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您将跳转至新网站进行购买,购买成功会自动刷新当前页面。
取消
立即开通
公选王官网 公选王网校 公选王APP
扫描下载“公选王APP”
加入VIP
提醒(0) 欢迎您! 登录 注册 会员中心 微信
15072428589
【2021山东枣庄遴选复习资料】2021年枣庄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张宏伟)

公选王遴选网 lx.gongxuanwang.com 2021-03-26 阅读: 2509

收藏 打印 【字体:

分享:
[公选王遴选网导语]
2021年枣庄市政府工作报告是枣庄市公务员遴选考试重要出题源,公选王转发全文,一起来看看吧!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1年1月24日在枣庄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代市长 张宏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砥砺前行、开拓奋进的五年。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聚焦“先把经济搞上去”的目标定位,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稳步增强。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17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4.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0.8亿元,剔除消化虚收因素,“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97.8亿元,比2015年增长32.3%。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5098元和17690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6.4%和8%。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比“十二五”末增加973.1亿元、649.1亿元,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产业结构更趋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2015年的10.4:47.1:42.5调整为9.6:40.6:49.8,第三产业占比五年间提高了7.3个百分点。粮食年均产量保持在175万吨以上,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407家。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蓄势崛起,“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24%;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196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较2015年提高19.3个百分点;累计完成股份制改造企业234家,A股上市企业达到4家。限上批零住餐企业发展到501家,旅游综合收入累计达到966亿元,现代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改革开放成效显著。大力深化“放管服”改革,累计下放市级行政事权402项,实现1122个事项“一次办好”、912个事项“零跑腿”、117个事项“秒批秒办”。加快国企国资改革,组建完成10个企业集团,实现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按照“瘦身”强体与赋权增能相结合的原则,稳妥扎实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顺利通过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任务验收,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352家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贸易往来关系,全市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达到85件;“十三五”期间进出口总额为102.1亿美元、年均增长25.3%,实际利用外资7.7亿美元、年均增长26.3%,推动开放型经济实现后发快进。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全市城市建成区面积发展到22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累计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156亿元,新建改造城区道路205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1%;集中供热面积超过5100万平方米,是2015年的2.3倍。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累计改厕42.8万户,全面完成300户以上涉农自然村公厕建设任务,实现1922个建制村通户道路硬化,建成美丽乡村498个;滕州市、山亭区入选“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市”。扎实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枣木高速东延工程、枣菏高速、新台高速一期竣工通车,庄里水库、万年闸复线船闸建成启用,蟠龙河综合整治起步区工程进展顺利,世纪大道城区段基本完工,快速公交B6线、枣徐城际公交开通运营。聚力打好三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完成约束性指标,2020年比2015年重污染天数减少28天,优良天数比例提高19.8个百分点,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山亭区、薛城区分别入选第一批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名单。我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支出累计完成969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4倍。9.2万名享受政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214个省定贫困村全部摘帽退出,顺利通过省级脱贫攻坚评估验收。就业形势持续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比2015年提高10个百分点,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十六连增”。义务教育大班额化解、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整治、控辍保学等三项任务全部清零,推动各区(市)成功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健康枣庄”行动扎实推进,市医养康复中心、市妇幼保健院新院正式启用。公共文化设施更趋完善,市文体中心、枣庄传媒大厦建成运营,铁道游击队纪念馆、鲁南抗日民主政权纪念馆、中兴矿山公园对外开放。双拥共建和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深化拓展,我市连续3次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战果丰硕,安全生产、信访维稳形势总体稳定。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等工作顺利完成。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援疆、残联、史志、外事、消防、人防、气象、红十字等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全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政府效能持续提升。顺利完成党政机构改革任务,全面推开事业单位改革试点,进一步优化了部门设置和职能配置。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五年来提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8件,出台政府规章6件,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413件、政协提案1940件。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改进作风,“三公”经费比2015年压减60%以上。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有力促进了政风行风持续好转。

各位代表!2020年是我市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携手抗疫、共克时艰,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了一份彰显枣庄担当的合格答卷。我们始终把抓实疫情防控作为重中之重。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动员一切力量、调动一切资源、克服一切困难,迅速建立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机制,在全市构筑起阻击疫情的严密防线。坚持“四早”“四集中”原则,全力救治患者,实现确诊病例“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选派56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参加省定点医院患者救治工作;向重点疫区捐赠款物4950万元,为全国全省抗疫大局贡献了枣庄力量,彰显了和衷共济、守望相助的大爱情怀。在这里我郑重提议,让我们用掌声向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致以崇高的敬意!我们始终把稳住市场主体作为首要之举。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助企纾困一揽子政策措施,相继出台《枣庄市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二十条政策》《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服务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开展政策进企、要素助企、减负惠企、服务暖企、创新强企“五大行动”,充分发挥“四进”工作组、助企服务队、金融辅导员、联系帮包干部“四支队伍”作用,千方百计帮助和推动企业早日复工复产。全年累计减免社保费15.3亿元,兑现税收优惠政策39.4亿元,新增市场主体6.4万个。我们始终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关键之策。以更大力度推进“双招双引”,创新实施“云招商”模式,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62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61个。全年新开工过亿元项目296个,正威华能新材料、航天新能源产业园、青岛啤酒产业园、淮海数字智谷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110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417.7亿元,尚品家居、中材锂膜二期、交大智邦等39个项目建成投产。大力开展千项技改、千企提质“双千”工程,全年累计入库项目716个、总投资814.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26个,为传统产业涅槃重生积蓄了充足后劲。我们始终把推进改革创新作为动力之源。围绕管理体制、人事制度、运营体系、要素保障、考评机制等五个方面重点内容,高质量完成了枣庄高新区、滕州经济开发区、枣庄经济开发区改革试点任务,全面铺开其他4个省级开发区的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扎实推进金融改革,全市基金公司发展到56家、总规模达到315亿元,普惠金融服务中心完成融资撮合业务105.8亿元。创新“法治环境监督员”制度,探索推行涉企轻微违法行政处罚“首次免罚”“首次轻罚”清单,惠及市场主体2万余个,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宽容的制度环境。我们始终把保障基本民生作为应尽之责。扎实办好20件惠民实事,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77.2%。全年发放稳岗补贴6459万元、创业担保贷款3.2亿元,城镇新增就业4万余人。全市新开工建设学校18处,新增学位2万个。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由69元提高到74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520元提高到550元。全市137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异地联网结算,养老机构新增床位2091张。全面落实低保、困难和重度残疾人等群体保障与救助政策,实现了疫情防控形势下城乡困难群众应保尽保。

各位代表!汗水浇灌收获,实干成就精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指导、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一心、奋勇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各行各业的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枣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和中央、省驻枣单位,向在我市创业发展的投资者、建设者,向所有关心、支持枣庄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科学擘画了“十四五”的发展蓝图,作出了应对变局、开辟新局的工作部署,为我们指明了奋起图强、跨越赶超的前进方向。立足新时代、锚定新方位、承担新使命,要求我们进一步审视和把握枣庄发展的有利条件:交通区位优越。我市作为山东南向门户城市,靠近京沪、陇海两大通道交汇点,境内建有2条高速铁路、6条高速公路、15条国省干线,并拥有43公里京杭大运河“黄金航道”;随着“公铁水空”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全面提速,畅达东西、通衢南北的鲁南苏北枢纽地位将更加凸显。自然生态良好。我市处于中国东部地区的南北过渡带,气候温润、四季分明,境内分布着5000多座山丘、285条河流、139座水库、17处湿地,年均降水量853.2毫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7.4%,具备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产业基础扎实。我市产业体系完备,可生产加工35个行业大类的100多种工业产品,并拥有7个省级及以上开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年交易额过亿元的专业市场达到35家,A级以上景区共51个、年接待游客量超过2200万人次;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市级以上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到1267家,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精品特色园(场)达到163个,为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政策效应叠加。我市处于淮河生态经济带、运河文化带、鲁南经济圈等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节点,总投资221亿元的51个项目已纳入南四湖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规划,近期省政府还将出台支持我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一揽子政策,这些都为枣庄加快转型跨越提供了重大历史性机遇。我们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借势而起,在科学应变和主动求变中抓住先机、开拓新局、决胜全局。

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动能转换接续不足,土地、能耗、环境容量等指标已接近“天花板”,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传统资源型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65%;科技创新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比重仅为1.8%、低于全省0.3个百分点。生态治理任务艰巨,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严峻,破损山体数量多、修复难度大;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接近90%,如期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必须付出艰辛努力。民生短板亟待补齐,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仍然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大,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有待加强。营商环境存在差距,各类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还不完善,政府系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少数工作人员思想观念、工作作风、能力素质还不适应新的形势任务要求。我们对此必须保持清醒认识,研究制定战胜困难挑战的制度措施,努力蹚出一条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路。

各位代表!根据《中共枣庄市委关于制定枣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市政府编制了“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大会一并审议。围绕完成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十四五”时期政府工作总体思路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先把经济搞上去”的目标定位,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培育壮大“6+3”现代产业集群,持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着力打造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示范市、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市、运河文化带生态宜居市、鲁南门户枢纽市和京沪廊道智能制造高地,奋力谱写现代化强市建设的崭新篇章

一是构建产业集聚新生态。统筹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快优势产业育链成群、级数膨胀,培育壮大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质高效农业、新型商贸物流、特色文旅康养“6+3”现代产业体系,力争到“十四五”末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二是夯实财源建设新支撑。坚持“大中小微”齐抓、“开源节流”并重,深度挖潜既有财源、扶持壮大骨干财源、加快培育新兴财源,着力形成高质量、可持续的财源税源增长机制。创新城市经营理念,探索推行土地开发、资本置换、产城融合等多元化运营方式,积极发掘拓展新的财源增长点。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千方百计涵养税源、扩大税基。加强依法治税、科学征管,健全完善新型税收收入管理机制,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三是激发“双创”主体新活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建立以企业为核心、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到“十四五”末,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4%,“四新”经济占比超过30%。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培育命名一批“双创”示范综合体,“十四五”期间争取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亿元以上,努力让众多“创客”脱颖而出。

四是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实施“山水林田大会战”,坚定不移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道路,促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建立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加强污染源防控和治理,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到“十四五”末,确保全市单位GDP能耗明显下降,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Ⅲ类水体比例保持在100%,森林覆盖率提高2个百分点,用心绘就“一城山水满城绿”的锦绣画卷。

五是彰显人文底蕴新内涵。大力弘扬墨子、鲁班、奚仲创新创造、至精至善的工匠精神,让崇尚科学、追求卓越在枣庄大地蔚然成风。抢抓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创建机遇,加快构建红色文化、运河文化、中兴文化和鲁南民俗保护传承体系,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力争到“十四五”末文旅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以上,将我市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六是塑造品质城市新形象。立足组团型城市特点,进一步优化资源要素配置,积极构建“一主、一强、两极、多点”的市域空间格局。坚持以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健康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国家公交都市“五城同创”为抓手,统筹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面提升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加快推动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民生、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着力打造“数字枣庄”。力争“十四五”末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5%,促进更多发展成果普惠共享,聚力建设“外地人向往、本地人自豪”的富美新枣庄!

三、2021年政府工作安排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枣庄建市60周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安排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3.8万人以上;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进出口和实际使用外资保持稳定增长;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5%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粮食产量和播种面积不低于去年水平。上述目标与省政府确定的指标全面对接,与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有序衔接,有利于稳妥应对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有利于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腾出空间,有利于实现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围绕实现上述目标,今年将重点在八个方面加快突破:

(一)在重塑产业优势上加快突破。围绕“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全面推行链长制,坚持一二三产业一起抓、存量与增量一起抓、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一起抓、产业项目与创新平台一起抓,促进更多企业进“链”入“群”,积极构建具有枣庄特色的“6+3”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培育六大先进制造业。深入实施“数聚赋能”行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各产业深度融合,力争全年新增数字化应用场景50个以上,评选10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加快建设一批数字车间、“黑灯”工厂,进一步提高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争取用3到5年的时间,打造高端装备和高端化工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新材料1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新能源和新医药2个三百亿级产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1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形成“2121产业雁阵”。实施“领航型”企业培育计划,动态调整“双30”工业企业名单,年内培育省级以上单项冠军、瞪羚、专精特新及小巨人企业20家以上,实现120家小微企业升规纳统,推动2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2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围绕促进水泥、纺织、造纸、煤电、食品加工等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开展千项技改、千企提质“双千”工程,支持企业加大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等领域的技改投入,全方位推动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力争新入库技改项目不少于200个、完成年度投资200亿元以上。大力培育高质高效农业。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新建高标准农田20万亩,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80万吨以上,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大力发展马铃薯、石榴、大枣、设施蔬菜、花椒、畜禽等特色农产品,新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家,创建市级农业产业强镇10个。积极推动现代种业基地建设,抓好优质石榴种质资源选育,力争马铃薯优良品种覆盖率提高到95%以上。实施生猪稳产保供工程,确保生猪产能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新认定“三品一标”20个、市级区域品牌5个以上,持续提升“厚道枣庄人、放心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大力培育新型商贸物流业。积极发展夜间经济、首店经济、网红经济,引导每个区(市)重点培育1—2条特色街区,打造一批承载城市记忆、符合市民消费需求的地标性商圈。深入推进“千村千播”“千企千播”工程,年内培育村级电商服务网点200个,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优化公路、港航节点配套设施建设,依托山东港口枣庄内陆港大力发展“公铁海河”多式联运,促进物流降本增效,力争港口吞吐量、货物周转量均提升10%以上。加快省级农商互联试点建设,实施“快递进村”工程,推动更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发挥全国二手车出口试点城市优势,拓展延伸认证、检测、销售、维护等全产业链,努力建设国内一流的二手车整备基地;扶持发展闲置品收储、修复、租赁、拍卖等绿色再生产业,争创全国闲置品循环链示范区。大力培育特色文旅康养业。深入发掘我市自然山水、历史遗存和地域文化等资源禀赋,推出运河风情游、乡村休闲游、红色教育游、工业体验游等一批精品旅游线路,构建“一带、三区、三园”全域旅游格局。顺应“慢旅游”发展趋势,在传统景点景区适当融入休闲度假功能,合理布局民宿客栈、郊游走廊、自驾营区、“非遗”展点,规划打造台儿庄运河“文慢城”、市中永安“山慢城”、滕州微湖“水慢城”、峄城榴园“田慢城”、薛城生态“林慢城”、山亭五彩“花慢城”等一批深度体验旅游营地,推动产业链向吃、住、行、游、购、娱等全环节延伸。大力实施“康养服务+”行动,创新个性化健康管理、互联网健康诊疗等智慧康养模式,积极发展文旅康养、休闲康养、森林康养等多元融合新业态,充分满足不同层次群体的养生养老等服务需求。

(二)在强化科技创新上加快突破。深化“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推动产业链、人才链和创新链精准对接,努力将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高标准提升创新平台。充分发挥浙大(山东)工研院、中科院高能所联合研发中心、中建材科创新材料研究院等创新平台作用,力争转化落地重大科技成果10项以上。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建设枣庄创新研究院、枣庄科教创新示范园,年内新增院士工作站、科技企业孵化器、重点实验室等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00个。借助先进地区创新创业资源,探索设立一批异地孵化器,实现项目“孵化在外地、转化在枣庄”。高质量培育创新主体。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支持行业骨干企业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研发,实施重大科技专项10个,着力攻关突破一批“卡脖子”难题。积极落实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年内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0家以上。高水平引进创新人才。深入实施“枣庄英才”集聚工程,大力开展外国专家枣庄行、“双百”结对帮扶等行动,争取年内柔性引进“两院”院士、泰山学者等高层次人才100人以上。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和用人机制,加大教育、医疗、住房等人才服务保障力度,营造“近悦远来”的创新创业环境。常态化开展企业家和“创二代”培训,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高效能开展创新服务。大力推行科技攻关揭榜制、首席专家组阁制、项目经费包干制等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激发创新活力。健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用好“科创贷”等金融产品,力争贷款额度达到2亿元以上。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示范应用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0%以上。发挥鲁南科创联盟协同创新作用,促进更多技术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继续开展“墨子创新奖”和优秀外国专家项目评选,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三)在扩大对外开放上加快突破。主动服务和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交流合作,努力培育更多开放型经济新的增长点。推动外贸外资外经扩规模。促进全市生产性企业向外贸企业转型,年内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30家、出口过千万美元企业5家。依托枣庄内陆港积极申创国家级保税物流中心(B型),高效运营“齐鲁号”欧亚班列,持续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全力开拓东盟、非洲等新兴市场,保持和巩固住我市进出口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大力实施跨境贸易便利化提升行动,新培育跨境电商企业10家以上。在纺织服装、化工、机电及农产品等重点出口领域加快建设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鼓励各区(市)结合各自产业优势积极申报省级外贸转型示范县。着眼进一步优化外资结构,推动内资企业通过参股并购、资产重组、合资合作等方式吸引外资,争取年内促成10家外资企业实现增资扩股。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投资资源型项目,鼓励对外工程承包企业通过总承包、带资承包、交钥匙工程等方式参与海外工程建设,今年争取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1000万美元以上。推动招商引资增实效。搭建“四库一图”智慧招商平台,跟踪分析股交所新上市企业、独角兽高科技公司、瞪羚企业战略投资方向,精准对接500强企业、央企省企、产业“头部企业”,招引落地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优质项目,实现“引来一个、带动一串、辐射一片”的集聚倍增效应。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积极吸引大型企业在我市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区域总部或运营、结算、销售、研发机构,推动商务中介、会计审计、评估认证、法律法务等新型服务业态蓬勃发展。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鼓励国有企业聚焦主责主业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全面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和企业综合竞争力。建立重大项目落地服务协调机制,提供项目洽谈、签约、开工、投产“全生命周期”服务,力争全年新开工过亿元项目280个,其中过50亿元项目20个。推动园区集约发展添活力。优化完善开发区布局规划,合理确定园区发展规模,支持社会资本与政府合作建设基础设施项目,全面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引导各开发区因地制宜明确2—3个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区中园、园中园,加快形成专业化、特色化、集群化发展格局,推动支持滕州经济开发区升级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强化亩均投入强度和税收贡献评价,启动实施开发区新一轮低效用地清理行动,争取今年盘活利用低效闲置土地1000亩以上。持续推进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改革,实行差异化绩效和薪酬制度,增强园区发展的内生动力,确保开发区对全市税收增长贡献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四)在建设品质城市上加快突破。按照“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展现”要求,深入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持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对外美誉度。着力优化城市发展布局。围绕“一主”,聚焦提升主城区的首位度,推动以薛城、枣庄高新区为主体的西城区扩容,将其打造成为全市行政、科创、金融、智能制造中心;加快实施以市中、峄城为主体的东城区有机更新,充分挖掘和保护老城历史文脉,深入推进科技赋能行动,使其尽快成长为产业升级引领区;突出张范、永安片区的节点支撑作用,促进东西城区相向融合发展。围绕“一强”,推动滕州市沿京沪高铁、京台高速走廊向南发展,科学布局高端化工、新材料、乡村旅游等新兴业态,加强与主城区产业的互融互补,确保滕州市持续走在全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围绕“两极”,推动“北翼增长极”山亭区向南融入主城区、向西对接滕州市,着力发展新能源、高效农业、文旅康养等产业,打造生态建设先行区、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推动“南翼增长极”台儿庄区依托济枣高铁、大运河两条“黄金通道”向北与主城区接轨,发展壮大港航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建设运河文化传承核心区、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围绕“多点”,推动新型城镇差异化耦合发展,立足地域和产业优势培育一批省级以上示范镇及重点镇,积极构建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基本公共服务协同均等的城乡融合发展局面。着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发挥机场、铁路、港口、公路互联互通的支撑作用,以“大交通”助力“大开放”。全面启动济枣高铁建设,实施临滕高速、S318郯兰线东段、S103济枣线改建工程,完成新台高速二期、京台高速改扩建主体工程,构建连接鲁南苏北“一小时通勤、两小时通达”的城际交通圈。扎实推进“一河一路”建设,精心实施蟠龙河综合整治项目起步区水利工程,持续优化提升沿河绿化和景观效果;加快世纪大道省道段建设,确保今年主体工程竣工。组织编制枣庄机场可行性研究报告,压茬推进机场总规、初设、施工图设计阶段招标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着力推进城市肌理修复。实施城市路网畅通工程,打通民生路、大连路、中兴路等10条城区断头路,增强城市“微循环”能力。实施配套设施提升工程,统筹地下和地上市政建设,加大供热、供水、燃气等老旧管网改造力度,全年新增城市集中供热300万平方米、海绵城市12平方公里。实施居住环境改善工程,改造老旧小区30个、3.99万户,开工建设棚改安置房8740套。实施园林绿地提质工程,新建改造公园游园24处、口袋公园130个,力争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公园游园服务半径有效覆盖率超过90%,让广大市民开窗见绿、出门见园、移步见景。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深入开展市容市貌专项整治行动,重拳清理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停乱放等痼疾顽症,真正把“绣花功夫”落实到城市管理的每个细节。大力深化智慧交通建设,合理施划一批主次干道两侧停车泊位,有效化解城市停车难题。健全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机制,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示范镇街12个,力争环卫服务市场化率达到90%以上。加快物业公司标准化建设,开展“满意物业、温馨家园”品牌创建活动,切实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全面巩固镇域路域环境整治效果,提升省市界域节点景观风貌,进一步彰显枣庄独特的自然人文魅力。

(五)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加快突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协同有序推进“五个振兴”,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促进农业发展更可持续。坚持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供销为农等服务平台作用,大力培育以绿色生态智慧为导向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广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努力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积极发展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新认定生态种植园、养殖场50个,确保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6%以上。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建设百亩级以上智慧农业产业园10个。促进乡村环境更加宜居。坚持村庄连片改造、环境连片整治、风貌连片提升,以环湖、沿路、绕园为重点,高水平规划建设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创建美丽乡村省级示范村14个、市级示范村50个。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完成清洁取暖改造5万户,培育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户1000个,加强农村污水处理和户厕改造后续长效管护,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文明村镇建设,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和惠民殡葬改革,着力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大力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民俗生态博物馆、乡村博物馆、历史文化展室,保护乡村风貌、体现乡村风情、留住乡村味道。促进农民生活更为富足。稳妥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实现形式,进一步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大力推广“鲁担惠农贷”等业务,争取新增信贷担保资金13亿元、惠及经营主体2300家以上。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政治组织优势和示范带动作用,力争年内45%以上的行政村实现党组织领办合作社,75%以上的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坚持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设立五年过渡期,持续跟踪易返贫致贫人口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决不让一名脱贫群众再次返贫。

(六)在优化生态环境上加快突破。坚持标本兼治、源头防治、科学施治、全民共治,全力以赴守护好枣庄的绿水青山。持之以恒抓好环境污染防治。建成启用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修订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持续强化“散乱污”企业整治,加大道路、工地、堆场、码头、矿山等扬尘治理,严格管控超标重型柴油货车、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狠抓秋冬季散煤治理和秸秆禁烧,确保环境空气质量稳步改善。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完成全市入河排污口调查与水质监测,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确保7个国控河流断面水质达标、9条市级城市黑臭水体长治久清。加强与济宁市的跨区域联防联控,合力推动南四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治理,严厉打击非法倾倒危险废物和固体废物违法行为,确保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多措并举推进生态修复治理。全面启动“山水林田大会战”,严格落实四级林长制,健全自然保护地体系,完成造林2万亩,建设提升环城绿道132公里、绿色生态廊道200公里、森林村居100个。严厉打击非法开采矿产资源行为,有序修复破损山体,综合治理采煤塌陷地3000亩以上。持续开展退耕还湿、退养还湿行动,年内建设沿河环库林带3000亩、修复湿地2000亩,建成省级美丽示范河湖5条,再现“水清、岸绿、河畅”的生态美景。自觉主动践行低碳生产生活。制定完善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综合标准体系,建成启用能耗在线监测系统,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年内关闭燃煤热源机组9台15.9万千瓦,完成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和国Ⅲ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货车淘汰任务。加快推进庄里水库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力争尽快开工。规划建设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1000个,新增公共充电站6座。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餐饮等生活方式,推动全社会形成简约适度、生态环保新风尚。

(七)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加快突破。持续加大公共资金投入,倾力办好惠民实事,努力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千方百计保障基本民生。完善规模性失业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开展“创业枣庄·乐业鲁南”行动,培训各类技术技能人才3万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亿元。深入实施全民参保精准行动,新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万人,使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扎实推进助残、救孤、济困、优抚等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确保各类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再提高10%以上。千方百计发展普惠民生。制定实施第四期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年内新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5所,资助学生6万人次,决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重视和加强普职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提升职业技术教育的适应性。全力推动枣庄学院新校区建设,争取尽早建成投入使用。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医保控费等制度,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健全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大力推进市胸科医院改扩建工程和市、区(市)两级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全面深化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战略合作,争取将枣庄市人民医院建成鲁南地区具有较强诊疗实力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办好市第六届群众文化艺术节、第十届运动会、第十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枣庄国际马拉松等活动,丰富和活跃人民群众文化体育生活。千方百计促进和谐民生。深化法治枣庄建设,扎实开展“法律六进”主题活动,建立科学有效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大力推进诚信枣庄建设,建立完善信用联合激励惩戒机制,真正让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持续推动信访积案和突出问题化解,确保越级访、重复访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坚持依法依规、尊重历史、便民利民的原则,下大气力解决好群众不动产登记办证难等诉求,有序化解城镇居民住房产权遗留问题。整合12345热线等现有群众诉求收集渠道,构建“扎口受理、闭环办理、分类处置、反馈考核”的工作机制,确保民生事项“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八)在推动安全发展上加快突破。深刻认识社会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要求,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慎终如始化解存量风险、防范增量风险。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常态化防控措施,坚持人物同查同检同防,加强冷链食品防控和进口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安全防范,扎实做好境外及境内中高风险地区入枣返枣人员管控。加快推进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强化幼儿园、学校、医院等特殊场所和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管理,从严落实健康码查验、体温检测、核酸检测等防控措施。未雨绸缪抓好疫情防控应急演练,提高突发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全力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毫不放松维护社会稳定。创新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和新一轮禁毒人民战争,大力实施警网融合、警保联控、警民联防,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严防发生个人极端暴力案件及其他公共安全事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健全精细化管理、信息化支撑的服务体系,最大限度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深入推进网络安全秩序整治工作,全面清理网上有害信息,营造清朗有序的网络环境。大力深化食品安全攻坚行动,严格落实企业产品质量承诺制度,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毫不放松防范金融风险。深入开展非法集资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金融诈骗、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等行为,着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健全金融风险常态化排查化解机制,强化跨行业监管协调和信息共享,确保全市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引导企业加强债券领域风险防控,推动做好存续期债券管理工作。支持枣庄银行、枣庄农商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完善治理结构和内控机制,从根本上提升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毫不放松加强安全生产。坚持系统治理、精准施策,深入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针对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加快推进应急指挥中心及信息平台建设,切实提升风险预防和应急救援能力。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打铁必须自身硬,责任如山勇担当。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牢固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锲而不舍建设实干政府。强化“执行力是政府第一能力”的理念,坚持实字为要、干字当先,建立健全“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时效化”的闭环落实机制,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列、争创一流。鼓励引导政府工作人员增强担责意识、提高专业能力,勇当摧城拔寨的“主攻手”,甘做奋蹄耕耘的“拓荒牛”,以攻坚克难的“硬实力”练就担当作为的“铁肩膀”。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减少“痕迹”管理,推动基层干部减负不减责、松绑不松劲。严格落实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干部撑腰鼓劲,推动形成潜心谋事、踏实干事、团结成事的良好风气。

锲而不舍建设法治政府。坚持尊法而为、循法而行、依法而治,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围绕城乡建设与管理、生态环境治理、历史文化保护等重点领域,高效有序推进政府立法工作。严格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健全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全面深化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使政府各项决策更贴实际、更合民意。持续开展优化法治环境专项行动,认真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扎实做好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广泛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法律服务帮办代理制,积极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锲而不舍建设效能政府。将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快捷度、满意度作为衡量标准,下大气力狠抓政府职能转变,着力破解机关工作中“慢、推、躲、浮、散”等问题,教育引导政府工作人员既当“店小二”提供热情服务、又做“急郎中”善于雪中送炭。以“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理念标准完善权责清单,优化办事流程,对标先进地区深化“一次办好”改革,全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优、群众获得感最强的营商环境,切实擦亮“早干枣好、实干兴枣”的政务服务品牌。

锲而不舍建设廉洁政府。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切实做到秉公廉洁用权、干净勤勉干事。坚守节用裕民之道,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全面推行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把更多公共财力用于民生改善。坚决惩治各类腐败行为,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全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服务型政府。

各位代表!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秉持迎难而上的勇气和时不我待的担当,知重负重往前冲、脚踏实地加油干,勠力同心谱写现代化强市建设的崭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和建市60周年献礼!

公选王推荐学习:

【2021山东省直遴选考点·两会】刘家义人民日报发声:在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

【山东遴选笔试真题】2020年7月19日山东枣庄市市直机关遴选公务员笔试题

【山东遴选面试参考题】2020年5月31日山东省枣庄市人才优选面谈试题(网上面试)

2021年枣庄市直机关遴选公务员考试公告已发布,本次计划面向全国选调60人,考试采取面试的形式进行。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公选王”或“公选王遴选网”
每天分享:遴选资讯、遴选热门考点、遴选真题、遴选预测题……

上一篇: 【2021山东枣庄遴选笔试面试考点】陈平在枣庄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下一篇: 【2021山东枣庄公务员遴选考点】陈平:抓住七个攻坚突破实现“工业强市、产业兴市”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

  • 热门专题
  • 热门点击
  • 今日文章
关于我们| 严正声明| 联系我们| 申请友链| 付款方式| 网站导航| 今日更新
公选王网校——公务员遴选在线学习平台 公选王公务员遴选网——15年专注遴选研究 公选王网站——中国公选遴选考试培训领跑者,专注遴选考试培训研究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或者支付稿酬。
售前咨询:
131-6465-6773 / 150-7242-7607
售后服务:
150-7242-8589 / 173-6330-3787
在线咨询

题库

APP下载

回到顶部
在线咨询

题库

APP下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