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
西北某地级市扶贫办副主任是一名东西部扶贫协作挂职干部,交接工作后还未到岗就已经被拉入微信工作群。虽然群数量比预想的少,但群成员却非常多,“省、市、县的领导全在群里”。
这名干部说,因为是新人,加上各级领导都在,所以每一条消息自己都要认真考虑好久才回复,当时还在交接工作,耗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同事们肯定也觉得为素未谋面的新同事绞尽脑汁编发欢迎词是负担。”她表示,群内的“欢迎仪式”断断续续持续了一天的时间才彻底结束。
一名西北县级扶贫办干部表示,从2020年起,当地陆续开展微信工作群整治活动,他手机里的工作群数量直线下降。“群少了之后,又有了新问题,整合过后的工作群内容更丰富了,发布的消息更多了。”这名干部说,下乡是他日常重要的工作之一,有时下乡途中信号不好,群内的消息不能及时看到。他怕错过重要信息,就要下班后“爬楼”找“干货”。
“工作群整合过后也就两三个,但每个群发布的内容一天有时能达到几百条。半天爬不完,临时有信息需要回复,回完再往前找,手都能翻抽筋。”他说。
材料2:
一名县级宣传部工作人员因为经常要和不同领域的人实时对接,成了多个工作群的群主。他说:“建群容易解散难,拉人容易踢人难。”
“我负责外宣工作,一些临时活动建群沟通更方便,但没有养成及时解散群聊的习惯,后来换了手机或者微信出了故障再次登录时,就找不到以前的群了。”这名干部表示,自己按照上级要求,解散一些临时群时,花了不少时间,“先找到群,再解散它,‘找’这一步特别麻烦”。
“以前同事工作有调动,本人不退群,我会私聊后将其移出群聊。但现在每个群的成员构成复杂,人数又多,不改备注又勤换头像的成员让我特别为难。”这名干部说,尤其是遇到领导调动,作为群主不敢将其移出群聊,只能重新建群,一个个邀请,再把原来的群解散,耗功夫、费心思。
多名基层干部表示,微信工作群整治开展以来,多群消息轰炸的现象明显改善,但如何高效利用微信群便利服务工作仍存在难点。
要继续严控固定工作群的数量,临时群聊的管理需做到“随用随建、及时解散”,但其数量限制需视实际情况而定。有干部表示,一些地方明确限定工作群的数量不能超过多少个,人为增加了用好工作群的压力,也是一种形式主义。
微信只是一种网络社交工具,之所以出现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究其根本还是线下形式主义,一刀切式的“建群匆匆、退群也匆匆”的整治方式容易背离初衷。
受访基层干部认为,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不仅要重视量的控制,更要抓质的提升。下一步整治重点应放在工作群发布内容规范和“群规群矩”建立上。多讲“干货”,少说废话,让工作群更加有序,最大化发挥社交平台辅助和服务工作的功能。
材料3:
形式主义不仅是作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也会损害党中央权威、破坏党的形象。“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亦是如此。
梳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问题表现、逐项提出规范整治的具体措施和目标要求、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关于进一步规范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通知》由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正式印发,专项整治迅速展开,一系列后续行动旋即跟进——
2021年1月,专项工作机制召开会议,强调扎实推进政务App规范整治工作,促进健康有序发展,防止矫枉过正、简单关停了之;
2021年2月,中央办公厅印发通知,其中,对规范政务App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问题提出明确解决措施和要求;
2021年4月,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赴多地多部门开展督查调研,通过走访、座谈等多种方式,了解进展、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紧锣密鼓的一系列行动,释放出一个清晰信号:坚定不移抓落实,全力纠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扎实为基层减负。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半年来,各地各部门重点清理面向党政机关和基层干部的“僵尸类”“空壳类”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整合多头重复的程序,纠治强行推广、滥用积分排名等问题,并对各类公众号、微博账号进行清理,以实际行动向“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开刀亮剑。
——数量降下来。在湖北武汉,市委办公厅牵头成立工作专班,组织全市98个区和市直部门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开展“全面体检”,进行清理的同时大力整合精简;在安徽芜湖,当地对延伸至镇街、村居基层使用的信息系统进行调研摸底,关停市级及以下自建的信息系统35个。
——监督强起来。上海开展专项督查调研,到10个市级部门、18个区级部门和街镇村居,了解情况、听取意见,推动工作落实。江苏开展“啄木鸟行动”,完备基层政务App监督队伍,直接听取基层评价。
——效能提起来。浙江持续做大做强“浙政钉”平台,整合兼并各种“低小散”应用程序,要求各地各部门将确需保留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加快整合接入;上海把市政府各部门信息化实施职能划转至大数据中心,实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维护。
——制度建起来。江西将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纳入政府工作考核内容,从制度机制上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水平;贵州将规范整治工作纳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执纪监督和目标绩效考核重要内容,以结果导向倒逼工作成效,确保为基层减负工作标准不降、力度不减……
既“当下改”,又“长久立”。专项整治开展以来,各地各部门既坚持从实际出发,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该清即清、该留则留,防止“一刀切”,也坚持标本兼治,着手建立常态化监管措施和长效机制,努力做到为基层真减负、减真负。
公选王问题:结合材料谈谈出现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原因并提出有效对策。
推荐学习>>>
【2021公务员遴选热点关注】“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怎么破解?
【2021公务员遴选笔试面试预测题】如何解决用形式主义做法解决形式主义问题
2021年5月9日四川宜宾市直遴选笔试大作文答案:破除形式主义
【2019纪委遴选考点】为何要警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该怎么做?
延伸阅读:
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需“量”“质”并举
作为党风建设中久治不绝的痼疾,形式主义借助移动互联网新技术、新平台,以微信群等被滥用为主要表现,滋生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变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群关系,降低了工作效能,损害了政府形象。
摈除“指尖”之苦,才能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与活力。在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推进下,各地各部门对“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开展了为期半年的专项整治,取得了良好成效。
从公布的信息及记者在基层采访中了解的情况看,经过多轮整治,过度签到、打卡留痕,工作群、政务App泛滥等突出的“量”的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实实在在的整治工作,进一步释放了基层干事创业热情,传递出中央坚决遏制形式主义及各种变种的强烈信号。
当然,“量”的减少不等于“质”的提升,基层工作既不能“微信群下乡、朋友圈调研”,也不能“十指不沾新技术”。当务之急,是要在继续减轻数量负担的同时,提升“指尖”办公的质量,让新技术更好地服务基层工作。
减轻数量负担不等于刚性控制工作群的数量,关键要在建群之后的管理运行上下功夫。基层干部的负担来源于群泛滥、无规范,数量控制是整治群泛滥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抓手。建立工作群的初衷是方便交流沟通,因此,实际工作中的建群行为要按照实际需求、实际情况,以高效完成工作为前提进行。
建工作群的目的要明确,对临时群和固定群要有不同定位,形成差异化的管理模式。临时群要在工作结束后及时解散,固定群要少而精,并且要对分散凌乱的群进行资源整合,避免信息交叉、重复传达。
在此基础上,要理顺管理机制,自上而下提升“指尖”办公管理水平。提升“指尖”管理水平是帮助基层干部厘清网络社交平台上工作与生活界限的关键手段,也是工作群等“指尖”办公工具实现长期有效规范运行的重要前提。“指尖”办公管理能力提升,要在现实中普及领导和干部,网络上覆盖群主和成员,加强全体人员的“指尖”办公素养,“指尖”办公才能有矩可循,线上办公工具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使沟通交流更便捷、工作开展更高效。
“指尖”政务工作的开展本是互联网飞速发展背景下顺应时代的产物,应为基层工作赋能。政务工作搭上信息化的便车绝不能沦为上级免责的抓手、下级交差的保障,便利工作的工具不可成为滋生形式主义的温床。使用“指尖”办公工具没有错,“指尖”之所以形成易沾染形式主义的“体质”,究其根本还是线下形式主义的顽瘴痼疾并未根除。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探索高效规范的“指尖”办公模式,不给形式主义沾染“指尖”任何可乘之机。
互联网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基层工作的开展也要顺应时代潮流,但工具就是工具,基层干部不能沦为工具的“工具人”。手机不是要完全放下,也不是要时刻拿着,而是要收放自如,让其真正成为推动实际工作的有效辅助工具。(摘自《半月谈》)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