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式方法是做好基层工作的重要手段。然而,有的地方出现“造词式”创新、“复制式”创新、“亮点式”创新等苗头,片面追求标新立异,忽视实际工作效果和群众需求,增加基层负担,破坏基层政治生态。
记者采访调研中发现,基层治理中的伪创新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类。
——“造词式”创新。
“爱心妈妈”“阳光计划”“心连心,手牵手”……一名镇党委书记把数份名字各异的材料摊在桌上。
他说,其实这些都是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活动,工作内容大同小异,但改了个名字、换了个说法,就成了创新做法。每次改名都需要基层视此为一个新活动,重新组织材料上报,给相关干部平添不少工作量。有基层干部感叹:“伪创新那是真折腾!”
一名街道办负责人诉苦,落实工作时还要苦思冥想“创新”经验,才能给上级留下印象。前几年常用的“三三工作法”“三四五六机制”等“数数型”总结“烂大街”后,“找第一”成了新方法,“首例”“首创”等表述成为新宠。
——“复制式”创新。
一些乡镇干部反映,随着“河长制”“林长制”流行,有的基层工作创新风向呈现以“长”为荣的趋势:治理马路有“路长”,负责环境有“环长”,综合治理有“综长”等。
记者采访了解到,有的部门想出“某长制”作为“新工作思路”后,便下文到乡镇、村安排人头,一般由乡镇长、村主任等担任负责人。有的“新机制”多一个“长”便多出每月几百到上千元的补贴,却并未将相关机制办法作适配性调整,忽视了本地发展实际,只是简单地复制移植经验。
——“亮点式”创新。
有受访者反映,村里的村史馆建得“高大上”,迎检多次被夸“新颖”,却常年闭门不对老百姓开放;党建展板“琳琅满目”,楼梯、走廊贴得到处都是,内容却华而不实,只顾“上墙”却不入心。
此类“亮点式”创新片面追求“高大上”,反而加重基层负担和成本。一位基层干部回忆,为创新基层数字治理机制,某政务服务App安装覆盖率曾作为考核指标之一,以突显政务服务智能化程度。不少留守老年人尚不习惯智能手机操作,干部只能辗转联系他们在外务工的子女,既耽误群众精力,也增加基层干部压力。
公选王遴选网问题:谈谈“伪创新”的危害、根源以及如何改进此现象实事求是地创新。20分。
【公选王解析参考1:梓桐老师】
“伪创新”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体现,造成的危害有:一是增加基层负担。把有限资源和精力投入到没有实际效果工作中,给基层干部带来无谓压力。二是危害到真创新。“伪创新”投机取巧、脱离实际的做法如果获得了市场,就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挤压踏实创新发展空间。三是滋长不正之风。通过“伪创新”获得职务晋升,而不是根据实际业绩,干扰政治生态。四是损害群众利益。徒劳无益却不干实事,不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损害党和政府公信力。
更多案例分析题推荐学习案例/材料分析栏目!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