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上期>>>【2016公选遴选复习资料】每日一句习近平用典(38)——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习大大的话:
河南内乡县一座古县衙有这么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此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封建时代的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
——摘自习近平同菏泽市及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座谈时的讲话,2013年11月26日
【出自】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清·高以勇
【释义】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副对联悬挂在河南省内乡县县衙。据记载,这副对联是清康熙年间知县高以永在内乡任职期间所撰写的。
高以永于康熙十八年(1679)调任河南内乡知县,兼管镇平、淅川两县事务,任职共九年。高以永在内乡知县任上时,正值清初战乱之后。百姓背井离乡,庄稼荒芜,经济萧条。他自感责任重大,常为民生忧心忡忡。于是秉烛研墨写下了这副楹联,悬挂于县衙“三省堂”。这副对联极富哲理,上联的核心是说官员要要正确对待当官,不能一官之得失计较个人荣辱,当官就要发挥官员对于地方的作用。下联是说:老百姓是官员的衣食父母,官员也来自老百姓,当官就应当为老百姓办事,而不应该高高在上做欺负老百姓的事。
这一副对联由清朝流传至今,被很多领导人推崇,因为它深刻揭示了官民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封建时代,还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者都要有以民为本的思想,只有为政者亲民、爱民,才能换得人民的真心支持和拥护,政权才能长久。纵观历史,任何一个朝代,大凡为政者清正廉明,百姓安居乐业,这个时期的统治就会稳固和繁荣;反之,如果为政者昏庸无道,百姓苦不堪言,这个时期的统治就会摇摇欲坠。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句戏谑式的俗语也生动地说明了官员要有为老百姓服务的意识和行动。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路线,因此,党的领导干部更应该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贯彻到自己工作的方方面面。
领导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公仆,手中的权力、衣食,都是人民给予的,人民群众是干部的衣食父母。领导干部要用人民赋予的权力,通过国家机器和各种手段,为人民服务,为国家民族造福。如果我们忘记了这个根本,脱离了群众,不认真琢磨怎么搞好工作,而是成天谋划自己甚至追逐私利,就会被人民所抛弃,丧失为人民服务的机会。手中或多或少握有一定权力的广大干部,要提防“官本位”的陷阱,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对事业要用心,心要到,心到没到是不一样的,群众是能看出来的。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
现在有的领导干部把与群众的“鱼水关系”变成了“蛙水关系”,需要时跳进去,不需要时就跳出来。这样的做法违背了党的宗旨,也会严重损害党群关系。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人民群众的养育之恩,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人民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和群众之间建立真正的鱼水关系。
习近平在同菏泽市及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座谈时的讲话中提到“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副对联,旨在向领导干部强调: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也以此要求各级干部要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更多精彩请看>>>【2016公务员遴选考试必看复习资料】习近平用典大汇总(附典故解析)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公选王”或“公选王遴选网”
每天分享:遴选资讯、遴选考点、遴选真题、遴选预测题……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