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康复、精神关爱、生活照料、协助教养孙辈是当前留守老人最突出的关爱服务需求。对留守老人的关爱、服务应当抓住这些重点环节,切实开展。
●三根支柱:保障关爱服务资源供给充足
家庭养老不可或缺。强化家庭养老主体责任应当秉承社会化外移、网络化互助、多元化支持三种改革方向。社会化外移是指养老资源的供给责任和部分养老服务的提供责任可适度分离,建立完善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网络化互助是指家庭、家族关系网络中的养老互助,特别是“老助老”“老靠老”模式。多元化支持是指从道义、法律、政策等多方面给予家庭养老大力支持,尤其是建立和完善支持家庭养老的政策体系,支持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近距离生活。
自我养老不可替代。树立自我养老的观念,变“依赖养老”为“自立养老”。老人应在健康允许的条件下坚持从事有收入的劳动,增加经济收入,充实老年生活,减少孤独感,获得价值感。与配偶、子女、亲属、邻里等建立良好的关系,积极获取非正式社会支持。促进留守老人拥有的宅基地、承包地经营权等经济资产转化为直接的养老资源,探索资产养老的有效方式。加强农村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统筹考虑适老化设施配套建设,做好家庭无障碍和适老化改造。
稳步增强社会养老支持力。积极稳妥地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的并轨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农村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把农村留守老人作为重点人群优先实施。促进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基本公共服务“随人移动”。比如,积极稳妥地推进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有步骤地推进建立全国统筹的养老保险制度,允许养老金“钱跟人走”。这些制度完善将促进留守父母随子女流迁,外出子女阶段性返乡照顾失能半失能父母,分担和减少他们在流动过程中的代价。建设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孝亲敬老文化,提高和壮大全社会的“孝亲”文化力量。
●两个场域:合理配置、有效整合关爱服务资源
尊重绝大多数留守老人居家养老的意愿,把社区和家庭作为关爱服务资源的重要平台。增强社区对各类养老资源的承载和整合作用。促进家庭和社区两大场域内养老资源的互通共享、功能耦合。
合理配置、有效整合家庭与社区中的关爱服务资源。通过政府和市场促进潜在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并与有效供给达成理想匹配状态。通过购买服务、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培育和打造一批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的老年服务运营商,促进其整合“资金—服务—信息—科技”各类要素,建立连接“机构—服务中心—家庭”的养老综合体,为留守老人提供“一条龙”整合服务。在政府和村集体的支持下,充分利用闲置的农家大院、废弃的行政村办公用房和学校用房等,探索建立“集体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务”的农村互助养老方式。
●一道防线:构建老年社会救助网
对农村留守老人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建立翔实完备、动态更新的信息管理系统。采用经济困难和生活自理困难的“双困”标准,有效辨识社会救助对象。建立社会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开通信息沟通、交换、核对的平台和渠道,方便当地群众监督。
政府、社会、市场、家庭和个人都是老年社会救助的责任主体。其中,政府是最大的责任主体,应通过社会政策激发社会力量参与老年社会救助,实现物质救助与服务救助、医疗救助与生活救助、定期定量救助与应急救助相结合。
【推荐阅读】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