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干部”,指的是从家门到校门再进机关门的新录用的公务员,其间缺少基层历练,缺乏实践经验,被戏称为“三门干部”。一些“三门干部”由上级部门直接调任基层,但因工作方式不当、经验不足,常常遭遇群众质疑和非议,被认为“不接地气”。
要解决“三门干部”不接地气的问题,要干部自身发力,更要各级单位密切配合,方能在实践中锤炼干部,使其不断熟悉基层工作方法,脱离“稚气”,更接“地气”。
求真务实,让深入基层成为标配。有的“三门干部”不了解基层情况,惯于照搬照抄,上级部门推行“河长制”,他们一到基层就搞出“街长制”“林长制”;有的签责任状签到乡镇一级,到了他们这里就要签到村社区一级……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办群众工作依旧沿用在上级单位工作的方式,合不上群众节拍,导致“一心办好事,群众却不理解”的情况出现。方法失当源自固步自封,也来自于没有群众工作经验的不良基础。有的干部到基层乡镇,甚至是跨行业、跨系统的,到了基层就是“两眼一抹黑”,遇到点问题就会搞不清东南西北。因此,党员干部都要到基层多历练,不管是担任领导职务亦或是其他,都要先做一做进村入户的工作,摸一摸百姓的“家底”,掌握一方水土的基本情况,方能找准解决问题的发力点,才能让群众信赖,而不是任由“三门干部”的名称继续延传下去。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