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新型城市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有的城市建设“摊大饼”式盲目扩张,资源环境不堪重负,“城市病”问题突出;有的城市建设媚洋求怪,城市特色风貌尽失;有的城市建设重“硬件”轻“软件”,城市人文精神流失。出现这些问题,除了受扭曲的政绩观驱动,没有全面准确把握新型城市的内涵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新时代城市建设和发展,必须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这就需要深入把握新型城市的内涵,积极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形成特色风貌,努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新型城市“新”在新的发展理念。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仅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而且符合城市发展规律。城市建设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将其贯彻到城市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推进城市科技、文化等领域改革,优化创新创业生态链,让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动力,释放城市发展新动能。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探索城市绿色发展之路,在城市建设和生产生活中融入生态循环的先进理念,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在城市规划、建设和产业发展中都要体现开放发展要求,畅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渠道,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创业就业,不断完善管理和服务,让人民群众在城市工作和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新型城市“新”在新的发展模式。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做好城市工作,要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为此,要认识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着力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明确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功能定位、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着力提升城市质量、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服务水平、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实现城市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要坚持集约发展,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改变千城一面的城市建设和发展路径,以特色经济、特色文化、特色生态、特色建筑打造城市独特的空间形态、经济形态和文化形态。
新型城市“新”在新的精神风貌。城市发展不仅表现为产业、建筑、公共设施等“硬件”的发展,也表现为城市文化和精神等“软件”的积淀与提升。如果在城市建设中片面追求“钢筋水泥森林”的扩张,不注重城市特色风貌和人文精神的打造,城市发展就会失去依归和魂魄。城市风貌不仅体现在城市建筑形态等方面,更体现在城市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素养中。因此,城市建设应坚持以自然为美,最大限度利用好自然生态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让城市融入绿水青山;打造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特别是在城市建设中融入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要素,加强城市古建筑、古街道等历史遗产保护,加强历史文化传承,增加城市文化内涵,营造城市特色风貌。
【公选王遴选网推荐阅读】
【2018吉林遴选重磅考点】关于进一步激励全省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
【2018吉林遴选热点解析】请谈谈应如何开展长春疫苗案件的调查工作?
更多遴选考试时政热点、笔试面试考点,可以学习网站遴选真题栏目、遴选核心考点栏目、策论范文栏目、案例分析等栏目,最全、最新的遴选考点都在公选王遴选网。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