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安吉县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2018年5月18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生动形象、意境深远,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标志性观点和代表性论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提出来自对实践诉求的深层回应。对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关系的深刻认识,正是源自于习近平总书记长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20世纪80年代,他还在河北正定工作的时候,就提出了“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的理念;在福建工作期间,他五下长汀,走山村、访农户、摸实情、谋对策,大力支持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经过连续十几年的努力,长汀实现了从荒山到绿洲再到生态家园的历史性转变。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浙江较早遇到了保护生态环境与加快经济发展的矛盾。当时,有两种发展思路:一种是继续发展“高速经济”模式,可以在“百强县”“亿元乡”的名单上登榜;另一种是寻找新出路,将生态经济作为未来发展的方向。浙江省走在改革开放前列,在经济率先腾飞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破题的压力。此时,安吉余村集体经济转型的“小切口”投射出了时代前行的“大问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的提出带来了源头活水。可以说,这一重要思想是习近平同志破解浙江发展难题、总结浙江发展经验的理性升华,是长期研究思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认识飞跃,也是对人类文明发展道路深刻反思的思想结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指明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关系认识的三个阶段。对三个阶段的认识,反映了发展的价值取向从经济优先,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再到生态价值优先、生态环境保护成为经济发展内在变量的变化轨迹。保护生态环境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更好地发展。生态环境越好,对生产要素的集聚力就越强,就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立足我国国情,把握未来趋势,既深刻揭示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首要任务;又深刻回答了如何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为加快推动绿色发展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和路径化对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在人类发展史上,特别是工业化进程中,曾发生过大量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事件,酿成惨痛教训。20世纪发生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如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等,对生态环境和公众生活造成巨大影响。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没有绿水青山,何谈金山银山?人类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提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蕴含和弘扬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中华民族传统智慧,开辟了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新境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贯穿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说到底是为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既要温饱更要环保,既要小康更要健康。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我们的目标,生活富裕但环境退化也不是我们的追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对民生内涵的丰富发展,体现了对群众期待的回应,彰显了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民生情怀。同时,指导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理论必须被群众所接受、所领悟、所欢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有思想的深刻性,又有语言的群众性,代表了人民的心声,顺应了人民的期待,容易转化为人民的自觉实践。
公选王遴选网推荐参加公务员遴选的考生们学习>>>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