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的职权是人民赋予的,我们的责任就是向人民负责。所以,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
——摘自《之江新语》: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2004年5月12日
【定义】
乌纱帽,是古代官吏戴的官帽,后来用来比喻官位。明朝以后,“乌纱帽”正式成为官员的代名词。可见,在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乌纱帽”是对官员职位的形象描述。习近平在担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时多次指出:干部要拎着“乌纱帽”为群众干事,而不是捂着“乌纱帽”为自己做“官”。语言简朴、道理深刻。习近平总书记以“乌纱帽”这一群众耳熟能详的词汇,通过“拎”与“捂”、“为群众”与“为自己”的鲜明对比,彰显了深厚的为民情怀,体现了向人民负责的权力观。
怎么理解“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和“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
【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
“令”意为“(受)役使”“(受)吩咐”,“手”和“令”联合起来就是“拎”字,表示“按照主人吩咐去提物”这一含意。领导干部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凸显了领导干部对待自己所掌握的权力要敬畏、慎独、坦荡。
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就要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第一位,把自己担任的领导职务看成是党和人民赋予的重托和责任,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兢兢业业、殚精竭虑,时刻把人民的安危和贫富挂在心上;随时准备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的需要舍弃随着领导职务而来的个人权力、待遇和荣耀。
【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
“吾”本义为“中间的”“正中的”。“手”与“吾”联合起来就是“捂”字,表示“用手扪住物件正中部位”,具有严密地遮盖住或封闭起来的涵义,比如捂盖子等。领导干部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要求领导干部对待自己所掌握的权力不能不屑、随意、狭隘。
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就是一事当前先为自己打算,对权力、荣耀和利益津津乐道,而把党和人民的希望和重托放在次要位置上。无事时工作得过且过,一旦遇到事关群众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事故,首先不是想着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而是千方百计强调客观原因,推卸责任,保全自己。
“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领导干部该如何抉择?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党的领导干部应该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克服内心私念,把群众装进内心,这是一名合格的党的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权力不是一种荣耀,而是一副担子,意味着领导责任。党员领导干部务必珍惜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必须恪尽职守,勇于负责,为人民服务。
各级领导干部的权力来自于人民,从根源上约束了领导干部须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中国古代有一种哲理:国家之权乃是“神器”,是个神圣的东西,非“凡夫俗子”所能用。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的职权是人民赋予的,我们的责任就是向人民负责。领导干部要经常想一想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从哪里来的、应该为谁所用这个重要问题,自觉做到用权为公而不为私。当前,个别领导干部习惯于捂着“乌纱帽”,淡忘了拎着“乌纱帽”,习惯于为自己“保官升官”,淡忘了“为群众办实事”,习惯于“为官不为”,淡忘了“为官有为”等现象仍然存在。面对清风劲吹的政治生态,个别领导干部或是抱怨“官不聊生”,或是嘀咕“束手束脚”,或是吐槽“多干多错”,实质上是不担当的表现,是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的表现,归根结底还是没有正确把握权力观,还是在思想意识里有私心、存杂念,群众观念和群众意识没有在心底扎根,为己的考虑多,为民的情怀少,形诸于外。
领导干部如何践行“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
领导干部在谋事创业中须有担当尽责意识。各级领导干部要勇立潮头,敢于负责、敢于担当,面对发展中遇到的新老问题和“疑难杂症”,去除任何不利于事业的利害算计,谋定而身动,以舍我其谁的姿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迎难而上,既立足客观实际,又善于集中群众智慧,戮力同心,久久为功。“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习近平总书记的告诫,对于那些捂着“乌纱帽”不干事的领导干部而言,不啻一计当头棒。党的领导干部的本质是干事,而不是做官,须摒弃“为官不为”的消极状态。“党的干部都是人民公仆,自当在其位谋其政,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有很多夙夜在公、无私奉献的时代先锋,焦裕禄就是其中的典型。刚到兰考时,焦裕禄带领县委一班人,广泛深入调研,尽快摸清县情,找到突破口,为了全县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定和生产恢复,加班加点工作,凸显了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真正领导干部的良好风范。拎着“乌纱帽”干事,重在强调为官应有为,领导干部不能光想揽权却不敢于承担责任。
领导干部为官做事,须有深厚的为民情怀。古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周书》“裴侠传”记载,魏正光年间,裴侠任义阳郡守,追随太祖征战,被任命为河北郡守。裴侠生活俭朴,为民着想。按河北郡旧制,应有人供奉郡守,并配备丁夫,供郡守驱使。但裴侠直言:“以口腹之欲来役使别人,我是不干的。”并全部撤掉这些待遇,改为官府买卖马匹。日积月累,马匹竟然多得成群。百姓颂扬他:“肥鲜不食,役税不取,裴公清惠,世上典范。”在封建专制时代,官员尚能有如此境界和情怀,何况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的我们党的领导干部呢?领导干部要珍惜手中的权力,扎扎实实为人民谋实事、出实招,需要经常俯下身子体察民情民意,扑下身子全心苦干巧干。
领导干部面对群众,须有谦虚敬畏之态。官员的是非功过,最终由人民群众来评价。对群众有敬畏,就是要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牢牢坚持群众立场、真心尊重群众创造、善于听取群众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必须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在人民面前,领导干部不是官老爷,是勤务员,各级领导干部要去除定势思维,放下身段,重视民智,虚心请教。领导干部要时不时地侧着耳朵多听听群众的所言所怨。>>>【吉林遴选公务员考点】习近平考察长春: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
领导干部对待权力,须有如临深渊之戒。心中有戒,行方所止。各级领导干部手里都有着大大小小的权力,应该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般的戒惧,有权不可任性。领导干部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把好权力关、美色关、金钱关,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心中有戒,就是要求领导干部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用来干事创业的,不是用来谋取私利的,需要谦虚谨慎,不可恣意妄为。领导干部要牢记党纪国法的红线不能碰,道德的底线不可破。据说清代康熙年间,一个少年范晓杰买了一本书正在付款的时候,有一枚铜钱滚到了他的脚边,而用右脚把钱踩在脚下,并伺机弯腰捡起。正巧一熟知他的老翁目睹这一幕。后来范晓杰应考合格当了官职,却被一巡抚大人多次拒见,并告知已经革职。原因尽在:“你当秀才的时候爱一枚铜钱如命,今天侥幸当上了地方官,以后能不绞尽脑汁成为一名戴乌纱帽的强盗吗?请你马上解下官印,并且离开这里不要让百姓受苦了!”这一廉明嫉恶如仇的巡抚大人就是目睹“一文钱”的老翁。“一文钱与乌纱帽”这一民间故事,彰显了为官要不能让眼前的利益冲昏了头脑,心中须有如临深渊之戒。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的论述,反映了我们党一直以来所倡导的权力观。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源自人民,必须老老实实、坦坦荡荡、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谋幸福、谋未来。随时准备坚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凡是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
【推荐阅读】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