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多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机关改进作风举措坚定有力,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持续向好,作风建设已成为人人点赞的“亮丽名片”。
然而,明面上的作风问题刹住了,但一些新表现正在潜滋暗长。不少群众反映,到有的单位办事,“门好进了、脸好看了”,态度也很“热情”,但“事难办”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只不过是由原来的“管卡压”变成了“推拖绕”。
“热情”诚可贵,“热心”价更高。群众不仅需要“热情”,更需要办实事、解难事的“真心”“热心”。看上去服务态度很好,让人感到舒心,但事情拖着不办,让群众来回跑腿、反复折腾、漫长等待,久而久之只会让人失望反感。这种表面上的“热情”,掩盖不了不作为、慢作为的实质,同样会冷了群众的心,伤害群众的感情。
之所以出现这种行为,无外乎三个原因:一是怕担责任、不愿担当。现实工作中,总有一些党员干部碰见问题躲一边,遇到矛盾绕着走,每当任务落到自己头上,想方设法找各种借口或推或拖,如,“领导不在拍不了板”“这事不归我管”“最近手头上的事太多忙不过来”,等等。因为怕出错、拍担责任,宁肯少干事甚至不干事。二是缺乏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有的党员干部虽然也干事,但是带有强迫心理,只有上级要求了才动一动,做样子给上面看,对办事群众的诉求则是想办了就办,不想办就拖着。有的窗口服务单位,上班时间人不在岗,等办事群众排起了长队才“姗姗来迟”;有的只图自己方便,提前结束服务,却给办事群众造成了极大的不方便。三是能力素质有欠缺,不会干事。有的干部习惯于过安逸日子,不及时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不善于总结新经验,创新工作方式,只是呆板地机械性重复劳动,处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差,面对难题束手无策,动不动就拿规定、章程做“挡箭牌”。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服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重在关乎群众利益的小事上抓落实。党员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倾注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敢于担当,主动作为,既要有真“热情”,更要有真“热心”、真行动,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要耐心细致地向群众解释清楚,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努力用真心、热心换取群众舒心、放心。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抓作风建设必须拿出“绣花”功夫,注重在细微处上做文章。要保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的定力,对发生在群众身边,感受最直接、影响最明显的作风问题,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改,不断巩固拓展深化成果,推动作风持续向好,取得群众满意的良好成效。
【更多2018年甘肃遴选考点推荐学习】
2015年6月27日甘肃省直机关遴选公务员笔试真题及答案:处置占道经营
【2018甘肃省遴选考点】唐仁健:让兰州新区成为展示甘肃高质量发展的窗口
【2018甘肃省遴选考点】林铎:推进藏区发展需正确把握 “五个关系”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