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政务公开惠民便民地图7月10日在首都之窗上线,首批12张地图,可满足市民查学校、找医院、寻菜场、办缴税、游景区等信息需求。市政府办公厅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研究推出市民关注度高的儿童免疫预防接种、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等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地图,同时地图资源将逐步向第三方平台开放利用,以更好地方便服务市民。
“便民地图”是急老百姓之所以急,可谓是“雪中送炭”,值得各地借鉴。
“便民地图”的核心是“便民”,但要做到“便民”,则不是件容易的事,要想“便民”,则要有“便民思维”,有“便民视角”,能够从方便老百姓的角度看问题,做好相关措施。如果名为“便民”,实际上并不“便民”,甚至有“故意为难老百姓”的嫌疑,那就有名无实了。
“便民地图”如何才能名符其实?
首先,要权威可信。现在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泥沙俱下。一些信息真假难分,而“便民地图”是政府部门发布的,其主管和制作是政府部门,这关乎政府部门的声誉,因此,必须做到权威,这就需要排除一些“广告”的干扰,要尽心尽责不出错,如果出现粗制滥造,错误百出,那就有损政府形象了。据了解,“便民地图”均由各区上报基础信息,经第三方机构核实和基层部门确认,再由市政府部门汇总归集,发布前通过了矢量图和卫星地图的双重定位核;
其次,需要及时更新,情况在不断变化,“便民地图”也要及时更新,跟得上变化的节奏,以免老百姓会出错。这一点已经有打算,将根据公众使用体验及反馈信息不断拓展内容;
再次,内容要丰富,要链接更多的“便民服务端”,接上“便民地图”之后,立马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了。比如学校信息要包括招生简章之类的,比如医院信息要做到一点就直接挂号;
最后,则需要方便老百姓知道,方便老百姓使用。目前,市民可登录首都之窗查看使用“便民地图”,亦可通过手机扫描首都之窗页面上的二维码查看使用。将来,“便民地图”将进一步在“两微一端”融合应用,把服务信息直接推送到群众“指尖”。
总之,一是方便百姓查询,“一网打尽”,想办事不用打那么多电话、查那么多网站、去那么多地方,一个就够;二是把一个事项都集中在一个平台上公开,统一了标准。如此,老百姓办事就更省力了。
“便民地图”的核心是“便民”,应该是怎么“便民”怎么设计。当然,“便民”不仅仅需要“便民地图”,需要的还有更多,关键在于是否有“便民思维”。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