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盛大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中,在校大学生的主题方阵获得不少关注与喝彩,他们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传递出的家国情怀和远大志向,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校园文化建设成就的缩影。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抓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落实好校园文化建设,发扬好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以多元化、多样态的方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为青年人接受教育和个体成长提供了土壤和环境,不仅服务在校生成长成才,也将优秀文化的精神影响力延展到全社会,是当代中国的宝贵财富。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当充分彰显主流精神、融合多元个性,将独特的文化气质植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事业中。同时,校园文化建设要有清晰的定位和思路,结合各个学校不同的发展历程、历史背景和学科特色,把时代精神和价值体系融入日常教学中。重要纪念日和开学日的同升一面旗、共唱一首歌、向英烈敬献花圈等主题活动,利用通识课程、特色活动、社会实践等弘扬红色文化、革命文化,推动促进传统文化进校园……凡此种种,都能很好地增强校园文化的生命力。
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要主动运用新媒介新形式、积极占领网络舆论高地,营造出贴近青年生活、富有青春气息的校园文化形态。近些年,不少学校探索线上线下相互配合的形式,如利用图片、表情包、动漫、歌曲、音视频等,实现了思想政治和文化、审美等多重功能。“互联网+”带来的新机遇正逐步呈现,把握和引导方向是我们必须直面的议题。要突出青年学生在校园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深入研究青年阅读和接受信息的碎片化、具象化等特点与规律,主动占领宣传和文化阵地。这次国庆前后,一些高校运用社交短视频、VI视觉识别系统、在线画册等方式,以新颖形象展示出青年群体爱国爱校的风采,充分证明了立足网络实现文化育人的功效。
制度对价值塑造和习惯养成具有重要作用,校园文化建设也同样如此。教风学风建设不是大而化之的命题,而要从细节和小事做起。依靠制度规范校园生活,能更好实现以文化人的目的,更有力地增强青年群体的自律能力和自强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校园文化建设过程,是一个不断挖掘规章制度育人功能的过程。一旦形成全体师生都认同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制度力量会将价值观转化为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让学生带着校训校规的烙印走出学校、走进社会,逐步成长为社会栋梁。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还要营造崇尚劳动、鼓励奉献的生活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宿舍和社区的管理,贡献自己的才智。这有利于他们提升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同时,也要重视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作用,使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自觉维护身心健康,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激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公选王遴选网推荐阅读】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