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我国学士、硕士、博士学位评定所需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和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一般情况下都是学位申请者在其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积极开展导学思政,即导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贯彻思政教育,有助于强化导师立德树人意识、提升高校立德树人成效。
准确把握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开展导学思政,同样需要导师准确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各级学位论文的指导教师,无论从事哪一方面学术研究,都应主动加强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例如,新中国成立后孕育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西迁精神”等。开展导学思政,需要厚植家国情怀,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到日常教学科研工作中,落实到对学生的言传身教中,教育引导学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立志做“四有”导师。在对各级学位论文的指导中,导师所从事的教学工作具有较强的引领和示范效应。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导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学识水平等,常常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影响和带动学生。开展导学思政,迫切需要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导师队伍,在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中切实提升高校立德树人成效。身教重于言教。导师要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淡泊名利、志存高远,重视人才培养,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钻劲潜心研究所在领域重大问题,切实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引导学生提升专业志趣、传承学术思想、投身国家建设。
充分发挥青年导师作用。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近年来,我国一大批青年学者崭露头角,走上导师岗位。这些青年导师与高校学生年龄相近,熟悉学生心理特征、思维习惯、话语风格,在导学思政中发挥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青年导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展现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精神面貌,努力推动导学思政内涵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青年导师要做学生的知心人、交心人、暖心人,以青年人听得进、听得懂的方式做好传道授业解惑工作,在学生心中种下信仰的种子。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用初心砥砺信仰、用理论坚定信念、用实践增强信心,做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积极传播者、坚定践行者,成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公选王遴选网推荐阅读】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