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您将跳转至新网站进行购买,购买成功会自动刷新当前页面。
取消
立即开通
公选王官网 公选王网校 公选王APP
扫描下载“公选王APP”
加入VIP
提醒(0) 欢迎您! 登录 注册 会员中心 微信
15072428589
【2021科技遴选考点】如何把握科技自立自强的丰富内涵,从哪四个方面部署?

公选王遴选网 lx.gongxuanwang.com 2020-12-03 阅读: 2893

收藏 打印 【字体:

分享:
[公选王遴选网导语]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是中央基于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重要战略举措,为“十四五”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如何把握自立自强的丰富内涵?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部署安排?具体内容,跟着公选王遴选网一起来看。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是中央基于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重要战略举措,为“十四五”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如何把握自立自强的丰富内涵?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部署安排?具体内容,跟着公选王遴选网一起来看。

把握自立自强的丰富内涵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深刻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从国内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支撑发展的条件正在发生变化,要素成本上升,传统发展动力减弱,必须培育新动力、新模式和新优势,科技创新对发展的重要性更为突出。从国际看,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愈益成为国家之间竞争的焦点。谁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另一方面,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要不来的。要依靠自主创新,把国家发展和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无论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都需要科技发展与创新的强劲支撑。

科技自立自强与自主创新一脉相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对国家发展的支撑作用。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两个必须”,再到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眼下,我国科技创新正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转变,我国科技研发人员总量稳居世界第一,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国际科技论文和高被引论文数量均位居世界第2位,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贡献者。

但也要看到,我国创新能力尚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尚有较大差距,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还有待提高,知识产权质量还需进一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供应链还有许多“卡脖子”环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不仅反映了科技创新在我国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也呼应了我国创新转型升级的要求。

“自立”体现了自主创新,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安全、可控;“自强”则强调了提升科技创新的质量,增强科技引领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创新,塑造国家发展新优势。

坚持系统观念从四个方面部署

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维、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总的来看,应从四个方面部署。

第一,进一步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和引领创新的能力。随着多年积累,我国的科技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以跟踪为主转向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存”,一些领域进入世界技术前沿。但还必须看到,我们的技术能力跟跑多、领跑少,原始创新少,基础科学研究是短板,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对外的依存度较高,产业链中存在一定的不安全不稳定风险。因此,要加强基础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增加前沿技术供给能力,在核心关键环节取得重要突破。在这一过程中,既要进一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围绕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全面完善科技创新制度和组织体系,集中全社会优势科技力量,统筹协调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发以及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还要根据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分层次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更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需求导向的基础研究,解决关键技术瓶颈背后的核心科学问题。总的来看,要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第二,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支撑和带动能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以及“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我国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能力。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就是强调科技创新要从需求出发,为国家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一是科技创新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大方向。

二是科技创新要与“四化”融合发展。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科技支撑,要以技术进步和创新推动“四化”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三是科技创新要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服务。要紧紧围绕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深化技术创新,统筹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切实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四是科技创新还要聚焦实体经济,提升产业竞争力。针对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利用信息技术、绿色技术、智能技术等加强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外,还要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第三,进一步增强我国在全球创新和竞争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自立自强要处理好自主和开放的关系。中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意味着我们不是要搞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要实现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科技自立自强也要坚持开放创新。开放创新是当前全球创新发展的大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才、资本、技术和数据等各种创新要素在全球加速流动和配置,哪里环境好,要素就向哪里流动。尽管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有所抬头,但是阻挡不了创新全球化的趋势。中国的科技创新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科技进步也需要中国。要从全球视野布局创新。

一方面,要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探索新形势下的科技合作模式和机制,有效利用和组合全球创新要素,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和效率。特别是要分层次开展国际合作,搭建多样化的国际创新合作平台,实现互利共赢。既要加强各国大学、研究机构的科技合作和人员交流,又要鼓励企业层面开展市场导向的技术引进、转移与合作创新;既要加强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合作,又要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另一方面,要看到,增强国际影响力并不仅仅是比谁的实力强,还要发挥科技在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生命健康、环境保护、粮食和能源供应安全等问题上的作用,在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作出中国贡献。

第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需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生态环境。要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国家科技创新治理体系,为科技自立自强筑牢制度和体制机制基础。尤其要厘清政府与市场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定位,有效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

比如,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各类科技计划的协调和衔接,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深化科研机构分类改革,在创新链条各环节构建定位明晰、运行机制配套的研发机构和创新服务平台;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进一步完善综合性创新政策体系,加强部门之间政策协调性,扩大普惠性政策范围,使各种所有制、各种规模和各种技术路线的企业公平获得创新要素。

同时,还要转变传统的监管模式,建立激励创新、审慎包容的市场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体系。要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营造区域创新体系,构建跨区域的创新中心,如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创新中心,以及中西部的高技术产业集聚区和创新高地等。

此外,还要培育创新文化,加快建设和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建立试错容错机制,营造宽容失败的氛围;从制度建设入手,加强科研诚信体系建设,改进各种考核与评价体系,鼓励科技人员潜心研究、扎实探索,倡导负责任的研究与创新,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

【公选王遴选网推荐阅读】

2020科技遴选考点】如何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2021公务员遴选大作文范文】请以“科技创新”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公选王”或“公选王遴选网”
每天分享:遴选资讯、遴选热门考点、遴选真题、遴选预测题……

上一篇: 【2021生态环境遴选考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应如何发力?

下一篇: 【2021政法遴选考点】张军: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三项举措推动检察履职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

  • 热门专题
  • 热门点击
  • 今日文章
关于我们| 严正声明| 联系我们| 申请友链| 付款方式| 网站导航| 今日更新
公选王网校——公务员遴选在线学习平台 公选王公务员遴选网——15年专注遴选研究 公选王网站——中国公选遴选考试培训领跑者,专注遴选考试培训研究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或者支付稿酬。
售前咨询:
131-6465-6773 / 150-7242-7607
售后服务:
150-7242-8589 / 173-6330-3787
在线咨询

题库

APP下载

回到顶部
在线咨询

题库

APP下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