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更加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有力有效应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挑战,保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中国经济在抵御下行压力中显现韧性,在应对挑战中呈现亮点。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6.2%,增速虽比去年同期有所回落,但仍处于年初确定的6%—6.5%的预期目标区间。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90%以上的经济体增速回调,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持续蔓延,主要国际机构纷纷下调今明两年的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预期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在高基数上保持6%以上的增速,迈上新的更高平台,显现出发展韧性和潜力。
对于当前中国经济,需要从更长的时间跨度去把握。自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在波动中持续放缓。经济持续下行,有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环境变化等周期性因素的影响,但主要是受到内生结构性因素的影响,最根本的是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中高速的阶段性变化。从国际经验看,追赶型经济体在经历高速增长阶段后,当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000—13000美元后,都有类似的变化过程。我国2015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1000美元(按2011年不变价计算),已进入这个变化阶段。从一些实现成功追赶的经济体发展过程看,高速增长阶段结束后,经过或长或短的过渡期,都会进入5%左右的增长阶段。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速,从国际比较视角看仍属于较高的增速。我们要从长期大势认识经济形势。当前,我国经济虽然面临下行压力,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但这些都是经济转型必然要经历的阵痛。只要化压力为动力,倒逼改革开放加快步伐,就能让中国经济这艘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现在有人担心明年中国经济增速会不会“破6”。事实上,6%并不是特别的分水岭,增速略高一点或略低一点不是主要问题,关键仍要看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这不是说速度不重要了。增长速度过低,就业难以保障,结构调整难以推进,宏观杠杆率也难以稳住。在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还是要保持中高速增长。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对此必须保持清醒认识,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就要求把稳增长放在重要位置,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高质量发展中化解矛盾、应对挑战,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就业保持总体平稳
今年前10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93万人,提前实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的目标。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仍处于较低水平。在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特别是在外部环境变化对就业形成较大冲击的情况下,我国就业保持总体平稳,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就业保持总体平稳,与我国产业结构由工业主导转向服务业主导是分不开的。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4.0%,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服务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更强,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明显增大。据国家统计局测算,目前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够带动200万人就业。与此同时,平台就业、网络就业等新就业形态的发展,为下岗工人、返乡青年、新生代农民工等创造了大量弹性大、灵活性强的就业机会,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更重要的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稳就业,今年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强化支持就业的政策导向,增加对企业的稳岗补贴,加强对重点群体的职业培训和就业帮扶力度,缓解了经济下行对就业的冲击。
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仍然存在,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就业问题仍不可低估。今年以来,部分地区、部分行业、部分企业隐性失业现象增多,青年人调查失业率仍处于高位,就业形势仍较为严峻。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继续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对各类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支持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发展,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
减税降费成效初显
今年以来,我国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前三季度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7834亿元,预计全年将超过2万亿元。这些举措对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市场预期,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企业加强研发、增加投资和扩大就业等发挥了积极作用。从前10个月新登记的市场主体数据看,日均新登记企业接近2万户,在去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较快增长。
近年来,我国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以营改增和调低增值税为重点推动税制结构改革,在营改增全面推开后,实施下调增值税税率、社保降费、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等多项政策,对缓解外部环境变化的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考虑到减税降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滞后性,随着时间推移,政策效应会逐步释放,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显现。
在经济增速放缓、减税降费力度持续加大的情况下,收支平衡压力会明显加大。对此,我们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严控行政经费等一般性支出,通过整合压缩专项转移支付、盘活沉淀资金,加大对民生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投入。同时,加大违规涉企收费治理力度,确保减税降费政策更加直接、公平、普惠地落到实处。
发展新动能增势较快
今年以来,虽然工业生产增幅有所回落,但结构调整持续深化,产业升级动能持续增强。前三季度,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4%和8.7%,增速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2.8个和3.1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14.1%,比上半年提高0.3个百分点。1—10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4.2%,快于全部投资9.0个百分点。
随着增长阶段转换和消费结构升级,我国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正呈现新特点。从产业内部结构看,传统制造业在陆续达到峰值后占比不断下降,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稳定提高,制造业服务化趋势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比重持续提升。从产业形态看,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运用,电子商务、平台经济、网络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迅猛发展。总体上看,产业结构调整已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以高技术制造业、“互联网+”、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符合价值链升级方向的产业,以及健康、文化、娱乐等符合消费升级方向的产业,投资和产出均保持较快增长。
同时也要看到,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产业基础能力不强、产业链水平不高的问题仍较为突出,要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推进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推动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为全面提升经济效率和国际竞争力、实现更具创新性和更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促进消费潜力持续释放。虽然前10个月实物商品零售增长比去年同期有所回落,但服务消费增速保持在10%以上。养老、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保障水平持续提高。精准脱贫加力显效,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较快增长,贫困地区面貌不断改善。
消费结构升级的态势说明,我国人民生活在持续改善。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中等收入群体扩大,消费结构向高端化、个性化、多样化方向发展,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转向追求质的提升。服务消费比重持续提高,旅游、文化、教育、养老等领域成为新的增长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渗透推动消费方式变革,网上零售迅猛发展。今年前10个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6.5万亿元,增长19.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9.5%,比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消费场景日益广泛多样。网上零售持续向农村下沉延伸,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农村市场加快转型升级。此外,对特色优质消费品的进口需求增长较快,也印证了随着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壮大,居民对高端消费品需求不断扩大的趋势。
也要看到,受到食品价格特别是猪肉价格上涨的影响,近几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过快,10月份涨幅达到3.8%,对中低收入居民日常生活造成影响。对于这一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出台稳定生猪生产和猪肉保供稳价措施,要求落实好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切实保障城乡居民“菜篮子”产品需求。同时,各地全面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公选王遴选网推荐阅读】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