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中有一句话:“夫使功者,不如使过。”唐朝太子李贤在这句话下作注:“若秦穆赦孟明,而用之霸西戎。”孟明是春秋时期秦国将领,吃了败仗自上囚车请求处罚。秦穆公以为,经大风浪才能成长,让他吸取教训再战。孟明痛改轻敌毛病,强化针对性训练,最终在关键性战役中获胜,秦国扩地千里,成为西戎霸主。
显然,所谓“使功不如使过”,并非使用有功者不如使用有过者,也不是简单容过。而是要懂得,输了一场战斗不代表输掉整个战役,要给以教训为师者赢得整个战役的机会。
在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看来,一味模仿别人的成功是不靠谱的,相反,研究失败非常重要。他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失败时说:“我花时间最多的,是研究国内外企业是怎么失败的。这两年我给公司所有高管推荐的书,都是讲别人是怎么失败的。因为失败的原因都差不多,就是那么四五个很愚蠢的决定。但是每个人都认为那个错误是别人会犯的,我怎么可能会犯。但是,你一定会犯,即使提醒过你,你还是会犯。”所以他对失败的警惕性非常高,甚至说:“我退休的那一天要写一本超级畅销书,书名就叫作‘阿里巴巴的一千零一个错误’。”
“错误是用来学习的,不是用来纠结的。”中国女排里约奥运首战失利,主帅郎平分析得失后激励队员“输球不能输人”,把输球当成学习和历练,终于收获了逆转夺冠。善于“使过”,实质是用发展眼光和辩证态度看挫折或失败。无论在哪个领域,一次或几次挫折,绝不等于满盘皆输。痛定思痛、以过为师,厉兵秣马、继续前行,才可能笑到最后。一遇挫败就气急败坏,那可能就真输了。
“使过”,需要用人者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和定力。科研也好,改革也好,都是在挫折甚至试错中“长”成的。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对于可能存在的风险往往估计不足,而恰恰是那些犯过错误、有过失败的人,更有可能吸取教训,在后续的努力中有意识地运用那些付出过学费的经验。一些世界五百强企业常常优先录用那些有过创业失败经历的求职者,道理也在于此。
用人是一种导向。号召大家敢闯敢试,有时候可能还有人将信将疑。而敢于“使过”,大家就会放下包袱,真正投身于创新探索。在今天的改革创新实践中,有一种求全责备心理值得警惕。或是先贬不先察,一看到创新成果还有缺陷,就质疑批评,甚至一停了之;或是凡事动不动就“先放放、再议议”,给人的印象是一定要等到有万全之策再行动。这种导向容易助长“精致的平庸主义”,也就是在片面追求高成功率中跟踪模仿,把改革方案磨得没了棱角再出台,或者在大谈抢抓机遇中丧失机遇。善于“使过”,坚持在“只容为公之失,不赦为私之罪”的前提下鼓励大胆试大胆闯,面对失败冷静分析原因,才会帮助干事者从教训中聪明起来。
更多遴选考试时政热点、公务员遴选笔试面试考点,可以学习网站遴选真题栏目、遴选核心考点栏目、策论范文栏目、案例分析等栏目,最全、的遴选考点都在公选王遴选网。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