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上期>>>每日一句习近平用典(157)——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更多精彩请看>>>【2016公务员遴选考试必看复习资料】习近平用典大汇总(附典故解析1-100)
习大大的话:
“文人之笔,劝善惩恶。”文艺要反映生活,但文艺不能机械反映生活。茅盾说过:“文艺作品不仅是一面镜子——反映生活,而须是一把斧头——创造生活。”生活中不可能只有昂扬没有沉郁、只有幸福没有不幸、只有喜剧没有悲剧。生活和理想之间总是有落差的,现实生活中总是有这样那样不如人意的地方。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对生活素材进行判断,弘扬正能量,用文艺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引导人们提升思想认识、文化修养、审美水准、道德水平,激励人们永葆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和进取精神。
——摘自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2016年11月30日
【出自】
文人之休,国之符也。望丰屋知名家,睹乔木知旧都。鸿文在国,圣世之验也。孟子相人以眸子焉,心清则眸子瞭。瞭者,目文瞭也。夫候国占人,同一实也。国君圣而文人聚,人心惠而目多采。蹂蹈文锦于泥涂之中,闻见之者莫不痛心。知文锦之可惜,不知文人之当尊,不通类也。天文人文文,岂徒调墨弄笔,为美丽之观哉?载人之行,传人之名也。善人愿载,思勉为善;邪人恶载,力自禁裁。然则文人之笔,劝善惩恶也。
——汉·王充《论衡·佚文》
【释义】
“文人之笔,劝善惩恶”出自东汉思想家王充所著的《论衡》,大意是:文人创作的作品能够用来鼓励良善、惩戒邪恶。王充作《论衡》的主要目的就是“疾虚妄”“归实诚”。他认为当时流行的很多书籍文章都是伪书俗文,这些作品都不实诚,“虚妄之言胜真美也”。因此,他提出疾虚妄,标举真美。他在《论衡·别通篇》中指出:“文之美善可甘,非徒器中之物也;读观有益,非徒膳食有补也。”真美的文学作品应该是语言文辞之美与道德之善相统一,既有优美的形式,又有丰富的内容,同时还要对读者有益,也就是说要具有社会功用价值。王充认为只有对社会有用的文学作品才是有价值的:“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而文学的社会功用则是通过“载人之行,传人之名”达到的。记载善人的行为可以使其名留青史,有助于激励更多的人行善;记载恶人的行为会令其遗臭万年,因而可以让其他有邪念的人引以为戒,进而自我约束,尽力节制恶行。因此,只要忠实记录人们的善举恶行就能够起到劝善惩恶的作用。
古人一直很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曹丕认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文章具有政治教化功用,有助于治理国家。后来的一些文学家则提倡文以明道、文以载道,认为文学创作的目的就是要宣扬“道”。今天来看,文艺要宣扬的道即是真善美。无论是歌颂还是讽刺,文艺的最终目的都应该是向人们宣扬真善美,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只有追求真善美的文艺作品才能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才能称之为精品。习近平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多创作精品,号召他们“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鼓舞人们在黑暗面前不气馁、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用理性之光、正义之光、善良之光照亮生活。对人民深恶痛绝的消极腐败现象和丑恶现象,应该坚持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真善美战胜假恶丑,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引用“文人之笔,劝善惩恶”,旨在强调文艺不能只是机械地反映生活,而是要起到劝善惩恶的作用。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创作能够劝善惩恶的作品,要能“用文艺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引导人们提升思想认识、文化修养、审美水准、道德水平,激励人们永葆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和进取精神”。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