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广东省云浮市在对郁南县连滩镇上桥村进行交叉专项巡察后,发现从省、市、县下拨到该村的97万元扶贫专项资金“沉睡”三年。虽然该村党支部书记辩解称自己一分钱也没贪,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拖延了扶贫项目的进展,但不作为、慢作为、不担当的消极行为导致扶贫资金“趴窝沉睡”,实际上也损害了群众利益,造成了不良后果。
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公务员遴选考生注意,手握公权,就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不作为、慢作为,就是失职失责,影响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惠及群众,侵蚀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要知道,占着位子不作为、拿着俸禄不干事,贻误党和人民事业,同样是腐败。
近年来,党中央下大力气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2018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86万人,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所剩深度贫困地区均是难啃的“硬骨头”,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强调,“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然而,个别党员干部依然没有认清看清自己肩上的责任和重担,对扶贫工作“应付了事”“拖一拖、等一等、缓一缓”,或者在“纸面”上做“扶贫文章”,让扶贫工作走了过场。譬如,在扶贫产业、扶贫项目上拍脑袋决策,规划严重脱离实际;或是跟风上马,盲目投资;或是三分钟热度,上马时风风火火,落实中拖拖拉拉……扶贫资金躺在账上“趴窝沉睡”、扶贫项目长期“撂荒”,背后是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出了问题,不乏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祟的原因,应该从思想根源上入手,切实加以解决。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冲刺阶段,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切实发挥扶贫资金效益、惠及群众,科学落地扶贫项目、确保收益,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考验着党员干部的作风和能力。广大基层干部必须尽职履责,严防不作为慢作为,种好自己的责任田,为百姓多做事做好事,确保“最后一公里”运转通畅,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脱贫攻坚是遴选考试重要考点,公选王遴选网提醒考生注意学习。
公选王遴选网推荐公务员遴选考生学习>>>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