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软环境多年来一直是沈阳的短板,“投资不过山海关”说法虽言过其实、夸大其词,但也折射出我们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的差距。去年以来,市委提出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这是破解老工业基地体制机制障碍的突破口。我们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下大力气优化政务、市场、开放、要素、社会、设施、法治七大环境,2020年让全市营商环境达到世界银行对190个经济体营商环境评估排名前50位左右水平,让营商环境成为推动沈阳振兴发展的新优势。
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不能泛泛地抓、一般化地抓,更不能部署靠讲话、落实靠开会,必须精准施策、聚焦发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目标导向。
问题意识、问题导向是我们工作的基本方法。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要聚焦群众办事的难点、企业发展的痛点、社会各界反映的重点,精准发力,逐个攻克。比如,政府失信、窗口单位服务差、扶持政策不落实、中介服务不规范、法院判决执行难等,对这些问题,决不能停留在表面,要进行深入分析,从机制、技术、制度设计等多方面,系统分析,发力解决,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要坚持需求导向。当前有一种现象,一些政策措施与群众的需求“对不上光”,比如简政放权好几轮,但很多削减、下放的审批事项并非是企业急需的。最近有家大企业找到我,反映办理施工许可证中遇到困难。那些找不到市领导、区领导的怎么办?说到底,发展环境还是存在差距。我们要把群众和企业需求作为第一信号,切实从企业和群众视角出发,紧盯企业和群众的政策需求、服务需求,抓住关键受众群体的需求进行商事登记注册、行政审批等方面的改革。
要坚持效果导向,追求群众、企业的真满意,而不是“被满意”,决不搞“自欺欺人”式的数据大跃进。对受众是否满意,要进行第三方科学的调查和评估。要防止上报数据和实际情况异化、领导感觉和群众感受错位。有的部门上报数据很靓,一暗访,群众根本不买账;有的部门天天“零报告”,一督查,问题一大堆。这都是必须警惕和纠正的。
解决中梗阻,才能打通“最后一公里”。要出重拳、下猛药,对破坏营商环境者零容忍、不姑息,定期通报典型案例,揭短亮丑,不留情面,对顶风作案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
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是攻坚战、持久战。这不是一般性的工作,转干部思想观念、动部门利益藩篱、破既得利益圈层,都是硬仗。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敢啃硬骨头,敢拔硬钉子,敢炸阻碍经济发展软环境的碉堡、暗堡,敢攻占制约营商环境的高地、山头,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事业负责的使命担当,攻坚克难,摧城拔寨,把营商环境这个沈阳曾经的劣势扭转、短板补齐,使之成为振兴发展的新优势。
——沈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姜有为日前在市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说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