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深圳近年来产业外迁有加速趋势,土地空间严重制约了深圳未来的可能性,这一问题如何破解,飞地模式会不会遍地开花?
陈如桂:近年来,很多媒体和微信朋友圈都谈到深圳产业外迁问题。我认为,企业的区域布局调整是市场规律下的企业行为,有些企业规模做大了,就需要考虑布局问题,这很正常。比如华为,在全球170多个国家都有产业布局。现在,深圳有很多企业的产能扩张和研发成果的市场化,会到周边城市去布局,这种溢出效应对珠三角地区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创新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我们也注意到,现在深圳的地价、房价、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相对偏高,也造成部分企业可能迁到其他城市去。
市委、市政府非常关注实体经济发展和企业外迁问题,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把高端制造业留在深圳,包括推进一系列技改倍增计划以提高企业产能水平,出台专门政策保障工业用地,实施税收减免和奖励等优惠政策。这些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去年全市第二产业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6年的38.6%上升到2017年的41.5%,提高近3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由2016年的增长7%提高到2017年增长9.6%,提高了2.6个百分点,为近四年最高增速。我对照了几个一线城市,我们的规上工业增速,比北上广要高。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虽然有一些企业迁出去了,但可能迁入的要比迁出的多,留在深圳的企业也发展得比较好,所以并没有影响我们工业经济的增长。
二是,我们去年引进了一批高端优质企业。比如,ARM中国总部、空客中国创新中心等。像空客公司,目前在全球只有两大中心,一个在硅谷,另一个就在深圳。我问他们的CEO为什么那么果断坚定地选择深圳,我记得当时他说了三句话:第一,深圳是一座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城市,选择深圳是公司高层的共识;第二,深圳的创新跟硅谷有点不一样,硅谷更注重软件创新,深圳不但在软件创新方面走得很快,而且有完善的产业配套和供应链,非常容易实现创新成果的产业化;第三,深圳的宜居环境很好,能够吸引国际一流人才到这里创新创业。类似这些高端制造企业,去年我们引进了80个。去年我们还新增了40家上市企业,占全省比重超过四成,在全国排第一;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约3200家,总数仅排在北京后面。
我们还实施了一系列商事制度改革,全市商事主体新增40万户,增至300多万家,增长15%还多,居全国城市首位。深圳现有近180万家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具有比较好的成长性,对经济总量贡献率达57%,税收贡献率超过50%,就业贡献率达70%,据说还有几百家企业正排队上市。这些数据也说明,深圳不会因为部分企业的外迁导致产业空心化。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深圳的土地资源总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和开放式发展。
一方面,要通过创新引领,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另一方面,要加强区域合作,在更大的范围内提升资源配置能力。我们将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创新引领、精明增长,讲质量、讲效益、讲人均,把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坚持高端、高质、高新发展,把握大湾区发展机遇,加强区域合作,发挥深圳创新引领作用,在推动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更多遴选考试时政热点、笔试面试考点,可以学习网站遴选真题栏目、遴选核心考点栏目、策论范文栏目、案例分析等栏目,最全、最新的遴选考点都在公选王遴选网。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