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用领导个人标准,注重群众公论。基层工作质量的好与坏,最终该由谁来评判,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偏差。在一些机关同志眼里,领导的话最重要,一句肯定的话,马上就能总结经验;一句否定的话,能把全部工作抹杀。盲目唯上,一味迎合,根子在于政绩观出了偏差。只要领导评价,不顾基层代价,只要领导满意,不管基层愿不愿意,热衷于搞活动、做“盆景”、抓“亮点”,结果是机关争彩头、官兵吃苦头。评价基层工作,既要看领导评论,更要看群众公论。必须把是否有利于战斗力建设和官兵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基层工作的关键“刻度”。实践证明,只要基层官兵都说好,这项工作一般差不了。
莫用表面上的标准,注重落实效果。单以“本本”标准评价基层的问题,一直在解决,但一直没有解决好。一说抓工作,就要求成立组织,签责任状,写保证书;一说搞检查,就翻本子、查记录,看计划订没订、本子记没记、人数够不够。有的基层干部讲,一些工作没做,但本子记了,能受到表扬;一些工作做了,本子没记,却受到批评。这是机关以痕迹主义逼着基层搞形式主义。本来本子是基层工作的记载,弄来弄去搞成了应景的“标本”。以落实效果评价基层,有人提出“望闻问切”的办法,很能给人以启示。“望”,就是看面貌、看状态、看细节,看中心任务完成情况;“闻”,就是既要听单位领导怎么讲,也要听基层官兵怎么说,还要听友邻单位怎么看;“问”,就是问与上级要求是否相符,与检查内容是否相关,与基层实际是否一致;“切”,就是切中要害,找出制约工作落实的症结。
莫用单纯业务标准,注重中心工作落实。机关部门评价基层,不能把自己主抓的业务工作摆到不适当的位置,以本专业代替中心工作,搞“一票否决”。有的基层官兵讲,机关好比裁判员,一个部门就是一个裁判,一个裁判又有一套标准,评价工作时,谁的都得听。这种“多个裁判”执行“多重标准”的做法,让基层很为难。基层建设要全面发展,但绝不是不分轻重;“边裁”再多,都要服从中心工作这个“主裁”;离开中心的工作越活跃,越容易损害战斗力。备战打仗是部队的主责主业,也是评价基层的最高标准。实际工作中,要防止和克服业务部门的“有害积极性”,进一步加大中心工作在“双争”评比中的分量,用中心工作完成情况检验各项业务工作的质量效果,切实形成中心与业务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生动局面。
莫用工作过程标准,注重工作结果。过程服务于结果,但不等同于结果。有些机关同志喜欢以过程评价工作,片面认为只要工作量大效果就好,只要工作过程长质量就高,只要形式活内容就实。检查工作,看重形式上有声有色,追求场面上轰轰烈烈;指导帮建,只管期限内变没变样,不管离开后走没走样;抓工作落实,抓一段就当成全部,甚至刚开头就急着报经验,把想法当做法,把“如果”当成果。形式主义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有的同志只重过程、忽视结果。领导机关评价基层工作,不能光看投入多大精力,造了多大声势,更要看产生多大效果,获得多少收益;不能过多干涉基层运用什么形式、采取什么办法,主要看是否按时完成、达到预期目标,给基层一个自由创造的空间。
莫用单个问题标准,注重辩证分析。以事故定乾坤、以问题论短长,使基层压力很大。有的基层同志形象地说:“安全是个筐,成果里面装,一旦漏了底,全年算白忙。”基层建设中存在问题是客观的,没有问题是不现实的。领导机关看待基层的问题,应坚持客观辩证的态度,要看是主观上的问题,还是客观上的问题;是工作不落实造成的问题,还是人为的问题;是个别问题,还是倾向性问题;是积极正视的问题,还是消极上交的问题,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殊情况特殊处理,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该哪一级的责任就处理到哪一级,不能一味埋怨指责,更不能轻易全盘否定。特别是对主动暴露并查处问题的,不仅不能批评,而且要予以肯定,努力形成“发现问题是水平、汇报问题是党性、指出问题是责任、解决问题是政绩”的良好导向。
【公选王遴选网推荐】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