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报》谈领导干部的改革角色问题,参加2017年公务员遴选考试的朋友需要重点留意。三篇文章均可以出遴选考试题,第一篇:永远有颗狮子般的进取心;第二篇:领头雁的担当精神不能丢;第三篇:像鱼儿一样汲取水的力量。
有人说,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领导干部拼的是智慧和格局,比的是定力和耐力,而归根结底,看的是担当的肩膀多硬多强。
改革的词典里,没有“容易”这个词。进入啃硬骨头涉险滩的改革深水区之后,向前推进的难度更是前所未有。头雁带对方向,群雁才能振翅高飞。头雁迎风奋力,群雁才会协力向前。领导干部就是改革创新的领头雁,任何时候都不能缺了担当的精神,忘了自己肩上的责任。
谈及这些,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之所以能面对风险挑战迎难而上,在盘根错节的利益交织中挺身向前,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竞争中逆风飞扬,靠的是党中央的运筹帷幄,靠的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担当和作为。正如国际媒体所观察的,习近平“亲上火线主导改革的负责姿态”,最高层的决心和担当“超出预料”。敢啃最硬的骨头、敢挑最重的担子,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领导集体率先垂范,为全党树立起敢于担当的标杆,振奋起全社会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勇气。
今天的中国,处身技术革命、经济转型和社会变革的交汇之中,在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的路之后,一些领域开始进入没有先行者的“无人区”,各种不确定性、难以预知性开始显现。面对复杂的利益关系,没有担当如何触动既定格局?面对改革路径选择的歧见丛生,不敢拍板如何做到定分止争?面对改革推进过程中的杂音噪音,不能顶住压力如何实现善始善终?改革越向纵深推进,就越需要那种能站出来的脚步、能挺起来的腰杆、能扛住事的肩膀。“越是责任重大的岗位,遇到的压力肯定会越大,这就叫有担当。党看干部就是看肩膀,看能不能负重,能不能‘超负荷’。”总书记对县委书记们的嘱托,也是对整个干部队伍的期望。
“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要意气风发、满腔热情干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才有了改革督察的一竿子插到底,有了甘肃城乡居民分级诊疗的“资金下沉、专家下沉、病人下沉”,有了电力体制改革多方利益协调难的问题迎刃而解。
“担当就是责任,好干部必须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于旗帜鲜明,敢于较真碰硬,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这才有了一大批领导干部“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有了简政放权这场权力的自我革命初见成效,有了城乡社区协商制度改革配套方案等一系列改革落地生根。
“要保护作风正派、锐意进取的干部,真正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这才有了浙江省下发《关于完善改革创新容错免责机制的若干意见》,数名干部根据相关免责办法被从轻或免责处理,有了“为官不为”的做派越来越失去市场,有了振士气、促落实、“让实干者得实惠”的制度体系日渐成型。
担当是精神,也是能力。敢于担当,首先要有坚定的“担当自信”,只要符合党中央要求、符合基层实际、符合群众需求,就坚决改、大胆试,风险挑战不能阻其行,杂音噪音不能惑其志。敢于担当,离不开勇毅的“担当决心”,不能搞“爱惜羽毛”那一套,也不能总想着左右逢源,把改革方案磨成一个一个圆蛋蛋;敢于表明态度、坚持原则,才能凝聚起改革合力。改革不是空中楼阁,最终要靠效果来评判,有担当就要能打通“中梗阻”,畅通“最后一公里”,让改革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成为改革的主流话语和最大共识。在莫衷一是时定分止争,在风险挑战面前挺身而出,在杂音噪音的干扰中勇往直前。这是改革的需要,是改革领头雁们必须具备的过硬素质。
更多遴选考试时政热点、公务员遴选笔试面试考点,可以学习网站遴选真题栏目、遴选核心考点栏目、策论范文栏目、案例分析等栏目,最全、的遴选考点都在公选王遴选网。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