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上期>>>【2016公选遴选复习资料】每日一句习近平用典(53)——集众思,广忠益
习大大的话:
古代神话中流传的“精卫填海”、“女娲补天”、 “愚公移山”,孔子倡导的“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汉使苏武的饮雪吞毡,以及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逐而赋《离骚》、司马迁忍辱而作《史记》等等,无不体现出中华民族刚强坚毅、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我们学习中国历史,就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中汲取思想精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发扬光大。
——摘自习近平在中央党校二〇一一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1年9月1日
【出自】
“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史记·孔子世家》
【释义】
这句话是《史记·孔子世家》中对孔子的描述,意思是说,孔子不断学习,从不感到厌烦;耐心地教育学生,从不感到疲倦。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孔子的儒学思想渗入中国人的生活,文化领域中,同时与影响了世界上其它地区的一大部分人近两千年。
相传孔子一生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如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连鲁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来学礼,可见孔子办学已名闻遐迩。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
孔子18岁时,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总是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30岁时,他离开家乡曲阜,千里迢迢到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孔子这种执着的精神,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推崇“不耻下问”的精神。孔子自己可以说是学道不倦的范例,终其一身都在孜孜不倦地学习。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孔子对他的学生的影响,一部分是通过言传,通过学习古代文献、传授各种技艺,而更多的、更为深刻的则是身教。他的勤奋好学,他对真理、对理想、对完美人格的追求,他的正直、善良、谦虚、有礼,他对国家的忠诚与对老百姓的关心,都深深地感染着他的学生与后人。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既是孔子的高尚师德,也是孔子提出的一条教育原则。孔子爱教育、爱学生,诲人不倦,他能平等对待学生,做到教学相长,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孔子是具有高尚师德的一代宗师。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领导干部学习中国历史,就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中汲取思想精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发扬光大。
更多精彩请看>>>【2016公务员遴选考试必看复习资料】习近平用典大汇总(附典故解析)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公选王”或“公选王遴选网”
每天分享:遴选资讯、遴选考点、遴选真题、遴选预测题……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