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选王材料:
材料1:东北某村一位驻村第一书记走访时发现,一户贫困户房子被雨水冲坏,经常“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被褥长期用塑料布盖着。这位第一书记多次向上级请示,协调维修这家人的房子,但得到的回复是“按规定办”。
“我就是不知道按什么规定办,才去请示的。”这位第一书记说,根据农村危房改造政策,这户村民已经享受过相关政策,按规定短时间内不能再享受,但国家“两不愁三保障”要求也明确提出贫困户要“住房安全有保障”。
后来,这位驻村第一书记一次次找到县里,动用“各种关系”,才为村民申请下来维修指标。一番折腾后,他感慨道:“规定是死的,但人是活的,一句‘按规定办’让人真不知道该咋办。”
不少基层干部在遇到难题向上级请示时,收到过“按规定办”的回复。基层干部对类似答复十分困惑:究竟如何办没个章程,按什么规定办没个说法,规定在哪儿没个影子。
在东部某省的一个镇,镇里干部发现一份关于乡村振兴的中央文件中的一条政策非常适合本镇发展需要,但向上级请示“能不能做、如何做”时,收到的回复是“按相关规定办”。
这份文件的批阅栏里写着“请某某县长、某某局长阅”,总共有10余名县领导和部门领导圈阅,却没有一条具体意见。
“中央、省里的文件是统揽全局的指导性意见,要指导实践,需要市里、县里根据不同情况出台具体细则,否则‘按规定办’真的没法办。”一位基层干部说。
中央层面有政策的情况尚且如此,涉及基层改革创新的情况,上级“按规定办”的回复更让基层创新举步维艰。
西部某自贸试验区办公室原本计划在区域内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改革,这项改革涉及版权局、文旅厅、金融办、证监局等多个部门,对于建设多层次金融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有的部门向上级部门请示时,得到的回复却是“按规定办”。“这项改革因‘按规定办’几乎陷入僵局,因为事关一项从无到有的改革创新,相关部委根本没有出台任何规定,所以根本没法办。”该自贸试验区办公室负责人说。
材料2:上级单位为何会做出“按规定办”的回复?
北方某地市级部门干部A说,“基层请示的问题往往都比较棘手,有的问题我们也暂时没找到解决方法。”有时中央已经发布文件,但执行层面的操作细则尚未出台,甚至尚未开展相关调研,而给基层的回复又不能拖延,只能用“按规定办”来应付。
有的政策则本身“相互打架”,不仅基层不知该如何办,上级单位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以社会资本办医为例,国土部门政策规定,办医疗卫生用地需要先拿到医院的证照许可,卫健部门却要求“先有土地许可证,才能办理医院证照许可”。
西部某省级部门相关负责人B透露,“有时,基层的请示涉及开创性、系统性改革,上级单位实在是不敢办。”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每一项改革都“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没有国家层面明确政策的情况下,一不小心就是雷区,在容错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不敢轻举妄动。
“现在做100件对的事情不一定得到表扬,但做一件错事就可能丢了乌纱帽,用‘按规定办’应付基层也是迫不得已。”该负责人说。
基层请示上级单位“该如何办”,有的上级单位也没有处理权限,仍需要层层向上请示汇报。一位地市级金融部门干部C透露。“层层请示的程序繁琐、时效太慢,费时费力,基层催得又比较急,所以有时候干脆回复‘按规定办’。”
公选王遴选网问题:你怎么看“按规定办”?如何解决这一现象?
上级领导偏好回复“按规定办”,有的是面对新情况吃不透精神、缺乏调研不会办,有的是害怕担责不敢办,有的干脆是嫌麻烦懒得办。无论哪一种情况,滥用“按规定办”都是不担当、不作为的表现,不但会打击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也会对群众的切身利益造成伤害,必须予以纠正。滥用“按规定办”的背后是上级单位的不会办、不敢办、不愿办的懒政表现,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新表现,是各级部门不担当、不作为的“挡箭牌”。
更多材料分析题推荐学习:
2020江苏遴选材料分析题及答案:总结公选王市抓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经验做法
2020浙江省直遴选材料分析题答案:数字经济有哪些优势?如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2020山东遴选笔试材料分析题答案:分析毕上市水牛奶产业发展存在的困境,中国奶业如何振兴?(公选王两会专题课)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