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您将跳转至新网站进行购买,购买成功会自动刷新当前页面。
取消
立即开通
公选王官网 公选王网校 公选王APP
扫描下载“公选王APP”
加入VIP
提醒(0) 欢迎您! 登录 注册 会员中心 微信
15072428589
【2021广东东莞市直遴选考点】梁维东人民日报专访:如何推动“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再上新台阶?

公选王遴选网 lx.gongxuanwang.com 2021-03-27 阅读: 1833

收藏 打印 【字体:

分享:
[公选王遴选网导语]
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维东接受人民日报专访,就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创建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和智能制造示范区、动科技创新往深度发展加快新发展阶段的动能转换、东莞如何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等重要问题进行讲解。这些内容是东莞市选调公务员考试重点。

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东莞被省里赋予“立足实体经济,提升制造业能级,当好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的职责使命。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重镇东莞,决心进一步把握优势,紧紧抓住先进制造业这个根和魂,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维东接受人民日报专访,就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创建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和智能制造示范区、动科技创新往深度发展加快新发展阶段的动能转换、东莞如何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等重要问题进行讲解。这些内容是2021年东莞市选调公务员考试重点。

公选王遴选网梳理其中要点如下:

问题1:当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作为开放型经济发达的制造业中心,东莞2020年以来如何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确保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梁维东: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广东省“1+1+9”工作部署,以超常规机制推进“双统筹”,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市经济持续稳定转好,社会大局保持总体稳定。

在疫情防控方面,一年来,全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积极应对管理846万常住人口、130多万家市场主体的巨大压力,筑起“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医疗救治、自我防护”的四道防线,在节后大规模人员返回的严峻形势下较短时间形成了稳控有力的良好局面。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以后,始终坚持底线思维,时刻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紧盯工厂、学校、出租屋、码头等重点区域和场所,做到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应检尽检”,特别是把“外防境外输入”作为当前重中之重任务来抓,扎实做好跨境货车司机、进口冷冻食品、边海防以及秋冬季疫情防控,在跨境人流物流保持频繁往来的常态压力下努力确保不发生社区扩散、反弹和局部爆发。与此同时,坚持“宁可备而不用、不能用而无备”,大力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和物资储备,目前具备5天内完成全市所有人口的检测能力,医疗应急物资储备可满足30天满负荷运转。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我市继续以超常规机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成立了经济运行监测调度指挥部,组建36个指导服务组下沉到企业和基层一线,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从政策、资源等多方面综合施策,全力以赴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渡过难关。出台“助企撑企15条”“稳外贸20条”“投资松绑30条”等一揽子扶持措施,筛选出5000多家重点关注企业,统筹设立50亿元财政专项资金、撬动超过800亿元社会资本保企业促复苏稳增长。我市全面提升服务企业水平,有效稳住外贸基本盘的做法作为典型经验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去年进入二季度以后,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好转,6月当月进出口由负转正,第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转为正增长,其他主要指标呈现持续恢复性增长,内外资引进、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等增长势头良好,全市经济保持稳中有进、进中向优的态势。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深刻认识到总书记、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总书记思想的科学指引,是我们战胜“新冠”疫情冲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制胜法宝,也是我们在“十四五”时期不断取得新胜利最大的信心所在、底气所在、根本所在。下来我市将全力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统筹”,坚决守好当前冬春季关键时期疫情防控底线,全面谋划和推进好新一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努力为“十四五”起好步、开好局。

 

问题2: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不少新的提法,例如首次提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等。东莞以制造业立市,产业链供应链一直是招商引资的“最大”营商环境。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创新为引领,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进行了哪些摸索?创建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和智能制造示范区取得了怎样的进展?

梁维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制造业对东莞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是东莞的立市之本和核心竞争力所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市逐步构建起比较完整的产业技术体系,有力支撑了东莞经济高速发展。2008年以后,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制造业结构调整和动能转换,特别是近年来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推动传统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制造业不断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跃升。目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突破1万家,跃升全国第二;先进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9%,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达到43.3%,拥有自主品牌和研发机构的加贸企业占比超过四成,委托设计和自有品牌产品出口占比超过七成。为进一步把握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机遇,去年以来,我们在全市统筹规划了约70平方公里的产业用地,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智能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目前,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全市首个超万亿元的产业集群,电气机械和设备制造业向5000亿级产业集群进军,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智能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在不断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的同时,我市坚持以城市品质提升引领经济社会综合转型,大力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打造松山湖科学城、滨海湾新区、水乡特色经济区、粤海银瓶合作创新区等重大发展平台,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一心两轴三片区”建设,城市更新特别是村镇工业集聚区改造全面铺开,城市承载能力和制造业发展效益进一步提高。

此外,我们以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为统揽,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为投资“松绑”、商事制度改革、土地集约利用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一大批重点改革取得重要成果,持续营造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接下来,我们将坚定不移把先进制造作为东莞发展的根基,在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中走在全国全省前列,不断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全力打造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全国先进制造之都。一是大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统筹推进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和锻造长板,加快培育一批本土“链主”企业,推进建链、延链、补链,在前沿领域率先抢占技术制高点,不断提高现代产业体系的稳定性安全性。二是构建多元支撑的先进制造体系。厚植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优势,全力支持推动新材料、新能源、生命健康等战略新兴产业实现突破式发展,鼓励引导纺织服装、食品粮油等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突围,努力培育具有全球一流竞争力的东莞企业。三是为先进制造持续赋能。深度参与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大力引进培育优质现代服务业,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深入实施东莞制造业质量变革战略。四是大力提升产业统筹治理能力。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集中资源力量、精准谋划打造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提升选商引资能力效率,促进产业链价值链整体提升。

 

问题3:被赋予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使命,东莞如何扬长避短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创新要素聚集,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从而推动科技创新往深度发展,加快新发展阶段的动能转换?

梁维东: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创新和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东莞的实践来看,创新是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第一动力。特别是去年7月,国家批复同意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片区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主体,以松山湖科学城纳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为标志,我市创新生态建设从点上分散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四大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

一是大科学装置集群建设稳步推进。散裂中子源自2018年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已完成超过200项原创性课题研究;散裂中子源二期、南方先进光源、先进阿秒激光等大科学装置建设加快推进。二是一流实验室平台加快建设。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获批40多项国家、省级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超过330篇,下来将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研发基地、未来国家物质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粤港澳交叉开放的新窗口及具有国际品牌效应的粤港澳科学研究中心。三是科技创新资源加快集聚。2019年,全市R&D经费占比达3.06%,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全市集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有望突破6400家,人才总量超过235万人,有超过50位院士常年在东莞开展科研活动,引进国家高层次人才60名、省创新科研团队38个,引进数量居全省地级市第一。去年,我们还与中科院签约共建松山湖科学城,未来将有更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顶尖科技创新资源在东莞集聚。

接下来,我们将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深度参与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完善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四大创新体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全力营造最优创新生态。一是举全市之力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落实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共建松山湖科学城,推动大科学装置合作共建和开放共享,承担更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大局中展现东莞新担当。二是加快打造大湾区科技成果策源与转化主阵地,特别是加快形成新型举国体制东莞模式,健全政府引导、社会多渠道参与的投入机制,发挥金融资本在科技研究早期突破的关键作用,更好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三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打造竞争力强的科技企业集群,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百强创新型企业”梯度发展格局,支持大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技术联合攻关。四是构建引领创新发展的人才支撑,完善人才政策体系,构建高品质低成本的宜居宜业宜创环境,在吸纳海内外高精尖人才方面实现更大制度突破,加快湾区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建设,支持东莞理工学院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打造高层次人才、青年创新人才、研发人才、高技能人才等扎根发展的新热土。

 

问题4:以“湾区都市、品质东莞”为目标,东莞在推动城市环境再造和品质提升上,取得了哪些蝶变效应?

梁维东:为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东莞确立了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这个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任务和价值追求。近年来,东莞深入实施城市品质三年提升计划,按照市级层面适度强化中心城区、镇级层面大力建设魅力小城、村级层面打造美丽幸福村居的“市、镇、村”三个层级的整体思路形成全域提升格局,推进重点区域形成亮点,城市面貌和城市形象大幅提升,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自豪感明显增强。

一是全力提速都市核心区建设。中心城区充分利用“山、水、城”的特色资源,“一心两轴三片区”品质提升工程有序铺开、势头良好,中央商务区建设加快推进,市民服务中心、三江六岸滨水岸线示范段、黄旗南麓文体带绿道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实施,景观全面提升。松山湖“科技与山水共一色”独特魅力日渐显现,“创新城市”形象标杆牢固树立。滨海湾新区开发建设正式起航,“湾区1号”等项目加速推进。

二是坚决打赢污染治理攻坚战。深入实施碧水、蓝天、净土三大攻坚战,生态质量持续向好。治水方面,累计新建污水管网11100公里,7个国省考断面水质显著改善、实现达标,建成区22条黑臭水体消除黑臭,全市近50%河涌已消除劣五类,水生态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治气方面,大力实施蓝天保卫战36项措施,累计整治“散乱污”企业5.3万家、VOCS企业1万余家,实现公交100%纯电动,空气质量跻身全国重点城市前20名,六项主要大气污染物年均浓度均达国家二级标准,2020年优良天数比例达91.3%,为开展大气监测以来的历史最好水平。治土方面,建成13座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设施,生活污泥处理能力从1000吨/日提升至1600吨/日,全市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保持良好。

三是扎实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创新了“行走东莞”、“洁净城市”指数测评、城市论坛、城市精细化管理第三方评价考核体系等工作举措,“数字城管”系统被省列为标杆项目,立案数、处置率、结案率均达国内先进城市水平。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市区公共机构基本实现易腐垃圾和有害垃圾单独收运处理,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居于全国大中城市前列。累计治理违法建设面积约7000多万平方米,大力开展广深高速沿线环境整治等“五线”整治,将其打造成为展示东莞形象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构建“大交通”管理格局,开展五批共115个拥堵节点整治,实施中心城区停车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有效提升道路通行效率。

四是全域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以创建全省唯一一个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市为契机,有序推进魅力小城、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美丽幸福村居特色连片示范区、特色精品示范村、优质生活圈等建设工作。推进农村五大“美丽行动”,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现全省领先的“一平方公里一公厕”布局,田间窝棚拆除率达99.85%,全市100%行政村创建“干净整洁村”,65%以上行政村创建“美丽宜居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11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省标准。推进森林城市建设,新建立森林公园21个、湿地公园24个、自然保护区6个,各森林公园年迎客逾2200万人次,湿地公园建设在珠三角实现了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两个第一”,基本形成了“城市绿带、镇村绿景、山区绿屏、水乡绿网”的生态格局。

展望“十四五”时期,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全局性谋划,推动城市品质提升转入全面完善和整体提升的常态化阶段,更加聚焦政策体系的完善、品质内涵的提升和市民获得感的增加,更加突出更高起点规划、更高标准建设、更高品质管理、更高水平经营,以城市的高品质赢得新一轮区域发展竞争的新优势,更好支撑东莞未来高质量发展。

 

问题5: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之际,面对仍在全球蔓延的新冠疫情和日益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东莞作为一个外向依存度很高的城市,对新发展阶段面临的外部环境如何分析研判?接下来的发展确立了怎样的信心和决心?新的一年东莞如何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

梁维东: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一方面,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统筹展开,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深刻认识到,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等深入推进,将给东莞带来前所未有的宝贵机遇。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和广东开放型经济大市,对外贸易是东莞最重要的基本盘之一。2020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冲击,我们全力以赴稳住外贸基本盘,专门召开推动外贸高质量稳定发展大会,制定“外贸稳定发展20条”和推动外经贸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文件,市财政专门安排8亿元资金保障外经贸稳定发展。2020年进出口总额超过1.3万亿元,其中出口总额超过8000亿元。与此同时,我们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拓展国内市场,开展内销市场拓展行动,实施企业出口转内销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东莞产品与国内大型电商平台深度对接,推动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发展。2020年全年外资企业内销总额达到4996亿元,快递业务收入位居全国第7。

总书记、党中央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东莞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东莞作为开放型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过去以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强。进入新发展阶段,省委、省政府对东莞改革开放寄予殷切期望,提出要强化对东莞等经济总量万亿元左右城市的支持力度,要求东莞担当起更大责任。我们正以此为契机,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广东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的部署,发挥东莞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特殊优势,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需求侧管理,在对外开放领域积极谋划一系列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塑造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为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作出东莞贡献。

一是把握RCEP、中欧自贸协定等自由贸易协定新机遇,对接国际通行服务贸易与投资机制,强化先进制造业招商引资,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二是深化贸易通关便利化改革,加快“东莞—香港空港”项目建设,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应用功能,优化通关环境。三是打造制度开放新高地,稳步拓展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积极争取滨海湾新区纳入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探索创建大湾区离岸创新实验区,推动虎门港综合保税区创新发展,加快推动常平香港城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四是赋能外经贸高质量发展,积极争取和探索新一轮外资外贸企业发展赋能升级改革试验,建设台资企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体系,推动全市外经贸以更高水平嵌入全球发展新格局。

公选王推荐广东选调公务员考试复习资料:

>>>【2021年广东选调公务员备考资料】历年广东省遴选笔试真题汇总 (2011-2021)

>>>【2021年广东/深圳选调公务员备考资料】历年广东遴选公务员面试真题及真题解析汇总 (2011-2021)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公选王”或“公选王遴选网”
每天分享:遴选资讯、遴选热门考点、遴选真题、遴选预测题……

上一篇: 【2021广东东莞市选调公务员考试须知】2021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下一篇: 【2021公务员遴选笔试面试】***考察福建: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

  • 热门专题
  • 热门点击
  • 今日文章
关于我们| 严正声明| 联系我们| 申请友链| 付款方式| 网站导航| 今日更新
公选王网校——公务员遴选在线学习平台 公选王公务员遴选网——15年专注遴选研究 公选王网站——中国公选遴选考试培训领跑者,专注遴选考试培训研究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或者支付稿酬。
售前咨询:
131-6465-6773 / 150-7242-7607
售后服务:
150-7242-8589 / 173-6330-3787
在线咨询

题库

APP下载

回到顶部
在线咨询

题库

APP下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