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议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民建福建省委会主委吴志明领衔,崔玉英、邢善萍、雷春美、陈义兴、湛如、曹晖等108名全国政协委员共同联名,提交了《关于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中小学生松绑减负的提案》。
在《关于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中小学生松绑减负的提案》中,委员们建议:1、转变社会育才观念。2、建立多元考评体系3、真正实现素质教育4、全面提高体育权重
2、将“九年制义务教育”改为“十二年制”
全国人大代表、齐齐哈尔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郭成宇发现,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低年龄、低学历的“两低”现象。在涉黑恶未成年人犯罪中,有近三分之二的未成年人为初中以下学历。
因此她建议,首先,将强制入学制度等纳入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中,同时严把毕业关,成绩不合格、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要给予继续学习、矫治的机会。其次,将“九年制义务教育”修改为“十二年制义务教育”,提升未成年人的文化素质。第三,将校园法治课程纳入学校常规课程,着力培养未成年人的守法意识。
3、建议将寒暑假改为春夏秋冬四个假期
刘希娅代表指出,目前每学年学生假期主要有两个:为期30天左右的寒假和为期60天左右的暑假。两个假期的时间都比较长,对家庭陪伴和家庭教育带来大挑战,特别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由于学生长时间居家而集中产生的亲子冲突甚至引发学生心理问题,都反映出家庭教育亲子陪伴的效果参差不齐。
建议每学年设置4个假期,原则上一个季度结束安排一个假期;每个假期从10天到30天不等,4个假期的总量不超过90天。这样可以减轻家长因长时间监管孩子而带来的家庭负担,还可以利用假期部分时间开展集中的职业体验、劳动实践、社会参与、生存体验等,加强孩子的社会实践,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4、开展中小学抗疫精神专题教育课程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建议,把抗疫精神教育纳入中小学专题教育课程,在广大中小学生中系统开展抗疫精神教育。
张志勇认为,中小学生抗疫价值观教育也可融入到现有思政教育教学体系。提升各学科教师的课程育人意识,在学科教学中合理贯穿抗疫价值观教育,探索创新教育方式,充分利用思政课、主题班团队活动、研学、学生社团活动等途径开展教育活动。
5、推进学校家庭教育一体化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建议,应推进学校家庭教育一体化,开展学校、家庭教育一体化示范项目,将学校、家庭、学生构建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并通过系统措施和手段帮助教育对象形成共识,共同成长。
学校组织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家庭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组织老师、学生开展家庭教育公益活动;“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相结合,线上开通家长课堂、家长咨询热线,线下举办班级家长交流会、心理辅导帮扶站、家庭教育特殊案例分析会等活动;创办特色家长学校,鼓励家长定期进校参加学习。
6、建议提高中小学教师教龄津贴标准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花坪小学副校长刘发英建议:教育部、人社部和财政部等部门积极研究,探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龄津贴标准,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保障。
1985年,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劳动人事部印发《关于教师教龄津贴的若干规定》,该标准一直沿用至今。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快速提升,原有教龄津贴标准相对较低,30年过去了,如今转正定级的师范本科生月薪一般是2000元以上,现在几元钱的津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难以有效发挥激励作用。
7、建议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
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引起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和担心。全国人大代表,重庆机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谭平川提出,建议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将现行刑法中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从十四周岁降低到十二周岁,将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从十六周岁调整为十四周岁,以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谭平川表示,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已成为难以回避的残酷现实,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是非常有必要的。
8、建议对校园霸凌细化惩治标准
全国人大代表李亚兰表示,很多校园霸凌行为在性质上极为恶劣,但伤害后果并没有到达伤残鉴定标准中轻伤或是重伤“量”的要求,也无法对其追责惩治。对此她建议,制定校园霸凌专项法律法规要更加细化惩治“量”的标准;建议对校园霸凌行为进行单独立法,如《反校园霸凌法》或《惩治校园霸凌法》。
9、建议设立少年司法矫教替代制度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中院少年家事审判庭庭长陈海仪被称作“法官妈妈”,她所从事的少年审判是刑事审判工作中的一个特殊领域,是情、理、法碰撞最为激烈和最为直接的地方,牵动着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几代人的幸福和未来。
陈海仪表示,针对因低龄不予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建议设立少年司法矫教替代制度,作为责令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严加管教的补充措施,增加责令的法律强制性,避免过去“一放了之”的状况。
10、建议增设新节日:国家阅读节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深刻阐述了阅读对人的成长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今年两会,朱永新提交了《关于建立国家阅读节,深化全民阅读的提案》,建议把9月28日的孔子诞辰日,作为我国国家阅读节的时间,并围绕这个时间为龙头,以金秋十月的国庆长假为目标,打造一系列的节日活动,让国家阅读节成为“阅读周”、“阅读月”,让节日长假和阅读仪式紧密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推动阅读,让人们能够以一颗丰富的心灵度过长假。
11、建议把体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
全国政协委员吴志明领衔提交为中小学生减负的提案,建议重新梳理制定国家教育评价体系,把体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并给予语文、数学等主科一样的考分权重,激发学校、家长、学生的内生动力,真正实现为中小学生松绑减负。
今年全国两会前夕,民建福建省委主委吴志明委员领衔,崔玉英、邢善萍、雷春美、陈义兴、湛如、曹晖等55名全国政协委员共同联名,提出《关于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中小学生松绑减负的提案》,日前联名委员人数已增至百余人。
12、建议公费师范生不当老师记入诚信档案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花坪小学副校长刘发英表示,要提高农村的,特别是贫困山区的教育水平,公费师范生毕业了必须当老师,如果不当老师可记入不良诚信记录里。此外,她还建议要真正提高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工资待遇。
13、呼吁整治“超级中学”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呼吁,要从源头上根治“超级中学”,有必要像整治课外补习机构一样,多方联动,开展集中专项整治,以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在唐江澎看来,所谓“超级中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高中名校,具有3条突出特征:一是以跨地市“掐尖”招生为主要手段,聚集优质生源;二是以“清、北”升学人数为主要标志,打造学校品牌;三是以强化应试为教育模式,在复制中扩大办学规模。唐江澎认为,“超级中学”强化了“分数至上”的评价导向与舆论氛围,也加剧了上好学预期与优质资源稀缺之间的矛盾。
14、有性侵记录者不得从事未成年人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建议,要建立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预防和发现机制,防患于未然。
她建议,建立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信息资料库并实现全国联网、公开,与未成年人相关的工作岗位不得录用有性侵犯。
15、建议教师性犯罪实行一票否决制
知名教育学者、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表示,预防教师对学生的性犯罪。一方面,教师行为的规范。加强教师的基本师德规范、道德准则。对教师性犯罪实行一票否决制,并从严从重来处理。
另一方面,重视学生的安全意识。要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防范意识、生命教育价值观,让学生知道,教师如果做了不该做的事情以后,自己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应对。
16、呼吁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谈到:特殊教育水平是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关注特殊儿童,确保他们的受教育和生存发展权利,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重视特殊教育也是教育发展的自身需要。
继续教育是现代社会的基本需要和特征。目前继续教育板块中有开放大学、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和高校自学考试等,要进一步推进岗位成才和职业教育的双元制继续教育模式,大规模提升劳动力的学历水平和专业技能,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劲的学习力、创造力。
【公选王遴选网推荐阅读】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