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坚持创新发展”。这一理念对于湖北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接下来,湖北准备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创新发展?公选王遴选网梳理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答记者问,帮助大家了解湖北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相关问题。
在推进“创新湖北”建设过程中,湖北遇到了哪些突出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
李鸿忠:建设“创新湖北”,就是依托湖北的创新资源,发挥湖北的创新优势,激活湖北的创新潜力,将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推上创新驱动的轨道。
在“创新湖北”建设过程中,我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主要在于四个方面:
一是创新思想认识不够,创新氛围不浓,一些地方、部门和企业“内陆意识”、保守观念根深蒂固。
二是创新能力不强,创新主体发育不够,领军型人才和创新型龙头企业还不多,缺乏重大创新产品。
三是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应用研发制度体系薄弱,产学研深度结合机制有待突破,企业创新激励机制不健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体系有待完善。
四是创新发展服务能力有待提升,服务意识、政策执行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主要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思想解放为引领,积极培育创新文化。培育“重商”文化,以“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为发展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营造重商、崇商、亲商、利商的发展环境。培育“效通”文化,让规矩、程序服从于能办成事,在效率和规矩上服从效率,在权限和效果上服从效果。培育开放文化,大力营造敢为人先、敢于竞争、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引领作用。
二是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效能为目标,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行政服务水平,打造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省份。以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为根本,改革财政科技资金投入管理模式,优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体制,完善知识产权、技术等作为资本参股的制度,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活力。
三是以自主创新为核心,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企业研发平台建设,鼓励支持企业按照市场需要开展技术创新,引导企业将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紧密结合,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园区,引导高新园区着眼自主创新,加快研发和转化先进科技成果,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提升内生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推进创新与金融紧密结合,加大财政资金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力度,通过投资补助、研发资助、贷款贴息等方式,加大对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支持,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创新投融资体系。
四是以激发活力为支撑,实施创新人才战略。大力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引进计划,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批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高端人才。深入开展招才引智工作,加大高层次人才政策创新力度,着力引进海外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紧缺人才。依托国家“千人计划”、省“高端人才引领培养计划”、省“百人计划”、东湖高新区“3551”等重大人才工程,培养、引进与我省产业、企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实施“123企业家培育计划”,加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培训,建设企业创新文化,提升企业家创新能力。
五是以营造良好环境为关键,加大创新保障力度。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湖北”摆上重中之重的位置,认真研究重大问题,制定落实政策措施,推动创新驱动战略和创新工程有力有序有效实施。完善市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以科技进步与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管好用好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财政科技投入经费,实行集成联动,引导金融资本、创投基金、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实施科技创新工程计划和项目,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
近年来湖北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
李鸿忠:湖北虽然是科教大省,但不是科教强省,主要表现在全省每年产生的科研成果很多,但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并不多。科研与市场的脱节,让企业惋惜,让科研人员痛心。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科技成果转化摆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突出重要位置,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走出了一条符合湖北实际、具有湖北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2013年12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暂行办法》,我们称之为“科技十条”,为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和市场化铺设高速路。“科技十条”对科技成果类无形资产处置方式、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等十个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其中,赋予科研团队研发成果的使用权、经营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开全国先河,引起较大反响。2014年,我省又先后制定《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资产处置与收益分配实施细则》等6个配套实施细则,力求解决各个管理环节之间的协同问题。2014年11月,科技部正式批复同意与我省共建“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支持湖北健全统一规范、开放共享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工作体系。
最近,继推出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的“科技十条”之后,我省再次出台“新九条”——《关于推动高校院所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研发活动的意见》,改革了企业委托项目经费管理方式,赋予高校科研院所在企业委托研发项目经费管理上的自主性;增加科技人员和研发团队对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提高科研人员科研劳务收入比重;规定了服务企业研发活动的科技人员在个人收入、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激励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可到企业兼职研发。
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坚持创新发展”。这一理念对于湖北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接下来,湖北准备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创新发展?
李鸿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置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时代鲜明的主题,科技创新已成为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的重要抓手。
【创新理念对于湖北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坚持创新发展,对于湖北“十三五”黄金跨越期明确发展方向、厘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着力点,具有提纲挈领的开创性指导意义。无论是2012年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将“创新湖北”作为“五个湖北”建设之一,还是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三维纲要”等一系列湖北发展理念的确立,都与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高度契合。坚持创新发展,是全面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对湖北发展实际的科学把握。创新过去曾经、如今正在、未来仍将贯穿和引领湖北跨越发展,创新就是新时期湖北的代名词。
坚持创新发展,湖北将努力做到:
一是培育发展新动力。加大经济结构性改革力度,推动消费结构升级、投资结构优化、出口和对外投资深度结合,充分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出口对增长的支撑作用,推进湖北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要素驱动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转变,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二是加快推动科技创新。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深入推进“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基础、国家实验室等平台建设为重点、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事关湖北发展全局的重大科技项目为支撑、国际科技合作为纽带,构建更加高效的科技创新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加快建设创新人才强省,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三是加快推进产业创新。建设农业强省,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建设制造强省,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的引导作用,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打造全国智能制造高地;实施服务业提速升级行动和千亿元培育工程,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是加快构建发展新体制。培育更具活力和生机的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构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以国家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抓手,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着力打造审批效率最高省份、发展环境最优省份、依法行政示范省份。
五是加强区域创新示范。充分发挥武汉城市圈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等改革试验示范区的创新示范作用,推进省级各类改革创新试点示范,鼓励市县开展创新示范,打造区域创新高地,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
六是全面建设创新社会。实施“科技企业创业与培育工程”,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咖啡等新型孵化模式、网商创业等各类基层创业平台建设。以省创业投资基金为引导,大力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引进培育各类创新投资机构,鼓励发展众筹、互联网金融等新型融资方式。在全省范围推广鼓励大学生创业的“青桐计划”。深入实施“万名创业人才计划”,不断完善基层创业支撑服务体系。大力发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荆楚文化传统和勇于开拓创新的企业家精神,积极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大力培育创客文化,进一步浓厚支持“双创”、鼓励“双创”的社会氛围。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公选王”或“公选王遴选网”
每天分享:遴选资讯、遴选热门考点、遴选真题、遴选预测题……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