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上期:【2016遴选公务员考试热点】网络内容建设乱象①:网络收费信息泛滥现象及治理办法
乱象二
在百科上搜索“是什么”,在社区里讨论“为什么”,在平台上提问“怎么样”,成为互联网时代人们传递知识、获取资讯、交流经验的流行模式。然而,在知识变得“触手可及”、资讯可以“一网打尽”、经验有人“倾囊相授”的现成路径下,真正权威、真实、有效的内容却成为了稀缺品。
网上百科类内容的芜杂稀释了信息的准确度,编辑机制的漏洞消解了平台的权威性,而过度商业化也正在侵袭百科的公正性。信息不完整、不准确、不严谨,对公众造成误导、误解、误读。
信息芜杂、真伪莫辨 百科词条有的以讹传讹
以百度百科、互动百科为代表的网络百科全书平台,凭借其对分类信息进行垂直整合,显现查询便捷、更新快等优势,已逐渐成为人们解疑释惑的首选。然而,“人人可编辑”的协作模式下,编辑权限的开放自由与内容权威性的削减瑕瑜互见,随着各类百科网站的搜索权重逐年升高,信息偏差造成的不良后果也在成倍放大。
网上一项针对百科网站的调查显示,“审核不足”“内容混杂”“抄袭粘贴”和“缺乏权威”等问题已经饱受网友诟病。大量垃圾词条、知识性错误、宣扬伪科学的词条,在食品营养品领域,则更多充斥着各类虚假宣传与营销软文。
即便是在最近备受关注的医疗领域,一些百科流毒仍在扩散。魏则西事件之后,百度百科及时删除了“DC—CIK疗法”这一词条,而在其他百科网站的页面上,“DC—CIK疗法”依然被说得神乎其神。
此外,一些恶意破坏者的闯入也为百科的开放平台带来了诸多混乱与错讹。在有争议或大众性的条目中,时常有用户删除原有内容,插入虚假信息进行调侃诋毁。
规范缺失、夹带私货 百科平台变身观点擂台
在对词条解释权的争抢中,恶意篡改与编辑“战争”也随之兴起。一些热门词条甚至每小时都在改动,“百科平台”逐渐演变成“观点擂台”,布满了双方交锋的硝烟弹痕。
早在2011年,就曾有TVB女星陈法蓉百度百科上的籍贯屡被网友篡改的事情发生。去年7月,相声演员徐德亮也曾因类似事件状告百度侵犯其名誉权。此外,为争夺“中国十大名校”称号,网友力挺各自母校,连续34次改动词条;而2014年4月,“对二甲苯”(PX)条目由于“低毒”属性被改为“剧毒”,引发清华化工系学生的“词条保卫战”。
层出不穷的词条修改“拉锯战”,暴露出百科平台管理规则与审核把关缺失的弊病。2014年3月,百度百科上余额宝的客服电话号码被篡改为诈骗电话,导致江苏常熟的网友被骗5万元……
近期,一些P2P金融机构甚至利用百科词条本身客观、中立的形象为其产品的可信度背书。我们调查发现,涉嫌非法集资的“e租宝”的百度百科词条共被编辑61次,在其历史版本中,原属负面新闻的网贷评级警示竟然一度被篡改为“总体实力较强,风险性较低”。这一改动很可能致使网民对该公司的了解产生偏差,落入金融陷阱。
目前,众多百科平台均引入了仲裁机制,除一些敏感词条被保护起来不接受民间编辑,其他一些改动或者内容敏感的词条编辑也需要在百科管理员审查之后才能产生效果。
广告泛滥、花样百出 商业投机侵蚀内容公正
百科类网站搜索权重高、曝光度高、用户点击率明确,毫无疑问是绝佳的广告投放地。除了页面右侧的广告位和下端的推广链接,某些百科平台还会根据词条的品牌属性开展定制营销,与企业合作制定个性化模块,通过在词条页面进行多样化展示,与正文内容抢夺读者视线。据了解,在某百科类网站公布的营收数据中,以词条认购和定制产品收入为主要业务的广告收入占到全年营收的80%以上。
而“硬广告”之外,在“百科”“问答”这种看似公益性平台,还存在大量“软广告”。据业内人士透露,在某百科平台上,直接以公司、企业、产品为名创建的百科条目屡见不鲜。个别广告宣传活动甚至以商家与某百科合作的方式进行,而活动中所撰写的广告宣传堂而皇之地成为正式的百科条目,没有任何广告宣传标识。在问答平台上,则由合作公司以自问自答的形式介绍和推广公司品牌与产品,最终根据关键词数目、网友点击量计算推广费用。
广告植入也花样百出。在淘宝网上搜索“百度百科”,可以找到涉及百度百科的条目修改、创建、推广、外链等各种服务。
稳定资金来源和可靠赢利机制是支撑百科类平台平稳运作的重要基础。但如果过度进行商业开发,失去公信力,必将受到用户抛弃。随着国内果壳、知乎等网站的发展壮大,国内百科型网站的信息源也在走向专业化和多元化。
作为“十三五”期间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的一项“基本建设”,网络内容建设决定着行业生死,掌握着业界未来。网络内容建设可能成为2016年遴选公务员笔试考点,上述内容可以成为考试背景材料,公选王遴选网提醒您留意相关内容。
专家点评
信息编辑须专业化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陈晓冉:网上百科出现错误的原因,一般有几种可能:一是参与编辑者水平有限,出现知识性错误;二是彼此复制信息,但信源就是错的,编辑者的甄别能力不足。很多参与百科词条编辑的网友,并不是在做真正的“信息编辑”而只是“信息拷贝”,这加大了真实呈现信息以及溯源的难度;三是一些公司、机构、个人出于某些目的故意编辑错误。比如,有人把PX词条改成“剧毒”。
此外,还要重视百科类网站信息的公益性。网上百科的一个理念是“智慧共享”。但现在有各种或明或暗的广告存在,有时候词条还能卖钱,成了一种营销渠道。当然,百科类网站发展到一定规模,有了一定影响力之后,一些企业也想要被检索到。作为网站方,就视之为一种盈利模式,但这属于“协议性词条”,应当有明确标注。
由于有些词条是收费推广,一些信息的网络查询就有可能背离事实。比如E租宝,在百度百科和互动百科上有很多历史版本,这个信息的提供可能导致网民对公司的了解出现偏差,产生错误判断。当然,如果让百科平台负责查验信息的真实性,也不现实。这类词条创设的过程可以设置更有效的甄别环节,尽可能规避误导的风险。
信息内容的编辑是一个不断完善、变化的动态过程,目标应该是向专业的方向趋近,要通过认证等办法确定审核者的专业性。一些词条被网友修改后,可以向该领域被认证的编辑者发送,进行审核,这也是“智慧众筹”。
百科审核应设底线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数字出版部主任张新智:经历了10年左右的发展,目前,国内的开放类网上百科基本被少数几家搜索网站垄断,形态以文字和图片为主,数量庞大,检索快捷。但鱼龙混杂,内容质量与传统百科全书相去甚远,个别内容存在严重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知识性错误,且盗版猖獗。
表面原因在于其开放性,人人可以创建和修改,同时缺乏严格的审核和专业的编辑。然而,实质原因在于企业过度追求商业利益,对社会责任和文化担当重视不够,制度与政策层面的约束缺位也为其提供了寻租空间。
目前看,“卖词条”、做广告等是这些网站收入的主要来源。部分网上百科为错误的信息提供传播平台,纵容不法内容传播,商业化过度明显,如果不及时改正,将造成极大危害。如何确保专业和商业并行不悖,专业性不被商业性绑架,还需要更深入地探讨百科类网站的属性、理念,并制定相应规则,真正找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因此,百科类网站需要加强认识,提高自我修养,主动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严格管理,杜绝错误内容的泛滥。核心是设定底线、划定红线,处理好社会责任与商业利益之间的关系,杜绝唯利是图的做法。从政府管理角度讲,应该抓紧制定相关法律规章,规范和监管网上百科内容的传播行为,同时大力扶持真正客观、公正、准确的网络百科的发展。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公选王”或“公选王遴选网”
每天分享:遴选资讯、遴选考点、遴选真题、遴选预测题……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