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很多挑战。比如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人口流动,这是一个动态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要适应动态变化,既满足现实需求又具有前瞻性。
要处理好公共文化服务的市场化和公益性,公益性不等于不能市场化,市场化也可以搞公益。我们有些公共文化设施,建了没有人管,有了人管没有人辅导。这就需要在市场大潮下引入社会力量,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多元供给和多元参与。
公共文化服务还要处理好满足文化需求和价值引领的关系。需要将自上而下的“配送”和自下而下的“自足”结合起来,在喜闻乐见和日常生活中实现价值引领。公共文化服务具有社会性、多样性和广泛的参与性,应成为传播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阵地。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制度设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魂”。
这些都需要我们用积极开放的态度,通过思想观念的进步和制度设计的完善来解决问题。虽然我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已积累了较丰富的社会物质资本,但发展中的中国“钱紧”是常态,适度增加财政投入公共文化服务“硬设施”的经费非常必要,更重要的是在盘活“存量”与完善配套条件上提高使用效率、在统筹协调处于分割状态的资源中发现“增量”、在深挖内涵中激发新活力。一条可行的路径是鼓励、放权和支持在基层整合好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资源,实现共建共享,综合利用,融合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不仅要和娱乐休闲相融合、和科学普及相融合,更要和道德教化相融合。提高人们的文化品位和文化素质,让人们学会懂得美、欣赏美。文化建设是一个政治问题,我们的视野不能只在“高大上”的文化设施项目上,不能只在一部分人群上,而是要通过因地制宜,通过分类设计,通过多主体参与,通过多种技术手段,让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遍及全部的人群和城乡,使广大的基层群众、各个社会阶层都有公共文化服务的“获得感”,都从文化生活中体会“小康”的满意感。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