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上期>>>每日一句习近平用典(190)——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更多精彩请看>>>【2016公务员遴选考试必看复习资料】习近平用典大汇总(附典故解析1-100)
习大大的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不能定于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要长期坚持、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程序化,保证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开幕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
【出自】
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
——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释义】
“定于一尊”是指以一个最有权威的人做唯一的标准。这个成语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秦始皇本纪》。据记载,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秦朝建立之初,可谓百家争鸣。有一些儒生和游士时常根据自己的所学对朝政加以议论。丞相李斯认为秦始皇既然已经统一天下,理应由他一人来分辨是非黑白,订立标准。那些儒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只会阻碍秦朝对原六国人民思想的统一。如果不加以禁止终将危及秦朝的统治。因此,他于公元前213年进言,请求下令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并且销毁除秦记以外所有的六国史书和私藏于民间的《诗》《书》。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于当年下令“焚书”。
凡事不能都“定于一尊”,是因为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差异的。古人讲:“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不可能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无论是外貌、还是品性,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人可能有相似之处,但绝不可能完全一样。因而,每个人的发展道路也是不同的。我们可以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吸取别人的失败教训,但绝不可能复制他的成功或失败。同样的,国家之间也是如此。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国家,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基于这些不同的国情,各国制定了自己的政治制度,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没有哪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是适用于所有国家的,也没有哪几个国家的政治制度能够完全相同。正如习近平所说:“古今中外的历史都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能够亦步亦趋走别人的道路实现自己的发展振兴,也没有一种一成不变的道路可以引导所有民族实现发展振兴;一切成功发展振兴的民族,都是找到了适合自己实际的道路的民族。”
设计和发展国家政治制度必须要注重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决不能囫囵吞枣、邯郸学步。一些发展中国家就是因为没有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模式,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导致国家陷入政治动荡、社会动乱,人民流离失所。正是因为清醒得认识到这一点,中国人民在把握历史传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正如习近平所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过去和现在一直生长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之中,未来要继续茁壮成长,也必须深深扎根于中国的社会土壤。”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成果也充分证明,中国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因此,我们必须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政治制度不能定于一尊,任何政治制度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因此,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时,我们也要学习借鉴他国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秉持兼容并蓄的态度,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把他国的好东西加以消化吸收,化成我们自己的好东西。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开幕会上的报告中引用“定于一尊”,旨在强调评判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政治制度才是最可靠、最管用的。今天,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公选王遴选网推荐学习: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