鼓励企业拉长产业链条为农民提供工作岗位。按照“内外互动、区块协同”思路切实促进农民就业,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日子火起来”。
满足村民对优美环境的向往
城市生态和生活环境是吸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诱因”。生态宜居乡村是村民大众对优美环境的憧憬和期待。治理农村生态满足村民大众对优美环境的向往,就是要抓住当前农村环境的治理的“痛点”和“难点”根治“顽症痼疾”。
一是坚决遏制垃圾污染。环境监察部门要打断“利益链”、挖出“利益共同体”,加大执法、监管和惩处力度,坚决遏制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建筑垃圾和非法进口垃圾向农村转移,坚决打击非法牟利、非法掩埋等行为和犯罪团伙。政府部门积极引导农民垃圾分类投放,在农村摆放含有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三格垃圾桶,建立农村垃圾回收站和工作制度,建设垃圾处理厂,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切实解决农村垃圾污染问题。
二是决心根治土壤污染。农业主管部门要大力推广农业科技和生产技术,监督农资生产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对农药、化肥、保温地膜等农资产品的生产、销售、使用实施“全链条”监管,杜绝高浓度、强烈度农药等的使用;积极引导农业生产使用动物肥料、植物肥料、生物肥料和绿色除虫病害技术,减少化学农资使用量,切实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
三是大力整顿空气污染。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禁止秸秆焚烧的宣传、教育和监管力度,引导秸秆掩埋、回收和再利用,禁止就地焚烧等行为;引导农民在生活中使用液化气、天然气和沼气,减少植物燃料和煤炭燃料的使用量;集中整治畜禽养殖户和企业的养殖环境脏乱差问题;加大对乡镇企业、村办企业废气排放行为和标准的监管;大力整治餐馆、饭店等厨房废气直排的问题。
四是切实治理水污染。农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引导农民运用绿色方式开展农业生产,严防化学农资产品对地表径流水和地下水的污染。政府部门大力实施“雨污分离”工程,加强排放管网建设,实行雨水和生活污水分类排放,健全污水处理体系,强化雨污同排和污水直排的治理力度;认真贯彻落实“河长制”,大力推行责任制、落实主体责任,实行约谈制和问责制,着力解决“工作不实、现状不改、责任不清和污染不治”的问题。按照生态、绿色、宜居的要求建设“优美田园”和“美丽乡村”。
【公选王遴选网推荐阅读】
【2019中央遴选农业农村考点】韩长赋:重塑工农城乡关系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