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回顾>>>【2020遴选面试预测题22】如何看待疫情防控中出现的“作秀”行为?
公选王遴选网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对于城市来说,作为人员较为密集之地,面临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城市应对管理体系必须得到完善。谈谈你认为城市该如何增强“免疫力”?
公选王推荐答题参考: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城市在疫情防控、经济发展等方面面临新挑战。疫情发生后,各地守土有责,守土担当,守土尽责,筑起多道防线,联通联动,共同应对。从长远看,加强建立健全城市疫情应对管理体系,强化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推进疾控体系现代化,建设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韧性城市,疫情面前才能做到保供应,让百姓安心;保安全,让百姓放心;保服务,让百姓暖心。
健全防控长效机制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各地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此外,有关部门连续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医疗物资保障的生产、调度、进口等相关工作,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死率情况,如何做好重要生活物资生产、储备和投放等,及时发布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这些机制都是疫情防控所需。综观传染病疫情发生过程,通常具有传播速度较快、危害大等特点。一定要从机制设计上找对策,才能高效做好防控。
要构建一整套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防治传染病,最大化实现疫情防控总目标,让相应激励兼容机制成为防治传染病的最佳‘抗体’。要筑起防治传染病的多道防线,尽可能将疫情扼杀在萌芽状态,或将疫情控制在较小的区域,更加有效地战胜疫情。比如,改革疫情报告机制,完善社区联防联控体系,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报告;完善国家对疫情的直接监测及明察暗访制度;建立疫情防控举报保护和奖励机制等。
发挥信息技术等新优势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受到更多重视,电商模式迅速发展。在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中,居家办公等灵活工作方式的做法被广泛使用。互联网等技术通过虚拟空间的网络实现人际联系,也通过现实空间的隔离阻断了病毒的传播。这种隔离恰恰是阻断传播、控制疫情最重要的手段。
由互联网支撑的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调整的方向,更是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因此,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防控疫情,促进增长和转型,不仅必要、可能,而且效应多重。广泛采用互联网等新技术和新工作方式,既可以更好地战胜疫情,又可以保证经济更少受到疫情负面影响,还可以倒逼各行各业电子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加快城市经济社会转型。比如,加快研制和投运无人驾驶交通工具以实现商品无人配送。加快利用互联网等先进设备,更广泛地用机器代替人,员工操作尽量实现分散和隔离的生产方式,并配备防护设施、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
及时补短板抓保障
城市快速发展,在某些领域的短板会造成安全隐患。防控疫情既是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压力”测试,也是对城市机体状况的健康“体检”。
各地应在抗击疫情的同时,对于当前防控工作中暴露出来的“短板”,要加快予以解决以提升城市“免疫力”,建设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韧性城市。
一是应对医疗资源的短板和失衡,做好辖区资源的区域统筹和高效使用。构建就诊、收治、留观、咨询等医疗资源支持的节点网络体系,建立医疗人员及物资运输生命通道和网络体系。
二是应对公共产品的短板和失衡,提升防疫布控、资源调度及后勤保障水平和能力。应根据城市日常运行和防疫对相关公共产品配套需求的轻重缓急以及时空变化,按照保防疫、保重点、保急需,统筹调度公共资源,确保城市正常运营和防疫顺利开展。
三是应对防疫力量不足,促进更多方面参与防疫。多样化、专业化的私人部门和社会组织是现代城市健康发展、保持弹性的基础细胞,也是人民群众力量的具体体现。做好防疫统筹工作,鼓励发动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到防疫工作中来,及时弥补相关部门的短板。通过急需产品和服务供需大数据信息的采集和发布以及相关政策,通过市场引导供给主体向需求匹配。从长期来看,各城市都应积极发展目前相对不足的公益慈善等社会救助机构,同时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四是应对城市空间资源过度聚集,构建多中心、网络化、间隔状的城市区域新形态。要着力在空间上统筹、调度和引导好医疗等各种公共产品以及急需生活产品和服务,让供需在时空上尽量匹配。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城市快速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治理经验。疫情阻挡不了城市文明前进的脚步,在威胁人类的同时也倒逼人类通过创新技术、优化制度、自我完善。
关于完善疫情防控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曾做出过重要讲话,公选王推荐学习>>>
【2020公务员遴选重要考点】习近平重要指示: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公选王遴选网【面试预测题和答案】栏目有大量已经详细解析的预测题,欢迎点击学习!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