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近日,江苏省泰州市向“懒政怠政”亮剑,公布首批“蜗牛奖”获得者名单,12个部门(单位)被公开曝光,并列明了“获奖”理由:推进重点项目不得力、履行行政职能不到位、解决群众关切问题不及时。这种做法,不仅吸引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网友热议。此事件可能成为遴选公务员考试案例分析题背景,公选王遴选网提醒您留意。
设置“蜗牛奖”的意义
打破一团和气的干部激励机制,唤醒责任意识
“蜗牛奖”是种“问责+惩罚”的综合运用手段,既抓早抓小,也严抓狠抓。为的是让“庸、懒、慢”的官员知耻而后勇,唤醒他们的“职业羞耻心”和责任意识,激励他们的“职业荣誉感”。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为解决“不作为、慢作为”问题,纷纷出台了工作实绩考核机制,对重点工作和重点任务也定期加强督查督办,虽有成效,但还是像“算盘珠”一样,拨一下,动一下。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表彰优秀者时才会点名、颁奖,而对落后分子往往以“一些干部”“某个部门”等模糊字语一笔带过。一团和气的评比,令后进者缺少“刻骨铭心”的记忆,问责效果不够强烈,这样的考核对推动工作的作用难免打了折扣。
实践证明,要求千遍万遍,不如问责一次。治懒治庸必须打破一团和气,不光要用好正面典型的激励作用,也要用足反面典型的警示作用。
“蜗牛奖”意在唤醒干部知耻而后勇的意识,让他们再一次清楚地认识自己的身份,知道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看清楚自己的责任,让“面子”由内而外地散发。
谁也不愿意成为众人嘲讽的对象。通过设立“蜗牛奖”,适度地刺激“懒逃笨”官员的“面子意识”,让其红红脸、出出汗,更加有利于唤醒他们的荣辱观、羞耻心、进取心,才能尽早地帮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信仰偏差”, 通过“蜗牛奖”不断地反思工作中的不足和短板,不断地弥补和改正,才能有“赶考”意识,重拾遗落的责任。
干部“较真”,百姓才能“叫好”。当下,正值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之际,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改,摒弃“工作不尽全力,差不多即可”的为官陋俗,告别“拉锯不见末,出工不出力”的旧习;每一个基层组织对存在问题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讳疾忌医,才能鞭打“蜗牛”成为“奔牛”,打开干事创业的新天地、新气象。
怎么看待“蜗牛奖”?
舆论认为,推出这类严肃中带点“戏谑”味道的奖项,既是吸收民间智慧创新考核激励干部的好思路,也显示出地方政府治理“懒政怠政”的决心和勇气。政府来发“蜗牛奖”,类似于“黄牌警告”,是要利用外部监督力量来推进治理“慢作为、不作为”现象,让干得出色的区县部门和个人接受表扬和赞誉,让干得不好的在公众场合红红脸,出出汗,打破了“一团和气”的氛围;更是要让“懒政怠政”者感到羞愧、没面子,让领奖人“入脑入心”,让机关干部“处处小心”,真正改变不良作风,力行“三严三实”,提升服务水平。
公选王遴选网认为,发挥负向激励的作用,关键还在于严抓严管,形成常态化的治理体系与制度建设。治理“懒政怠政”可以利用评选“蜗牛奖”等形式,但根本还是要依规依法加大问责力度。如此,才能让那些有“懒政怠政”行为的单位或个人真正“中奖”,真正有助于夯实纪律红线、作风红线。
政府部门不作为、慢作为,有的是能力问题,有的则是态度问题,开出的“处方”理当不同。应当看到,对于整肃“懒政怠政”行为,杜绝“不作为、慢作为”等现象,仅靠“蜗牛奖”这般创新的辅助治理措施是不够的,建立科学完善的督查问责机制、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方是长久之计。唯有将二者相结合,才能使官员更为民、百姓更舒心。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公选王”或“公选王遴选网”
每天分享:遴选资讯、遴选考点、遴选真题、遴选预测题……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