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选王推荐学习相关资料>>>怎么理解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是吃得放不放心、有没有房子住、孩子能不能上好学、能不能找到工作、养老有没有保障,等等。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始终把人民的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做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工作,少做锦上添花、花上垒花的虚功,把好事做实,把实事做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民生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2019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68%,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总规模2.82亿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口1352万人,改造棚户区住房560万套……这一组组数据,生动反映了党和政府为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所作出的巨大努力。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还存在一定数量的欠发达地区和困难人群。特别是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民生建设的总体水平离人民群众的心理期待和现实需求还有差距,民生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比如,“有学上”已经解决,“上好学”的问题仍然突出;全球最大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已经建成,还需进一步织密织牢;等等。做好民生工作,要坚持兜底线、保基本、补短板、强弱项,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做好雪中送炭的事,做好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事。
做好雪中送炭的事,就是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统筹抓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民生工作。教育是民生之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要实现更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社会保障是普惠托底的民生问题,要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人民健康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要坚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不搞“花架子”、“空壳子”,不能“垒大户”、“造盆景”,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努力织就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民生保障网。
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民生工作直接同老百姓见面、对账,来不得半点虚假,承诺了就要兑现,做就要做好。一方面,要坚持尽力而为。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不能裹足不前、铢施两较、该花的钱也不花。另一方面,要坚持量力而行。“一口吃不成胖子”,民生改善有一个从低层次到高层次、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我们不能脱离当前我国国情提出过高目标。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状况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那些现实条件下可以做到的事情,不能好高骛远、寅吃卯粮、口惠而实不至。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发扬钉钉子精神,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不断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让老百姓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公选王遴选网推荐习近平总书记语录】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民生工作面广量大,具有稳定性、连续性、累积性等特点。要有坚持不懈的韧劲,一件接着一件办,不要贪多嚼不烂,不要狗熊掰棒子,眼大肚子小。
【公选王遴选网推荐阅读】
【2021公务员遴选重磅资料】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十四篇:增进民生福祉 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
【2021天津公务员遴选大作文优秀范文】答好“共同富裕”民生考卷
【2021中央遴选·财政考点】建设新发展格局,民生领域哪些改革要抓紧推进?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