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了解报告要点>>>【2017云南昆明市遴选公务员考点】解析2017年昆明市政府工作报告要点
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3月19日在昆明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王喜良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及市第十三届人民政府工作回顾(截取部分内容)
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00亿元,增长8.5%,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7.6%、9.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0亿元,增长5.5%;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6739元、12555元,分别增长8.2%、9.7%。主要抓了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二)实施创新驱动,新动能加快形成。
(三)全面发力“五网”建设,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四)加强人居环境建设,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五)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得到释放。
(六)补齐民生短板,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七)推进市区融合发展,滇中新区建设提速。
各位代表!六年来,市第十三届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努力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和火车头,圆满完成了本届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聚焦产业发展,聚力结构调整,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我们致力城乡统筹,促进协同并进,城乡面貌日益改善。
我们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拓展开放格局,战略地位更加凸显。
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深化改革,发展活力竞相迸发。
我们狠抓滇池治理,加强污染防治,生态建设成效明显。
我们着力补齐短板,加大惠民力度,群众福祉稳步提升。
我们加快转变职能,持续改进作风,服务环境逐步改善。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昆明的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不大,发展速度不快,创新能力不强,与一些省会城市相比,工业投资占比较小,新兴产业发展滞后,经济总量差距持续拉大。二是城市规划水平不高,重形式轻内涵、重编制轻执行,城市建设缺乏统筹谋划、功能布局不合理、特色不鲜明,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城市管理较为粗放,数字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交通拥堵等问题突出,马路市场、乱搭乱建等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市民的文明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仍有较大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差距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滇池保护治理任重道远。三是政务服务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功能和流程不完善,行政审批尚未真正实现并联审批,“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缓慢,企业、群众办事难的问题仍然突出。四是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改善民生面临新的挑战。社会治理水平不高,群防群治工作薄弱,社会矛盾多发,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压力较大。
特别是作风建设还有差距,政府自身建设仍需大力加强。有的干部争先进位意识淡薄,创新意识不强。有的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不会为,“推、拖、滑、绕、躲”等现象依然突出,不愿担当、不敢担当,抓落实不力。有的干部法治意识不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经济社会事务水平不高。有的干部纪律意识、规矩意识不强,“四风”问题禁而不绝,一些领域腐败问题时有发生。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直面问题,认真整改,欢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全力以赴做好政府工作,不负人民重托。
二、今后五年的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昆明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为昆明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李克强总理到云南考察,对昆明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要求昆明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火车头。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绘制了建设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宏伟蓝图。我们必须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砥砺奋进,努力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谱写昆明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当好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和火车头,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到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00亿元以上,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确保2020年以前,全市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通过五年的努力,全市开放程度明显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区域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明显提升,为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打造一个枢纽、当好两个龙头、搭建三个平台、建设四个中心、提升五个品牌”的战略部署,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当好全省发展的火车头。坚持进位争先、跨越发展,推进“188”重点产业发展,在全省的经济首位度提升到三分之一,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只进不退。实施“4+4”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构建工业发展新体系,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发展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创产业,打造中国健康之城、国际旅游城市、西部最具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之都。做大做强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积极发展大数据、大服务,推动服务业扩量增质,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现代服务业高地。大力发展高原都市现代农业,走出一条市场开放、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高原都市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二是加快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当好全省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加快科技创新,扩大科技开放,对接国际国内创新资源,推动双创蓬勃发展,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集聚,创建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依托产业集聚人才,创新机制培养人才,优化环境留住人才,打造全省人才集聚新高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构建有利于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在全省全面深化改革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三是加快建设西南开放门户,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新高地。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构建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当好引领云南和我国西南地区与南亚东南亚开放合作的龙头。深化与南亚东南亚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密切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重点区域合作。辐射带动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逐步形成“昆明服务+周边制造”模式。深入推进与滇中新区融合发展,共同打造全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加快昆明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功能区建设,加强国际友城务实交流合作,提升南博会等重大展会功能。积极构建区域性公共事务平台、商务活动平台、协调联动平台,提升昆明在我国与周边国家交往合作中的地位和影响。
四是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综合枢纽,打造和谐宜居的现代化城市。坚持量水发展、以水定城,统筹城市核心区、功能拓展区、生态涵养区协同发展,构建“两核一极两区六廊”城市格局。打好“五网”建设五年大会战,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超过1000公里,实现市内县县通高速、滇中城市双高速。建成地铁1至6号线和9号线,运营里程超过236公里,力争实现250公里,地铁网络基本形成。建设长水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推动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发展,打造国际航空都会。统筹建设油气管网、输配电网络,形成跨区域能源枢纽。推进“云上云”行动计划,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成区域性国际通信枢纽。构建以滇中引水为骨干、中小型水源工程为支撑、水系连通工程为纽带的供水安全保障网。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五是加快建设区域性人文交流中心,彰显历史文化名城魅力。实施文化品牌战略,加快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广播影视、数字创意、云媒体服务等新业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度假、会展博览等产业融合。加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力度,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科技馆建设。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加大城市推介力度,提升文化影响力。
六是加快建设世界春城花都,打造宜居宜业的魅力家园。大力开展城乡园林绿化,深入实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强“五采区”、石漠化和水土流失区域生态治理,全面实施大气、土壤、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滇池保护治理取得突破,外海水质稳定达到Ⅳ类,草海水质稳定达到V类,湖体富营养水平明显降低。深入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和“四治三改一拆一增”“七改三清”环境整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七是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加大对贫困人口和贫困区域的扶持力度,贫困县区如期脱贫摘帽。建立增收脱贫长效机制,确保脱帽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自然村公路通达率达到100%,城乡公交覆盖率达到100%。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年均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以上。织密社会保障网,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依法推进公益和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健全住房保障制度,新就业职工住房困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努力办好公平普惠、优质多样、充满活力、人民满意的教育,构建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相匹配的教育体系。坚持健康让生活更幸福的理念,加快建设中国昆明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力争综合医疗水平达到西部一流。推动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引领和标杆。
三、2017年的主要工作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开启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新征程的关键一年。我们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的安排部署,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快、快中求好,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发展动能转换、主导产业培育、城乡品质提升、民生福祉增进、软硬环境优化、美好家园共建”六大行动为抓手,持续改进作风,狠抓工作落实,奋力推动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和9.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2%。以内,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应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打好工业经济攻坚战,大力振兴实体经济
坚决稳住存量。全力支持云铜、云冶、昆钢等优势企业优化产品结构,确保有色冶金行业增长7%。支持和鼓励磷复肥生产企业产品向专用肥、特种肥方向发展,确保化工行业增长5%。抓好烟叶复烤企业生产调度,力争烟叶复烤行业增长10%,确保烟草行业增速与2016年持平。
积极扩大增量。新增52户新建投产入规企业,培育80户小升规企业,抓好50个以上新建项目投产并形成增量,确保中石油云南炼油项目上半年投产。实施100项重点技改项目、100项重点工业和信息化投资项目,完成工业投资664亿元。加快以食品、饮料、农特产品等为重点的非烟轻工产业转型,确保增长17%以上。推动昆明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中心、东风云汽搬迁技改项目建设,支持3D打印、高端数控机床等智能制造装备发展,装备工业增长15%。
夯实园区载体。强化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20亿元。支持工业园区引入国内外战略投资者、专业化园区运营商合作办园。提高园区发展质量,加大招商履约率落地率、税收对财政贡献率、规模工业增加值占比、新增工业项目投入产出等指标的考核力度。支持园区管理模式改革,激发园区活力。力争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
实施精准帮扶。市领导结对帮扶100户重点企业,建立市、县两级联动机制,降低企业停产减产面。扩大市级工业引导基金规模,形成不低于10亿元的资金池,采取“债权+股权”等方式,滚动扶持企业发展。用好小微企业应急贷款周转资金,支持小微企业按时还贷、续贷。完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制度,强化用地保障,降低工业用地成本。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户,确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
(二)打好服务经济攻坚战,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
着力发展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创大数据。抓好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积极推进部省市共建“中国昆明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加快宝相健康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大健康产业增加值增长15%。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开发高铁旅游产品,加强智慧旅游基础建设。5月中旬开工建设万达文化旅游城和昆明未来城项目,总投资600亿元以上,古滇文化旅游名城项目力争完成投资100亿元,推动环滇池旅游文化健康项目陆续开工。抓好轿子山风景区等68个项目,推进石林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建设,提升世博园、民族村等景区品质,重拳整治旅游市场秩序,确保旅游总收入增长30%。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510工程”,推进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抓好春雨路沿线老旧厂区转型等项目,确保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长15%。深入推进“云上云”行动计划,加快呈贡信息产业园、中关村电子城(昆明)科技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浪潮云计算产业园投入运行,启动“云上小镇”二期三期建设,确保信息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
加快服务业载体建设。完善商业网点布局,推进老螺蛳湾片区、东风广场中央商务区等商业集聚区开发,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进社区。分类推进商品交易市场疏解,完成明波家具市场、东聚五金机电建材城等18个市场搬迁,合理布局农贸市场。推动在昆设立人民币对非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外汇交易中心,组建昆明农商银行。加快呈贡新区、巫家坝片区、北京路沿线等总部楼宇集聚区建设,争取一批国内外合作机构、企业总部、科研机构落户昆明。
创新服务业发展机制。建立“十三五”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进机制,细化落实试点方案,确保按期完成试点任务。加大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整合财政扶持资金,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放宽市场准入,落实税收、价格等优惠政策,强化土地、人才等要素保障,为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升“昆明服务”品牌影响力。
(三)突出项目支撑,着力扩大有效投资
强化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作为跨越发展的重中之重、政府工作的第一要事,解决好拿什么招商、招什么样的商、谁来招商、如何招商等问题。落实招商引资奖励政策,注重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产业链招商,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争取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项目,确保引进市外到位资金100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8亿美元以上。
突出项目带动。抓好项目前期工作,跟踪对接国家和省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充实完善三年滚动投资计划,形成5000亿元投资规模的项目库,建成PPP项目申报动态储备库。充分利用昆明合作基金、产业发展基金、以购代建基金,继续安排25亿元“五网”建设专项资金,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资金、国家专项建设基金、省重点项目投资基金等资金支持。加强前三批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项目跟踪管理,发布第四批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加大投入。以产业转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为重点,实施市级重点项目325个。落实好国家和省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各项政策,确保房地产投资完成1650亿元以上、增长8%以上。
推动项目落地。优化项目审批流程,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完善投资包保责任制、项目会办制、现场办公制等制度,有效破解项目建设难题,合理布局项目新增建设用地,依法加快土地出让,抓好纳入省“四个一百”、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制定项目开工年度计划,以开工时限倒逼前期工作,力争计划新开工项目在三季度前全部开工。
(四)打好脱贫攻坚战,提升城乡协调发展水平
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按照脱贫攻坚高质量、增收可持续的要求,认真开展“挂包帮”“转走访”,落实好“七个一批”工作举措,整体推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完成2.1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启动实施易地搬迁4111户、宜居农房建设3万户以上。计划寻甸县退出贫困县名单、6个贫困乡和67个贫困村出列、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
加快发展高原都市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粮食生产,保障菜篮子供应,提升畜牧、烤烟、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质量,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支持组建“云花集团”,做大做强“云花”产业。新建宜良冬林苑等8座以上都市农庄,建设马金铺现代农业示范园等5个以上农业园区。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5个,实现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640亿元以上。
加速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呈贡区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完成安宁、东川、宜良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工作。新增城镇户籍人口10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启动农村公路硬化工程800公里以上、永久性保留自然村公路路基改建工程500公里以上。新建气象公共信息电子显示屏600块,覆盖所有乡镇、行政村和60%以上自然村。完成200个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任务,推进80个左右美丽宜居乡村省级重点村建设,争取20个村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20个村进入省级示范村名录,创建2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5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社区),建成18个特色小镇和历史文化名镇。
(五)更加注重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稳妥去产能,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去产能目标任务,巩固钢铁、煤炭去产能成果。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破产清算、调整产品结构,有效处置“僵尸企业”。发展租赁市场,激发外来购房需求,有序化解商品房库存,销售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米。严格政府债务余额限额管理,加大债务置换力度,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深入开展降低企业成本行动,力争全年电力用户市场化交易电量超过200亿千瓦时,为昆明企业节约用电成本30亿元以上。安排1000万元专项补助资金,对重点企业给予物流运费补助。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降低生产要素和制度性交易成本,符合条件的工业项目免缴坝区耕地质量补偿费。聚焦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脱贫攻坚、生态环境等领域,加大投入,补齐短板,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市政公用企业健康发展,完善投融资公司资本布局,明确管理服务类企业功能定位,转变产业类企业发展方式,推动国有资本证券化、企业股权多元化,稳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实施新一轮市对县财政管理体制,探索在县区实行国地税联合办税工作机制。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抓好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加快国家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建设,完成国有林场改革任务。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积极扩大对外开放。确保昆明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高新保税物流中心、腾俊国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通过封关验收。统筹推进铁路口岸规划与申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创建、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争创等工作。落实进出口贸易政策,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10%以上。新缔结国际友城1座,新增1个国家在昆设立签证中心,争取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及中国—上合组织青年交流中心落户昆明。配合省办好“2017商洽会”、国际旅交会。
推动创业创新。开展科技创新要素集聚和科技创新产业培育工程,组织开展重点科技创新项目100项。实施科技创新平台倍增计划,新增重点实验室8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个、院士工作站5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6个,新增各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0家。深入推进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建设,创建2个新型双创孵化园,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增面积50万平方米。实施科技服务业发展倍增计划,培育300个、引进30个科技服务机构。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创建成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全面落实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民间投资扩大的政策措施,加强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保护,推动民营企业梯队成长,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