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选王遴选网2020年安徽遴选笔试案例分析预测题之
营商环境
资料1
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积极有效开展合作交流、参与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依据。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被认为是投资的风向标,依据该报告,优良的营商环境,可以促进投资0.3%的年增长率,促使GDP0.36%的年增长率。《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表明,我国营商环境相比2008年提升了32位,位列全球第46名,第一次进入前50名。《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我国连续第二年跻身全球营商环境改善最大的经济体排名前十,位列190个经济体中的第31位。在我国经济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提升营商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营商环境,按照世界银行的定义,就是伴随企业活动全过程,包括在建设许可、获得电力和信贷、财产登记、执行合同、知识产权保护、跨境贸易、经营活动、纳税、关闭合约及执行等方面遵循的政策法规所需的时间和成本的总和。具体而言,包括影响企业活动的社会要素、经济要素、政治要素和法律要素等诸方面。优化营商环境,已经成为解放生产力、提高综合竞争力的主要途径,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软实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2018年国务院首次常务会议的第一个议题就是进一步部署优化营商环境。2018年以来,全国各地又纷纷出台系列政策举措,聚焦改善营商环境,以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其中河北省人大专门为优化营商环境立法,表决通过了《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山东省领导牵头挂帅,强力推进优化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十大专项行动;湖北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敞开市场大门;江苏省在2018年出台了《聚焦企业关切大力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
从40年改革开放大背景来看,优化营商环境就是政府的自我改革、自我革命,是执政能力、执政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无论是转变政府职能,还是‘放管服改革,亦或建设服务型政府,都需要一个实打实的抓手,从目前的情况看,营商环境的优化改革便是这个有力的抓手。”部分新的企业、新的业态、新的模式要成长起来,自然需要新的市场规则,也就是为市场准入提供更加便利的环境。部分企业尤其是僵尸企业也要退出市场,要有合理的退出机制。产业转型升级,一进一出,在当前这个时间节点上与营商环境优化有非常高的契合度。目前,我国形成了超过1亿的市场主体规模,如何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从而服务于高质量发展大局,决定了对高质量监管的行政管理模式需求,而最可行、最便捷的途径便是营商环境改革。以往,政府治理绩效如何,GDP说了算,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方式。而营商环境好不好,关键看市场便利度和公众获得感,这是来自政府之外自下而上的评估。因此,营商环境的好坏已成为建设法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的“试金石”。
资料2
目前全国市场主体中民营企业占已90%以上,K市民营企业比重也接近这一比例。它们既是营商环境的受益者,同时也是营商环境的塑造者。“春江水暖鸭先知”,民营经济无处不在的分布特点,使得它们对营商环境的感触最直接、最真切,也最全面。在一定意义上,民营企业在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阻碍是对当前营商环境最客观的诉求和反映。
利好性的政策没有预兆性,主管部门也没有主动公开,导致企业既无法知晓,也无从查起,等按照上级要求准备好材料,政策往往已经过期,享受不到利好性政策带来的好处。少部分跟政府人员关系密切,导致了寻租现象。如根据《K市名校优生引进计划实施办法》,K市对引进名优毕业生的企业进行补贴,但具体申报需要各引进企业主动完成。根据调研,引进有博士、硕士的部分民营企业,对该政策不够了解,人社部门也未能对企业进行政策宣导,很多企业未能按时、按程序申报,而政策相对公开后,但又变为大学生招引,且申报系统至今尚未完全设计上线,企业申报程序等也发生了变化。如在K公共建设工程领域,不少招投标项目设置投标期较短,且公示范围狭窄,加上程序繁琐、申请困难,一些有实力的中小企业因为时间、渠道等原因,造成知晓度不高,未能及时参与形成公平竞争。
一些垄断行业开放度不足,“弹簧门”“玻璃门”“旋转门”依然存在,使企业不能享有平等的存在感和话语权,很难争取到应有的权益。如特种设备检验行业的开放度极低,民营企业进入该行业难度很大,夹缝中求生存现象普遍。在行政审批、工程建设、土地开发、公共项目招投标、财政资金补贴等重要领城和关键环节,也同样存在诸多难题,托人情、打招呼等现象仍然存在,这种隐形变异的官商交往也助长了以权谋私现象发生。
各个职能部门下发的政策文件不统一,形成了多、碎、散现象,客观上造成了条线分割、各自发令,前后不衔接、部门不协同、相关不相融的状况。例如企业市场准入机制放开后,工商登记的灵活性使市场主体迅猛增加,但因环境建设、无标准的环保一刀切政策,导致市场主体不得不停滞,大量企业因此停业停产甚至关闭。如国家税制改革及出台的企业税制优惠政策,旨在促进企业积极性,大力发展生产力,然而具体到实际操作中,税务部门对企业发票每月限量发放,到月底更是“一票难求”,导致企业因为没有发票而丧失订单,严重影响发展经营。
资料3
近年来,K市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以来,民营企业成长环境趋于健康;一系列简政放权的措施,激活了市场,便捷了市场主体。在鼓楼区市场监管局注册登记大厅,“放管服”改革成效尤为显著,电子屏上滚动的企业名称和办事信息直观清晰,使前来办理注册登记的企业几乎不需要排队,基本都在5分钟内办完业务,相比之前更加简化高效,但仍有相当问题需要重视。
不少民营企业反映,基层仍然把中央的“放管服”改革当作权力使用,多头监管、重复监管没有根除,监管不公、滥管过度现象依然存在,让企业疲于应付;一些“放管服”改革单位存在“人进事不进、事进权不进”的现象,部门窗口仅有“收发室”、“中转站”功能,只能咨询不能办事。有的部门电子政务水平不高、员工操作能力偏弱,在线办理事项极为有限。落实到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上,又是照搬上级政策文件,针对性、自主性、灵活性措施较少。很多时候看到政策,无法享受;看到空间,不能进入;看到机会,难以把握,不能做到“非管即放”。一些核心事项改革推进力度缓慢,政府部门间数据库不共享、不互通,职能部门可能出于财政压力、规避风险、权责压力等考虑,客观上还设有门槛。有些审批权下放后,由于基层设备、人员、技术和场地空间欠缺,承接能力不足,致使下放的审批事项时间拖得更长。如新成立的K市综合性服务平台,集中了行政审批权,但授权不充分、运行不规范、放权不开明。上面放了权,怕下面乱作为、或被问责,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时不敢放、不敢服。如一些中小民营企业频繁专项检查,少数执法人员态度生硬、方法死板,极易激化矛盾,导致企业不理解、难配合,执法人员也易被问责。如某局以防范岗位风险为由层层设障,办理一项事宜,却要求企业提供劳动合同、劳动者职称、劳动资质证书等非法定职责范围内不相关的材料,企业敢怒不敢言。又如某企业仅生产检查,就接受7家单位近15次的检查;非公数据的调研,就接受了8家单位的先后摸底,令企业疲惫不堪、怨声载道,这和“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服务机制背道而驰。
资料4
我国现行行政法律法规设立本意,倾向于保护公众利益最大化。但具体实施过程中情况千变万化,很多法条缺少可操作性,在执法过程中出现了执法尺度不一、量罚困难等现象。如对违反《食品安全法》的罚款额度,很多违法行为起点罚为五万元。一方面,根据“四个最严”要求,市场监管局往往对经营困难或经营额较小主体处五万元的从轻底线罚,在减轻处罚情节不具备的情况下不适用减轻处罚。另一方面,法院多从营商环境、社会纠纷解决角度出发,裁量尺度和考虑因素明显不一致,多个案件出现减轻处罚的改判。鉴于法条对减轻和从轻的具体情形规定并不明确,省级部门制定具体裁量标准在执行中表现不一,致使该类罚款面临尺度混乱、执行困难、法条威慑性不足的问题,导致法律不接地气和执行的尴尬性。最高法、最高检对服务和保障民营企业发展,营造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的精神明确,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缺少灵活性。对于刚成立的小公司、新公司,通过寻找法律空白和不规范来降低成本。对一些情节轻微的不规范行为,按照罪刑法定、疑罪从无的原则进行处理,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往往更能体现“两高”文件精神。
未来政商关系的趋势,只会更加公平开放、清澈透明;企业间的竞争与发展,日趋回归核心竞争力,“靠产品”“靠管理”和“靠创新”必将取代“靠规则”“靠政府”。营商环境国际化,要求建设竞争、高效、规范的市场秩序,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营商规则、行业标准,但目前现状并不能适应“一带一路”、“走出去”的大战略。例如,市场主体行为规范化缺失,导致“被法人”“被高管”现象明显增多,长期无实际运营或吊销状态的僵尸企业仍然存在,严重影响市场信用度。企业法务战略是企业生存发展的职能战略,现代社会,企业经营领域涉及问题越复杂、越高端,越需要健全的法治体系。由于大量中小企业没有专门法律顾问或法务部门,缺乏对应的风险防范和规范的运营管理机制。仅以2018年为例,K市与企业有关的纠纷案件律师代理率仅为44.74%,充分表明当前中小企业对于法务重要性的忽视。
公选王遴选网问题1:请根据材料概括K市在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超过400字,15分)
【公选王参考解析】
问题:(一)公平竞争市场建设不到位。政策不透明、不开放、不协调,利好性的政策没有预兆性导致寻租多发,垄断行业开放度不足,各部门政策不衔接、不协同、不相融影响发展经营。
2020年安徽省直遴选公告即将发布,公选王将时刻关注并第一时间告知广大网友,推荐学习:【2020安徽省直遴选笔试必备复习资料】历年安徽省遴选公务员笔试真题汇总(2011-2020)
礼包详情↓↓↓
点击注册会员
点击领取礼包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