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被任命为县委书记,县长职务也没保住,感觉前途一片渺茫。我带着对组织极不理解、甚至埋怨的情绪,走上了市林业局局长的工作岗位……”近日,《中国纪检监察报》以《有令不行的任性局长栽了》为题,剖析了曾任山西省临猗县县长、山西省运城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的李建刚违纪违法案例。因心态失衡,李建刚放纵自己,不思进取、得过且过,阳奉阴违、自行其是,对中央的决策部署消极应付、有令不行,最终将自己推向了党纪国法的对立面,值得人们深思。
从县长被调整为市林业局局长后,“心里有气”“埋怨组织”的李建刚认为“只有不作为才能显示自己的脾气,才能报复上级的‘不知人善任’”,一心想着以不作为向组织“叫板”。他频频违反政治纪律,拒不执行党中央确定的大政方针,拒绝省委、市委重大工作安排,在工作中遇到问题绕着走、碰到矛盾躲着走、看见难点低头走。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这样的心态,这样的举动,无疑是极其错误的。
细看公开通报的案例,因仕途受挫而自我放纵者并非个例。如,安徽省铜陵市政府原副秘书长钱发友因谋求副市长职位落空后怨气冲天,此后沉溺于推杯换盏、打牌赌博;云南省住建厅原副厅长陈锡诚因长期“原地不动”,特别是在昔日下属成了自己的领导后,心态彻底失衡,从此迷恋电子游戏和炒股,由此走上主动索贿之路。
仅因仕途不得意就沉沦堕落的党员领导干部,说到底还是丢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干了一点事尤其是取得了一点成绩后,就一心想着要求组织回报;一旦希望落空,便心态失衡,消极无为,甚至产生“政治上无望,经济上弥补”的念头并付诸实施。这是典型的忘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党员干部能不能正确对待组织安排、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既是检验党性强不强的一块试金石,也是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具体体现。为什么有的干部在未获提拔重用时就觉得迷茫甚至颓唐,而有的干部能做到“进则奋发有为、退则坦然面对、留则意志不衰、转则迎接挑战”?区别在于,是“名利”二字舍不得、放不下还是始终坚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须知,“我们共产党人讲奉献,就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有了这颗心,就会‘痛并快乐着’,再怎么艰苦也是美的、再怎么付出也是甜的,就不会患得患失。”
需要指出,身为党员干部,若不能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即便升迁愿望一时实现,也会因新的欲望滋长而陷入“得陇望蜀”的贪婪状态。一旦自我膨胀、欲壑难填,就会被功名利禄牵着鼻子走,很容易偏向、变质、越轨。
公选王遴选网推荐公务员遴选考生学习>>>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