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您将跳转至新网站进行购买,购买成功会自动刷新当前页面。
取消
立即开通
公选王官网 公选王网校 公选王APP
扫描下载“公选王APP”
加入VIP
提醒(0) 欢迎您! 登录 注册 会员中心 微信
15072428589
【2021辽宁沈阳公务员遴选重磅考点】2021沈阳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全文发布

公选王遴选网 lx.gongxuanwang.com 2021-11-11 阅读: 1545

收藏 打印 【字体:

分享:
[公选王遴选网导语]
2021年11月4日,中国共产党沈阳市第十三四代表大会在辽宁人民会堂隆重开幕。王新伟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沈阳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阔步新征程 担当新使命 奋力推动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的报告。本次党代会报告讲了些啥?跟公选王一起来看看!

双十一活动.png

公选王提醒大家,往年的真题是很好的学习参考资料哦>>> 【2019辽宁省直遴选笔试备考资料】历年辽宁遴选公务员笔试真题及解析汇总

2021年11月4日,中国共产党沈阳市第十三四代表大会在辽宁人民会堂隆重开幕。王新伟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沈阳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阔步新征程 担当新使命 奋力推动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的报告。

阔步新征程 担当新使命 奋力推动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

——在中国共产党沈阳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沈阳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沈阳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是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阔步新征程,担当新使命,奋力推动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和艰巨繁重的任务,在党中央及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顺利完成主要目标任务,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振兴发展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1.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不断丰富完善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转方式调结构,优存量扩增量,“稳”的基础持续巩固、“好”的趋势不断加强。坚持项目为王,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签约落地、加快建设,亿元以上项目5767个,完成投资9498亿元。城区和县域主导产业发展方向进一步明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局面初步形成。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加强中心镇建设,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发展。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连续4年被国务院评为优秀,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成为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沈阳智造在嫦娥、天宫、蛟龙、大飞机等国家重大工程中担当重任,集成电路、机器人、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势头强劲,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蓬勃发展。

  2.营商环境明显优化。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事关全局的战略位置,全力推进法治沈阳、诚信沈阳建设,以上率下、以上促下强化服务意识,“万人进万企”等特色载体活动成效明显,累计办理解决企业诉求1.6万件,“亲商、安商、富商”理念深入人心。地方性法规体系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法庭正式获批,入选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常态长效整治突出问题,完成拖欠企业工程款清偿任务,招商承诺不兑现问题得到系统解决。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审批效率大幅提升,工程建设项目总体审批时限压缩至40个工作日内,“一网通办”引领全省,“一码通城”成为全国样板,“一件事一次办”达到全国一流水平,连续两年成为东北地区唯一的中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全市各类市场主体突破100万户,年均增长12.7%。

  3.发展动力不断激发。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区域性国资国企改革成效明显,重点企业改革实现实质突破,国家级重大改革试点取得积极进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8条经验、自贸区沈阳片区5条经验全国推广,开发区改革打破体制“坚冰”,经开区、高新区提标进位,中德园获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特色园区产业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户籍新政、人才新政等聚才引智效应明显。开放合作持续深化,沈阳经济区建设发展三年攻坚任务全面完成,中欧班列运行数量占东北地区50%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大幅提高,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字号创新平台在沈布局,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6314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稳居东北地区首位。

  4.“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精准施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60个省级贫困村脱贫销号,康平县甩掉贫困县帽子。集中力量整治环境污染突出问题,一大批积深积重的历史欠账有效解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高到84%以上,建成区基本消灭黑臭水体,老虎冲、大辛等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成使用,生活垃圾结束填埋历史,涉农区县(市)全部成为国家级生态县,跻身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国家低碳试点城市行列。积极主动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重点企业债务风险、涉众型非法集资风险、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稳妥处置,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5.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加强规划建设管理,“多规合一”扎实推进,地铁9、10号线和2号线北延线投入运营,快速路里程在副省级城市中名列前茅,地下管网、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城市管理更加科学、精细、智能。着力增强文化内涵,实施盛京古城综合保护利用,高品质推进文博场馆、城市书房、“口袋公园”建设,改造提升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实施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改陈布展工程,一批重大文化工程和文艺精品彰显城市底蕴。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开展“百村美丽、千村整洁”行动,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沈阳荣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

  6.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优质教育覆盖率达97.4%,医养结合经验全国推广,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城乡低保、特困救助供养标准大幅提升。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平安沈阳建设扎实有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信访矛盾减存控增成果显著。全市上下同舟共济、众志成城,联防联控、群防群控,连续打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多场硬仗,标本兼治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7.党的建设全面加强。认真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折不扣抓好中央巡视和专项督导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推动中央决策部署在沈阳落地生根。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开展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系列重大主题宣传庆祝活动,激发昂扬向上的正能量。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推动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整体提升。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统筹干部育选管用,大力培育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区县(市)、乡镇党委换届工作圆满完成,干部队伍结构更加优化,担当作为的精气神明显提振,务实谋事干事氛围愈发浓厚。坚决纠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基层松绑减负成效明显。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坚决肃清薄熙来、王珉等人流毒和辽宁省系统性拉票贿选问题恶劣影响,市委巡察实现全覆盖强震慑,正风肃纪大数据监督有效制约和规范权力运行,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注重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人大立法、监督等工作显著加强,政协建言资政、凝聚共识有力有效,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作用进一步发挥,大统战工作格局不断完善,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共谋振兴、共促发展的合力更加凝聚。

  五年历程极不平凡,奋进道路饱含艰辛。在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困难挑战极大的情况下,我们办成了一系列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强弱项的大事要事,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党中央及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市委接续奋斗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团结拼搏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沈阳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离退休老同志,向驻沈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沈阳振兴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产业结构、投资结构还不够优,新旧动能转换还不够快,改革开放创新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城乡和区域发展还不平衡不协调,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亟待增强,县域经济短板突出。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仍需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有待提升,保障改善民生还需持续用力。统筹发展和安全任务依然艰巨,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建设任重道远。干部队伍思想观念、能力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还不够适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这些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只要正视差距、勇于攻坚,就一定能够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中积小胜为大胜!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辽宁始终高度重视、深情牵挂、亲切关怀,为振兴发展掌舵领航、把脉定向,从科学精辟作出“两个归根结底”的重要论断,到提出“四个着力”“三个推进”的明确要求,再到站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战略高度,突出强调补齐“四个短板”、做好“六项重点工作”、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特别是着眼“十四五”,殷切嘱托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要有新突破,对沈阳等副省级城市成为东北振兴的主要依托寄予厚望。这些重要指示既一脉相承、一以贯之,又相互联系、与时俱进,为我们赋予了时代使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希望并支持沈阳按照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加快建设“一枢纽、四中心”,在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上有更大作为,引领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提质增效,为全省作出“四个示范”,充分发挥省会城市龙头引领作用,在实现辽宁振兴发展新突破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当好先锋。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站在“十四五”的历史新起点,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展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沈阳正处于战略机遇叠加期、调整转型攻坚期、风险挑战凸显期、蓄势跃升突破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具有复杂性、全局性,但机遇更具战略性、可塑性。立足新发展阶段,沈阳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向上向好的态势已经形成,具备了向新的更高目标迈进的坚实基础,必将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贯彻新发展理念,沈阳经济增长动力正在深刻调整、加快转换,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深入实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必将乘势而上、借势而起,从工业文明时代装备制造的“优秀生”蝶变为生态文明时代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模范生”。构建新发展格局,沈阳在服务和融入上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依托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整合资源、重塑市场,必将极大增强城市能级,为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全市上下必须坚定信心决心、保持战略定力,以坚韧不拔的拼搏再创辉煌、再攀高峰。

  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保障,统筹发展和安全,奋力推动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力争经济总量突破一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一千亿元、人口规模突破一千万人。辐射带动更加有力,引领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的效应充分释放,开放合作迈向更高层次;创新驱动更加强劲,市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构建,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改革攻坚更加深入,关键性基础性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形成一批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动能转换更加高效,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乡村振兴更加扎实,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文化发展更加繁荣,城市文明程度持续提高,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绿色转型更加全面,碳排放强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循环经济深入推进;城市品质更加精致,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全面提高,人居环境宜居宜业;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持续巩固,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水平持续提高,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党的领导更加坚强,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政治生态风清气正。

  做好今后五年工作,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焦发展第一要务,一步一个脚印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必须坚持大力解放思想,彻底摆脱思维定式、工作惯性、路径依赖,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在共谋共建共治共享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须坚持求实务实抓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一以贯之、一抓到底;必须坚持弘扬斗争精神,始终强化问题导向,直面矛盾困难、勇于攻坚克难。

  今后五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以扩大内需为基点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行动,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更好发挥城市组团的集聚辐射、产业协同和同城化效应,努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

  提升中心城市核心功能。聚焦“一枢纽、四中心”,苦练内功、提质强核。建设国家现代综合枢纽,积极打造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和陆港型物流枢纽,完善“物流+交通+信息”基础设施网络,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汇聚融通。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中心,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现代化水平,推动制造业加快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依托重大创新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加强前沿基础与核心技术研究,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支撑。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高标准建设金融集聚区,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持续优化金融生态,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建设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构建文化创意产业体系,集聚“文化+”新动能。

  引领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坚持规划共绘、交通共联、产业共链、平台共享、生态共治、文旅共建,加强城市间协调联动,提升整体竞争力、聚合力、连接力、扩散力,打造新型工业化示范区、东北振兴发展重要增长极。优化发展空间,高标准实施都市圈发展规划。统筹推进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提升内外互联互通、互济互保能力。加强重点行业全产业链深度协作,创新园区合作模式,推动专业化分工和特色化发展。

  促进更高层次开放合作。开展自贸区沈阳片区新一轮改革试验,完善综合保税区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功能,高水平规划建设临空经济区,构建海陆空网四位一体的通道体系,创建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与产业形态更新,推动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转型升级,加快建设中德园、中日产业园、中韩科技园。促进与辽宁沿海经济带良性互动,拓展京沈对口合作广度深度。扩大对外贸易,深化在各类自由贸易协定框架下经贸合作,鼓励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坚持项目为王,强化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定点招商,精心谋划高质量项目群。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创新沈阳

  坚持创新在振兴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定不移走创新路、吃技术饭,发展创新型经济,依靠创新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完善城市创新体系。高标准规划建设浑南科技城,构建“5+4+7+N”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加快建设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等国字号平台,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建设,提升国家重点实验室原始创新、科技供给能力,围绕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谋划建设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强化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价值发现能力和产业孵化能力,引导各类市场主体、高校院所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建设沈阳˙中关村科技园等创新平台。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企业—瞪羚独角兽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力争科技型企业总量达到3万家。强化源头培育,深化“双创+”模式创新,优化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供给,提升孵化载体质量。支持产业链“链主”企业平台化转型,鼓励“专精特新”发展,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建设创新平台、参与国家科技研发重大项目。

  完善协同创新机制。深入推进制度创新,充分释放科技创新活力。支持企业、高校院所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创新产品研发应用。建立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多方协同的科技项目形成机制,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立以信任为前提、亲清包容的新型科研管理机制。提高军民融合协同创新能力和效率,推动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改革,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中试熟化平台,完善技术交易市场服务功能,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大幅提升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

  (三)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大关键性标志性改革攻坚力度,促进市场环境更优、市场主体活力更强、资源配置效率更高。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将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建设作为最突出、最紧迫的任务,以制度创新为牵引实施高标准营商环境行动,形成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权责清单动态管理,推进涉企审批应放尽放、应减尽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深化“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推进“高频刚需”事项掌上办、跨域办,推动全程电子化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加强信用环境建设,规范失信惩戒和信用修复,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诚信体系。

  扎实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成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任务,全面提升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实施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推动国有资本向基础设施与民生保障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先进制造业等领域集中,市属国有企业整合至10家以内,全面推进竞争类企业和竞争性业务板块混改。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优化股权结构、治理结构、组织结构。深化授权经营体制改革,做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功能。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创新监管方式,加强企业内控机制建设,推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严格执行负面清单制度,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完善司法服务和保障机制,加大产权保护力度,依法平等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完善企业困难和问题协调解决、帮扶支持机制,发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抓好降本减负,建立政银企联动机制,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促进企业家队伍健康成长,全方位呵护民营市场主体发展,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四)加快转型升级,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以科技自立自强为导向实施高质量先进制造业行动,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聚焦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中心,围绕“5+3+7+5”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大幅提高龙头企业本地配套率,力争制造业突破万亿规模。改造升级“老字号”,建设国内先进的汽车整车生产体系和完善的零部件配套体系,重塑机床制造产业领先地位,研发生产新一代通用机械装备产品,发展一批新兴重矿装备,推动电力装备应用突破。深度开发“原字号”,推进冶金建材产业特色化、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推动石油化工产业向精细加工延伸,提升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全链条增值水平。培育壮大“新字号”,做大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先进制程整机装备和零部件研发,构建机器人产业创新生态圈,加快航空产业基础设施和整机能力发展,促进生物医药新产品研发转化,发展高性能医疗器械及健康养老装备,壮大新材料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布局智能机器人、生物技术等未来产业。坚持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装备制造业赋能增效,深化网络信息安全基础硬件生产和平台建设应用,构建5G基础设施及应用体系,丰富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推动智能终端制造业和智能传感器产业多元化发展。

  推动数字沈阳建设。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统筹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物联网建设和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全面推进工业互联网普及应用,推动“星火·链网”超级节点加快形成区域性服务能力,促进企业上云上平台,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深化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推广应用。增强数字政府效能,优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动市域治理“一网统管”,强化政府运行“一网协同”,加速推进“一码通城”。提升数字社会治理水平,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加强数字乡村建设,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覆盖面。

  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重点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高技术服务业,提升会展业市场化、品牌化、国际化水平,构建完善现代物流体系,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产业链金融。以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抓手,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多样化和高品质转变。发展服务型经济,推动商贸流通业品牌化发展,积极发展“夜经济”,培育壮大直播电商、线上医疗、远程办公等新业态。发展流量型经济,健全运营操作平台,提升流量资源汇聚和辐射能力。发展总部型经济,推动领军企业设立区域综合性总部、职能型总部机构,培育形成一批总部楼宇。

  (五)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聚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坚决整治“大棚房”违法占地问题,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加强制种基地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产品加工集聚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持续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引导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农村电商发展行动,提升农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农村承包地管理,依法依规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抓好沈北新区、于洪区国家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多种方式盘活集体建设用地,全面消除村集体“零”收入村。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产权交易体系。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各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统筹推进供销社、集体林权、农业水价等领域改革。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打好县域经济发展翻身仗,强化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支持,做大主导产业,着力提升县域开发区、产业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纵深推进飞地经济,创新城区与县域“1+1对1”对口帮扶模式,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县域商业体系,加强县域商业市场主体培育。压茬推进中心镇建设,加速培育“小城市”和县域副中心,建成一批特色小镇、专业村。

  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农村生产生活生态,落实村庄规划,保护传统村落,塑造乡村特色风貌。持续推进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提高县城综合服务带动能力,加强乡镇为农服务中心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持续改善乡村水电路气等设施条件,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统筹农村污水、黑臭水体和生活垃圾治理,推进“美丽庭院、美丽村屯、美丽田园”建设,组织实施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

  (六)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全面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着力增强文化软实力,加强文化资源挖掘、展示、利用、弘扬,提升文化品质,建设文化强市。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深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教育,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新型智库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水平。加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网信事业发展。积极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

  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升。深入研究梳理历史文脉,深度挖掘和弘扬传承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加强重点遗址考古挖掘,建设新乐遗址公园等综合性场馆。推进历史片区、历史建筑等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提升盛京古城综合保护利用水平,积极创建5A级景区,系统实施景观提升、资源活化、服务提升工程,打造文化地标和旅游目的地。统筹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化名村建设。

  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做强特色文化品牌。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建设一批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加快“百馆之城”和“书香沈阳”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普惠化推进文化下乡服务。培育“文化+”新业态,做强设计服务、信息服务、沉浸式体验等文化创意产业,大力发展冰雪经济,推进棋盘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完善拓展中街、太原街等特色商业街区功能,促进文商旅深度融合。加快体育强市建设,抓好国家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使用综合试点和体育产业消费试点,办好系列品牌赛事,实施优势体育项目振兴发展行动,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发展。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常态化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革命遗址保护和利用,赓续红色血脉。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提高创建标准,强化动态管理,更好发挥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示范引领作用。全覆盖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做精各类志愿服务品牌,标准化规范化推进文明实践。

  (七)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持续提升生态品质。

  扎实推进碳达峰行动。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有序压减非电用煤,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实施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强化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加快传统产业节能低碳改造升级。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推进绿色制造和清洁生产,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实施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大力发展节能低碳建筑和清洁取暖,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实施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强化固废、垃圾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实施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拓展绿色化产业场景。实施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强化生态系统固碳作用和碳汇能力。实施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构建全域生态保护格局,落实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系统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稳步有序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深入开展抗霾攻坚,持续改善大气质量。强化河湖长制,构建水资源保护网,开展重点河湖水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推进受污染耕地和建设用地管控修复,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风险。

  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探索建立系统长效的生态目标落实机制,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强绿色发展政策保障。健全环境治理监管评价体系,强化“三线一单”刚性约束,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公益诉讼制度,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升优质生态产品服务供给能力。

  (八)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打造现代化生态化国际化大都市

  以人民至上为根本实施高品质城乡建设行动,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促进功能升级和布局优化,着力打造更富时代感、极具吸引力的幸福生活场景,用绣花精神塑造北方国际大都市的“高颜值”,让城市更加美丽、更显魅力、更具活力。

  持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注重留白留璞增绿,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高标准编制实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总体城市设计,科学安排人口分布、产业布局、空间利用。完善中心城区空间结构,抓好城市核心板块规划建设,合理布局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加强城市风貌管控,统筹空间形态、经济业态、文化活态、环境生态,注重特色要素设计,彰显城市底蕴。

  构建通畅的综合交通体系。完善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快速路、干线公路网络。推进沈白高铁、沈丹铁路外迁、桃仙机场二跑道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地铁3号线、4号线、6号线、2号线南延线、1号线东延线建成通车,完成地铁三期工程,谋划实施四期工程,打造轨道上的城市。推动四环立交化和智能化改造、东部旅游大道等工程,打通干线公路断头路、瓶颈路。提高街道空间品质,建设形成南北环城水系绿道。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沈飞、东塔机场等重大项目搬迁改造,加快低效工业用地腾退改造和批发市场统筹规划。持续推进老旧小区及背街小巷整治工程,突出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要求,建设“完整社区”。开展城乡接合部综合整治,改善城市出口路市容环境。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统筹推动道路有机更新,提升城市自然蓄水排水能力。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围绕市政设施、停车泊位、共享单车、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方面,推进城市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创新,健全网格化管理体系。纵深推进城市体检,有效治理“城市病”,深入实施重点区域、关键部位整治行动,持续开展洁化序化绿化亮化美化文化行动,展现整洁有序安全智慧的城市管理新形象。

  (九)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汇聚振兴发展强大合力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政通人和、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自觉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提升人大工作质量水平。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发挥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完善人大监督制度,加强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用精准监督促进问题解决、工作落实。提升人大代表能力素质,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尽责。强化政治机关意识,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身建设。

  推进政协协商民主。把牢正确政治方向,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健全协商规则、丰富协商内容、创新协商形式,完善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落实机制。巩固拓展区域联动协商,完善政协系统联系指导工作机制。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广泛凝聚思想共识。充分发挥界别优势,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落实“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要求,强化政协委员责任担当。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提高统战意识,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支持各民主党派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提高多党合作制度效能。持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切实维护宗教领域和谐稳定。做好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积极引领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精准做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探索做好港澳台和海外统战工作的有效抓手,努力壮大爱国力量。

  做好新时代党的群团工作。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领导,确保群团组织坚决贯彻党的意志和主张。广泛开展职工技能竞赛、青年志愿者行动、巾帼创新创业行动等活动,动员群众在振兴发展一线建功立业。坚持服务群众的工作生命线,多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不断增强自身凝聚力和感召力。

  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坚持法治城市、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注重运用法治手段防范和化解各领域突出问题。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率先突破,坚持各级政府带头诚信守法、依法履行职能,加快推进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城市建设。扎实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公正高效权威司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强对司法活动的全链条监督,提高司法办案质量和效率。深入推进全民守法,全面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巩固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打造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铁军。

  (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保障改善民生

  把促进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开展更高质量就业行动,打造舒心就业品牌。促进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精准帮扶困难群体就业,支持新就业形态发展。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更加和谐的劳动关系。实现低保救助、特困供养标准城乡统一,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体系,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快教育现代化,打造幸福教育品牌。深化教育改革,高质量完成“双减”试点任务,加强中小学校和教师队伍建设,抓好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让学生享受到舒适、兴趣、充实、安全的教育。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特色发展、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终身教育灵活发展,支持在沈高校“双一流”建设。

  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加快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开展健康沈阳行动,打造健康沈阳品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建成东北地区卫生强市。加快补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短板,持续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农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覆盖,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健身休闲、食品等产业深度融合。落实生育政策,完善配套措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做好国家医保DRG改革示范区建设,持续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建成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织牢兜底性养老服务网,扩大普惠型养老服务覆盖面,加强养老服务智能化管理,打造品质养老品牌。优化居家养老,扩大社区养老,做强机构养老,支持专业化机构运营家庭养老床位,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构建互助性养老服务网络,满足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养老服务需求。发展智慧医养结合服务,推动医疗服务进社区、进家庭。加快壮大养老产业,挖掘“银发经济”潜力。

  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坚持共谋共建共治共享,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推动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深入践行“两邻”理念,实施党建聚邻、服务暖邻、科技安邻、社会助邻、和谐睦邻、文化亲邻工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五社”联动机制,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化共享的基层治理服务平台,建设社区有颜值、有温暖、有内涵,居民有尊严、有认同、有希望的幸福家园。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沈阳。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严密防范敌对势力渗透颠覆破坏活动。强化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做好政府债务等风险管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维护重要基础设施安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科学精准有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毫不放松、从严从细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环境同防”各项措施,健全高质量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强化生物安全保护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升防汛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处置能力。创新开展国家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加强地下管网、道路交通、燃气使用等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整治,扎实推进国家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工作体系建设试点。建立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完善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违法犯罪,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信息化、科学化,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层层压实管党治党责任,全面提升党的建设质量,为推动沈阳振兴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一)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自觉养成在吃透党中央精神前提下开展工作的习惯,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党章党规党纪,坚决做到“五个必须”,坚决防止“七个有之”。加强政治监督,持续做好巡视和督导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具体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二)着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好干部标准,树牢以干成事论英雄、以解决实际问题论能力、以高质量发展项目和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论业绩的鲜明导向,优先使用在重大斗争实践中、风险考验中挺身而出、表现突出的干部。不断优化各级领导班子功能,拓宽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探索建立更有效、更科学的干部资源配置模式,统筹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工作。坚持把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事关长远的重要任务,完善年轻干部育选管用全链条机制,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专业化、能够担当振兴发展重任的骨干中坚。持续提升公务员管理效能,高标准推进教育管理,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提高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战略要求转化为具体项目和具体行动的能力、利用外部资源和社会资本发展壮大沈阳的强烈意愿和能力水平。增强斗争精神,赞成什么,大张旗鼓;反对什么,旗帜鲜明。优化绩效考评体系,完善容错纠错机制,让整个干部队伍有底气、有干劲、有奔头、有希望。

  (三)切实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始终做到“八个坚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促进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着力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创新平台,集聚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健全“人才+项目+基地”机制,以“带土移植”方式一体引进项目、团队和技术,推动人才工作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广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培育首席技师、卓越工程师、盛京大工匠。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升级人才政策,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以风景、人文、时尚为要素打造青年友好型街区,以平台、环境、新经济为重点建设人才成长型城市,不断优化拴心留人的人才发展环境,解决好人才医疗保健、子女就学、父母养老等后顾之忧,让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向往沈阳、扎根沈阳、圆梦沈阳。

  (四)不断完善基层组织体系。高质量推进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大力推动城市基层党建提质增效,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推动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促进国有企业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巩固深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切实加强新兴领域党建。树立鲜明强基导向,推动人力、物力、财力向基层倾斜,健全完善基层权责体系,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选优配强、管好用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和党务干部。抓好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

  (五)持续深入推进正风肃纪反腐。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一步做好精文减会、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全面推进基层减负增效。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重点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坚决查处重大工程、重点领域、重要岗位腐败问题,大力惩治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持续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不断完善监督体系,全面提升大数据监督效能,充分发挥巡察利剑作用,强化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维护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同志们,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我们一定要坚决响应、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向全党发出的伟大号召,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大力推进思想真解放、深解放,坚决冲破一切影响和制约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体制机制障碍,把干事担事、善作善成作为职责所在、情怀所在、价值所在,说了算定了干,勇于直面矛盾、解决问题,决不“绕道”、决不退缩,以更加昂扬向上的姿态阔步新征程、担当新使命、谱写新篇章。

同志们,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奋力推动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公选王遴选网推荐参加辽宁公务员遴选的考生们学习>>>

【辽宁遴选面试真题】2017年9月19日辽宁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遴选面试真题

【2021辽宁省直遴选考点】张国清人民日报发文:奋力实现辽宁振兴发展新突破

本文地址:http://lx.gongxuanwang.com/kdjj/lxsskd.html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公选王”或“公选王遴选网”
每天分享:遴选资讯、遴选热门考点、遴选真题、遴选预测题……

上一篇: 【2022浙江公务员遴选重磅考点】数字化改革助力整体智治之“152”体系与 “141”体系

下一篇: 【2021辽宁沈阳公务员遴选重磅考点】王新伟当选沈阳市委书记!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

  • 热门专题
  • 热门点击
  • 今日文章
关于我们| 严正声明| 联系我们| 申请友链| 付款方式| 网站导航| 今日更新
公选王网校——公务员遴选在线学习平台 公选王公务员遴选网——15年专注遴选研究 公选王网站——中国公选遴选考试培训领跑者,专注遴选考试培训研究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或者支付稿酬。
售前咨询:
131-6465-6773 / 150-7242-7607
售后服务:
150-7242-8589 / 173-6330-3787
在线咨询

题库

APP下载

回到顶部
在线咨询

题库

APP下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