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
“麻烦您了”“打扰您了”“拜托了”“马上安排”……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这些充满谦卑、恭敬语气的措辞并不鲜见,仿佛乙方回应甲方的样子,表面客客气气,实则距离感满满。网络上因而创造出一批新词汇:“乙里乙气”“乙德报怨”“坚定不乙”“恐乙己”等等。
不少年轻人就此自嘲:“我们是乙掉的一代!”
“乙方心态”无处不在,“乙方感”无孔不入。这种不分场合情境、一味毕恭毕敬的“习惯性卑微”,是主动钻营、美化人设的刻意为之,还是早早被现实磨平了棱角后转而寻求自我保护的不得已而为之?部分青年人“乙里乙气”现象背后是什么样的行为逻辑和处事哲学,折射出哪些社会心理痛点?半月谈进行了评论,公选王摘录干货如下。
【原因分析】
总结起来,“乙化”原因有三:
一是礼貌、尽职的人设营造。不可否认,有些被定义为“乙里乙气”的特征和行为方式,某种程度上算是一个人有礼貌、有修养的表现。对职场年轻人来说,如此打造礼貌、尽职、恭敬、谦卑的人设,更易为周围人接受,轻轻松松得到好评,风险成本与机会成本是最低的。
二是趋利避害的现实选择。现实中,每个人的地位不同,手中拥有的“议价权”也不同。领导分配的任务必须完成,这是分内职责;甲方的需求要满足,这是合同中的约定。对一些职场人,特别是年轻的职场人来说,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有时候与其彰显自我、表达意志,还不如服从安排、尽快完成任务,因为最终还是得按要求办。
三是社会角色的潜在混淆。值得注意的是,当一些人面对亲人、朋友时,“乙方感”同样扑面而来。追根溯源,是无休止的加班、过不全的周末、24小时开机待命等,打乱了工作和生活的界限,社会角色在潜意识中发生混淆,工作中的“乙”气便堂而皇之地渗透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策分析】
过犹不及,允执厥中
“乙里乙气”并非一无是处,也并非无可救药。
在工作中,无论甲方乙方,都要按照契约精神,做好分内之事,保持专业性,不越俎代庖、指手画脚,这是良好合作的基础。同时,更要学会换位思考,尝试着读懂你的对方,让“乙里乙气”由装腔作势变成发自内心的尊重,成全别人也成就自己。
生活远不止于工作。无论工作的延长线怎样拓展,仍要尽量保持工作和生活的界限感和分寸感,仍要保持内心的纯粹性和自我的真实度。“乙里乙气”的社交、举止,不等于人格的卑微,“百乙百顺”也应该是有选择的自愿。如果“乙”抹杀了个人所有情绪、意见甚至个性,长此以往,将丧失对自我的掌控和人格底线,也将会迷失自我。
心理学家提出24种性格优势,并把优势分为“过度使用”和“使用不足”两种。“乙里乙气”表现出泛滥的卑微感就属于过度使用状态。通常而言,每个人都会具备3到5个比较优势,并且优势与优势之间可以互相发生作用,帮助我们调整到最佳状态。
试着了解并发挥自己的优势,可以尝试借鉴乙方的良好态度和处世哲学,把“过度”调整为“适中”,便可逐渐重拾对工作、生活的底气感和主宰感。在提倡个性张扬、多元兼容的新时代,职场青年不必无分寸、无底线地把乙方心态代入全部工作、生活甚至植入心灵深处。全社会也要营造文化环境,让青年一代激活主人翁意识和主体意识,努力掌握命运主动权,发挥个性和创造性,每人当好人生的甲方。
(摘选自半月谈)
公选王遴选网推荐学习:
遴选面试预测题及答案:某奥运冠军家变成网红打卡地,你怎么看?
2021遴选笔试材料分析题:为博出位无底线,网红乱象如何整治?
更多精彩文章不断发布中,欢迎备考遴选的考友们注册本网持续学习!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