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月7日在福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福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吴贤德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福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暨市十五届政府工作回顾
2021年是福州发展历程上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福州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福建、福州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向在我市举办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发来贺信,给全市人民极大关怀和鼓舞。
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勠力同心、真抓实干、拼搏进取,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我们沉着应对疫情,落实“四早”和“快、严、实、细”要求,全市未出现本土新增病例。我们扎实做好“五促一保一防一控”,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取得新的进展。我们重点建设六个城、打响五大国际品牌、实施九大专项行动,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250.26亿元,增长12.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9.85亿元,增长11%;进出口总额3258.8亿元,增长30.1%;实际利用外资80.9亿元,增长1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00亿元,增长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715元,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7%;城镇登记失业率3.16%。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任务。一年来的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
(一)产业发展提质增效。规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长9.3%左右。坚持扶引大龙头、培育大集群、发展大产业,136家工业龙头企业累计新增产值突破千亿元,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0个百分点。开展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行动,发布园区市级地方标准2个,打造千亿园区、五百亿园区各4个,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经验做法入选中国改革年度典型案例。实施16条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建立“1+N”工作机制,引进产业链项目45个。推进东南汽车城建设,东南汽车完成股权重组、实现增资复产。信息技术、光电、生物医药、氢能源等4个产业集群入选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成功举办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暨首届数博会,东南大数据产业园新入驻企业192家,马尾物联网产业基地新引进关联企业156家,新增“上云上平台”工业企业800家,数字经济增加值预计突破5000亿元。实施“海上福州”建设重点项目185个,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成为全国首个“碳中和”工业园区。三产增加值预计增长10%左右。提速现代物流城建设,入选“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城市,举办第十三届中国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化大会。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举办首届中国跨境电商交易会。购销供应链企业销售额突破2000亿元。深入推动政金企对接合作,落地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体系试点,新增上市企业3家。开展“惠聚榕城消费季”“有福之州·乐享国庆”等系列活动,激活消费市场。入选全国首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城市。在全省率先新建大众茶馆38家。举办各类展会52场,规模超104万平方米。成功举办第八届丝路国际电影节、第七届海丝国际旅游节等活动,三坊七巷、上下杭获评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永泰嵩口镇获评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新增4A级旅游景区2家,全市接待游客9010万人次、增长16%。民间投资增长7%左右,11家企业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福耀集团、核电“华龙一号”、京东方荣获中国质量奖。
(二)创新活力持续激发。启动“一城四区、十片多点”科创走廊建设,金山科创街区等58个项目落地动建,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建设稳步推进,入选“科创中国”试点城市。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700家、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348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70家。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5家,新认定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众创空间20家,软件园入选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5个项目入选省级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项目,3项科技成果获评国家科学技术奖。闽都院士村启动建设,新建院士工作站1个、专家工作站24个。举办“好年华,聚福州”等活动,引进高层次人才2300人、高技能人才7000人,“榕博汇”工作机制获评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最佳案例。
(三)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开展“抓项目促提升”“攻坚120天”专项行动,完成交地11.4万亩,动建福融新材料产业园、万洋众创城等项目1404个,建成福建电信东南信息园、兴化湾海上风电场等项目971个,“五个一批”综合考评连续16个季度位居全省前三。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专项行动,协调解决企业问题2718个。实施招商效率和招商质量提升工程,引进落地福米智能制造产业园、经纬卫星运营中心等产业项目4794个、总投资1.19万亿元。开展“数字·绿色”技改行动,实施飞毛腿电池工业园、高意碳化硅等重点技改项目165个,技改投资预计增长15%。顺利推进国家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新建5G基站4192个、电动汽车充电桩1020个,建成5G高精度定位系统、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40个,水系智慧调度、5G+智慧城市等项目荣获世界智慧城市大奖。福厦客专、道庆洲大桥、城区北向第二通道等基础设施项目进展顺利,“一闸三线”闽侯、长乐、福清输水线路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水口坝下工程一线船闸试通航。
(四)改革开放纵深推进。设立福州新区直管区,福州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推出全国首创举措11项。实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17项,“林长制”“湾滩长制”和“海上环卫”机制全面推行。福州都市圈加快建设,闽东北协同发展区68个协作项目完成投资607.3亿元。开展市管国资国企改革重组,形成“龙头引领+专业标杆”发展格局。实施营商环境改革4.0版,实现开办企业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内。在全国率先开展居住权登记,连续两年被列为全国“登记财产”领域标杆城市。国际航空城建设扎实推进,机场二期扩建工程进展顺利,福州综合保税区封关运作,江阴港综合保税区在全国率先开展内外贸智能监管试点,福州港货物吞吐量保持全省首位。中印尼“两国双园”项目取得重大进展。举办2021年福州国际友城文化节,与美国檀香山市、越南下龙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第四届海丝博览会暨第二十三届海交会、第九届海峡青年节、第十二届海峡两岸船政文化研讨会等活动成功举办。榕港澳、闽浙赣皖、泛珠三角区域协作日益密切。侨务、异地商会等工作富有成效。
(五)城市品质明显提升。滨海新城加快建设,商务印书馆分馆、第二工人文化宫建成开放,东南快速通道万新路复线段、菜鸟智能骨干网核心节点等45个项目竣工投用,滨海新城岸段入选国家美丽海湾优秀案例。三江口生态公园正式开园,南江滨东大道完成品质提升,建成梁厝南片区道路等16个项目。实施新一轮城市品质提升项目921个、“九个一批”综合提升项目326个,城乡品质提升综合绩效位居全省第一。地铁6号线长乐段、5号线荆溪厚屿至螺洲古镇段实现空载试运行。洪山桥、洪塘大桥建成通车,新改扩建市政道路161.2公里,完成城区缓堵项目35个,新增更新公交车212辆,新辟优化公交线路68条,新改建公交站台81个,新增便民停车泊位3万个。实施连片旧屋区改造54个、481.95万平方米,整治老旧小区198个、涉及群众4万户。启动住房租赁市场试点,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2.9万套。有效落实“河长日”“河湖长制”,实施“两江四岸”提升工程,打造西河智慧体育公园等滨江精品景观带8个,旗山湖、晋安湖建成开放。开展鳌峰、海峡会展中心等片区高品质饮用水试点,建成全省首个高品质饮用水水厂。新建市政供水管网110公里、污水管网149公里、燃气管网151公里。完成城区缆化下地63.5公里。建成城市管理综合体2座,城区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清理批而未供土地1.53万亩,处置“两违”1091万平方米。整治“散乱污”企业超4500家。全省唯一城区空气优良天数比例100%。开展新一轮古厝普查登记和保护利用,新店古城遗址公园建成开放。
(六)乡村振兴扎实开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预计达1100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8.37万亩,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23.98万亩。新建设施农业2183亩,生猪、蛋禽养殖规模化率超90%、位居全省第一。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2个、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4家,入选中国农业企业500强7家。新增国家级最美休闲乡村1个、省级美丽休闲乡村3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4个,永泰入选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加快建设,下水“百台万吨”深远海智能养殖平台5套。实施福州鱼丸品牌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开设福州鱼丸品牌店30家。成功举办2021渔业周·渔博会、第二届菌博会等活动。实施省市乡村振兴试点项目1547个,新增乡村振兴中、高级版试点村72个,提升乡村振兴精品线路16条。选认省市县科技特派员1321人。新建农村公路232公里、农村生活污水配套管网500公里、乡镇生活污水配套管网190公里,完成裸房整治1万栋,新建“绿盈乡村”287个。少数民族聚居区、革命老区、海岛等地区加快发展,山海协作、对口支援、东西部协作等工作深入推进。
(七)民生福祉日益改善。各级财政用于民生支出74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9%。完成为民办实事项目59件。新改扩建核酸检测基地3个,接种新冠疫苗1565万剂次,建成市重大疫情综合管理系统。市疾控中心新址等20个重点医疗卫生项目加快建设,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正式开诊。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8所、中小学20所,清华附中福州学校全面招生,新组建教育集团32个。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平台投入运营,6个社区(村)获评全国首批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成立福州海峡交响乐团,群众艺术馆、少儿图书馆新馆加快建设。举办世界女子围棋赛等国际体育赛事,参加东京奥运会、陕西全运会取得历史最佳成绩。完成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长效机制健全完善,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鼓楼获评国家智能社会治理综合实验基地。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编制、信访、仲裁、司法行政、行政复议、民族宗教、军民融合、国防动员、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民兵预备役、双拥、海防、人防、反走私等工作继续加强。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统计、科普、气象、防震、地方志、档案、老龄、青少年、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红十字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八)自身建设不断强化。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面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抓好“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开展“转作风、强服务、办实事”专项行动,持之以恒纠治“四风”,深化移风易俗专项治理,政风社风民风持续好转。开展“亮晒比学”活动,全面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标本兼治抓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落实。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守廉洁制度。一线考核、容错纠错等机制不断完善,效能问责209人次。审计监督力度不断加大。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决议,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6件、修改政府规章1件、废止政府规章2件,办复省、市人大代表建议517件,满意率达98.45%。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落实转化政协专报22件,办复省、市政协提案458件,满意率达100%。
2021年各项任务的完成,为市十五届政府的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过去五年,“多区叠加”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国家支持福州都市圈发展,省委、省政府实施强省会战略,福州城市带动力不断增强。过去五年,全市经济总量持续攀升,连续四届入选全国文明城市,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福州城市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过去五年,我们成功举办4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等重大会议活动,福州城市影响力日益扩大。
五年来,我们聚焦“机制活”,发展活力动力持续增强。福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近9%,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90项举措全国首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福州片区13项创新举措在全省复制推广,生态文明试验区24项重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深化“放管服”改革,完成4轮简政放权,获评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数字政府发展指数位列全国省会城市第四。国企改革、社会治理、农业农村、财政金融、投融资及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深化。全市进出口总额累计达1.3万亿元、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400.5亿元、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906家,发起成立“21世纪海上合作委员会”。榕台融合不断深化,新设台资企业788家。
五年来,我们聚焦“产业优”,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培育形成5个千亿产业集群,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金融业增加值均突破千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产值超百亿工业企业(集团)达15家、占全省近三分之一。三产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50.1%提高到57%以上。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总量连续五年全省第一。累计招引项目1.74万个、落地动建项目8751个、建成投产项目3590个,万华化学、申远聚酰胺一体化、华电新能源总部等一批投资超百亿项目落户福州。
五年来,我们聚焦“百姓富”,社会民生事业全面发展。每年财政民生支出占比保持75%以上,累计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290件。累计新增就业67.86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8%。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3.3万个、义务教育学位9.35万个,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从4.75张提高到5.4张,养老床位总数从3.85万张提高到5.05万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持续加大,建成开放17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获评全国首批精准脱贫示范城市,连续四年在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效考核中获得“好”的等次。群众安全感率达99%以上。
五年来,我们聚焦“生态美”,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滨海新城建设全面铺开,长乐撤市设区顺利完成。“三纵三横”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地铁1号线、2号线开通运营,市政路网密度从每平方公里7.29公里提高到8.38公里。城区内河基本完成治理,小流域优良水质从62.5%提高到96.3%,获评全国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新增绿化面积2万亩,植树造林47.2万亩,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称号。空气质量保持全国省会城市前三。实施连片旧屋区改造282个、老旧小区整治740个。首创垃圾分类“三端四定”福州模式,成为全国9个垃圾分类工作免检城市之一。建设美丽乡村885个。生态环保党政目标责任制考核保持全省前两位。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市委带领全市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直、省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驻榕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关心支持福州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向奋战在一线的所有抗疫工作者、志愿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疫情发展存在不确定性,经济增长面临较大压力;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发挥不够,人才支撑不足;龙头企业、“链主”企业不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步伐亟需加快;海港空港等门户枢纽功能不够强;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品质仍需优化,乡村振兴工作还有差距;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领域存在短板;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不够高,干部队伍能力素质还要持续加强,等等。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新一届政府努力方向和2022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根据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紧扣“四个更大”重要要求,以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为主题,以全面落实强省会、福州都市圈战略为重点,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重点建设六个城、打响五大国际品牌、实施九大专项行动,统筹发展和安全,率先实现现代化取得更大突破、全面迈向国际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努力在新发展阶段新福建建设中当龙头、走前列、作示范。
今后五年,新一届政府将朝着以下目标进行不懈努力:
奋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保持7.6%左右、总量突破1.7万亿元,常住人口达1000万人左右,省会首位度达25%以上。现代产业体系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接近3%,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35%,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60%,培育形成6个千亿产业集群,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00家、千亿工业企业(集团)5家、百亿工业企业(集团)30家。滨海新城、福州大学城、东南汽车城、丝路海港城、国际航空城、现代物流城实现量级跃升。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辐射带动福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
奋力实现更有效率的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续深化,营商环境评价成绩进入全国标杆城市行列,市场主体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福州新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成为对外开放合作的重要窗口,五大国际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力争长乐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超2200万人次、福州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800万标箱、实现高铁进机场。榕台融合深入拓展,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先行城市。
奋力实现更加公平的发展。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促进共同富裕。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学前普惠学额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保持在40张以上,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3.8人,三甲医院(不含省级)达8家,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5.3万张,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80岁。
奋力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城市功能品质显著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大气、水、土壤、海洋等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河湖水系综合治理成为全国典范,实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目标。全市森林覆盖率力争达58.5%,空气质量稳定在全国重点城市前列,主要河流优良水质比例优于省考核要求,全面消除Ⅴ类及以下水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迈出坚实步伐。
奋力实现更为安全的发展。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更加健全,粮食安全、防汛抗旱、金融风险等应急管理和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城市大脑体系高效运转,现代城市的数字底座、感知体系、智能中枢基本建成,精细化管理水平和运行服务保障能力有效提升。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和多元化解机制日趋完善,文明城市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各位代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作出了“高举旗帜牢记嘱托,勇担使命砥砺前行,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的战略部署,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发出了“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而努力奋斗”的号召。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苦干实干,坚持项目带动,实施“项目攻坚落实年”行动,一项一项抓落实,推动新一届政府工作开好局、起好步。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出口总额增长8%,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完成节能减排降碳任务。
为实现今年预期目标,必须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按照“四早”和“快、严、实、细”要求,强化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实施人防技防、人物同防,科学精准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与此同时,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区域协同,全面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落实强省会战略。以六个城作为重要承载,以五大国际品牌作为关键支撑,以九大专项行动作为着力点,突出创新驱动,加快产业强市建设,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完善城市功能品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增强省会城市影响力、发展带动力、区域竞争力。承接省级下放的审批权限,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主动对接上级部门,积极争取要素保障和资源支持,推动更多项目、资金和优质资源在省会集聚。
推进都市圈建设。落实《福州都市圈发展规划》。加快修建228、316、308等国省道和城际铁路等大通道,规划实施政永高速、江涵大桥等重大项目,打造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谋划推进温福、昌福、福赣、福衢等高铁建设,强化与省外重点城市群的交通联系。推动福州都市圈与马祖打造“福马共同家园”。推进闽江黄金水道、深海养殖合作等十大区域协作项目,建立闽江上下游水环境安全预警联防联控机制,推动e福州平台应用向都市圈扩展。
(二)坚持科教兴城,持续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优化创新布局。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福州片区先行优势,推动“一区二十四园”协同创新。按照“六个一流”标准加快福州大学城建设,统筹推进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和闽都院士村建设,新增科创走廊载体100万平方米以上。支持福耀科技大学(暂名)筹建新型应用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加快闽都创新实验室、海峡实验室等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海西创新研究院、清华—福州数据技术研究院、福州海洋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发展。
培育创新主体。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新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00家、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5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0家。落实激励企业创新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推广“科技贷”“高新贷”等特色金融产品,力争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总量达255亿元。搭建市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力争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成交额达70亿元。
引育创新人才。实施科技人才培育计划和“福聚英才”战略计划,办好“好年华,聚福州”“榕博汇”“榕匠汇”等系列活动,推广“榕智汇”线上招聘平台,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2500人、高技能人才7600人以上,吸引应届高校毕业生来榕留榕就业6.5万人以上。建设青年友好城市,为广大青年、各类人才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突出龙头扶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发展特色现代农业。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建设高标准农田4万亩,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21万亩以上。开展种业创新发展五年行动,培育种业创新领军企业2家。加快闽清茉莉花茶产业园、福州金鱼产业园、琅岐果蔬基地建设,打造一批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新建设施农业2000亩以上,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22个,培育“一村一品”专业村36个,力争七大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超2500亿元。发展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等产业,在市区和景区周边培育一批乡村旅游特色村,办好2022渔业周·渔博会、第三届菌博会等活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完善园区建设标准体系,实施补短板项目290项以上,力争全市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推动重点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加快申远二期、宝钢德盛绿色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动建福顺微电子技改、迈新生物诊断试剂等项目。强化龙头企业挂钩服务,支持恒申控股、永荣控股、中景石化、长源纺织等企业做大做强。推动新型材料、光电、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氢能源等产业发展壮大,力争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突破3500亿元。推动福耀玻璃、京东方科技等企业打造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新增“上云上平台”工业企业600家以上。加快东南汽车城建设,推动东南汽车引进战略投资,支持福建奔驰扩大产能。
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六个城规划建设若干个总部经济区或集聚区,推动华为福建区域总部等项目建设。组建国有会展企业,举办各类展会规模130万平方米,打造东南会展高地。发挥产业园区、楼宇资源优势,形成一批服务业特色集聚区。推动优势产业链与供应链融合发展,打造一批供应链品牌。大力引进持牌金融机构,提升马尾基金小镇、朱紫坊基金港集聚能级。实施企业上市“榕腾计划”,力争新增上市企业5家。加快发展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推动直播电商快速发展。培育跨境电商领军企业,建成跨境电商产业园区2个以上。
(四)发挥比较优势,做大做强做优“四大经济”
壮大数字经济。积极融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力争数字经济增加值达6500亿元以上。办好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暨第二届数博会,引进数字经济项目150个以上,构建数字应用场景80项以上。实施华为人工智能孵化中心、全球数字教育装备展示平台等新基建项目,建成联通互联网科技园、百度人工智能资源平台等数字福州项目。推进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综合性试点工作,抓好鲲鹏和鸿蒙生态建设,加快构建电竞产业生态,争取数字人民币试点。完善政务数据汇聚共享机制,公共数据汇聚总量力争突破60亿条。打造大数据开发利用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建立数据资产运营体系,促进数据产品交易。
发展海洋经济。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开展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持续建设“海上福州”。实施蓝谷海工装备、长乐外海海上风电、华东船厂二期技改等重点项目150项以上,推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信息服务业等海洋高新产业发展。下水“百台万吨”深远海智能养殖平台2套,加快东瀚“海洋牧场”建设。支持远洋渔获上岸,加快渔港建设。推进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建成马尾深海时代产业园、连江长恒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等园区。
培育绿色经济。完善大樟溪、敖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出台排污权储备和出让工作实施意见,推广碳排放权、排污权等权益质押融资产品。加快林业碳汇发展,推进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工作。动建国家级清洁能源制氢基地,打造一批示范性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加快发展绿色建筑,促进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加强危险废物管理,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确保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93%、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达96%。
繁荣文旅经济。加快建设全域生态旅游市,打响“有福之州”品牌。培育邮轮旅游、会展旅游、商务旅游、康养旅游、工业旅游、研学旅游等业态,引进落地知名文旅企业、高端度假酒店、重大文旅项目。新增4A级旅游景区1家以上,推动鼓山风景区、船政文化景区争创5A级旅游景区,推进传统老字号、非遗技艺、文艺演出进景区。创新旅游品牌营销,提炼“福”文化IP,办好海丝国际旅游节等活动。完善旅游公共服务配套,构建智慧旅游平台,提升旅游体验。发展街头文化艺术,推动音乐产业基地、音乐特色街区建设。新建提升一批温泉主题特色街区和特色小镇,建成螺洲温泉水厂。实施发展游轮、游艇、游船三年行动,建成游船码头4处,提升闽江游品质。开发流花溪等内河旅游线路9条,建成白马河等特色水街12条。
(五)畅通内外循环,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挖掘消费潜力。加快商业步行街提档升级,引进国际知名商业、酒店品牌,打造高品质商圈。引导境外高端消费回流,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持续开展“惠聚榕城消费季”活动,培育“宅经济”、首店等多样化消费模式,建设“智能+”消费生态体系。推进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打造一批夜间经济和美食特色街区。支持闽菜餐饮企业连锁化经营发展,启动建设中国闽菜博物馆。加快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激活农村消费市场。
推动有效投资。用好重点产业招商地图,加强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力争落地宝武碳业碳纤维、福米第三代半导体等重点产业项目50个以上。新增入库大东海高端精品钢铁等“五个一批”项目1700个、总投资8500亿元。推进正太新材二氧化钛等1600个市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4850亿元以上。动建福建LNG接收站、思嘉新材料等投资亿元以上的攻坚项目550个、竣工460个。实施恒美光电偏光片、祥鑫铝合金等投资亿元以上的技改项目130个。
扩大对外开放。统筹布局大枢纽、大通道,发展海铁、空铁等多式联运,打造“海丝”国际枢纽机场和枢纽港口。加快机场二期扩建工程,争取高铁进机场项目获批,推进福州长乐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申报,培育壮大临空物流、临空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国际航空城。加快建设江阴港区6—9号泊位、罗源湾港区6—7号泊位、罗源牛坑湾围垦等项目,建设丝路海港城。加快104国道、丹江大道等15个项目建设,开工港后铁路、丹贵公路等16个项目,力争竣工福建海峡汽车及冷链物流产业园等7个项目,建设现代物流城。推动设立中印尼“两国双园”(福建·元洪)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争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榕设立领事机构。争取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制度试点,支持RCEP成员国相关机构在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内发起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推动在我市举办“华侨论坛”暨世界华侨华人大会。
促进榕台融合。推动福顺半导体、优你康光学等项目建设,加快福州台商投资区、台湾农民创业园等园区发展,在医疗健康、建筑规划、旅游、咨询设计等专业服务领域扩大对台开放。扎实推进“小四通”福州侧项目建设,促进福马率先融合发展。落实台胞台企同等待遇,开展台企迁入迁出“一窗通办”。办好第十届海峡青年节等活动,吸引来榕就业创业实习的台湾青年和人才500人以上。
(六)推进改革攻坚,着力塑造体制机制新优势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推出首创性举措30项以上,争取形成系统集成的全国典型案例1个以上。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等国家级改革试点,深化县域治理、医药卫生体制等集成改革。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市属国企主要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充分激发民营企业、侨资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开办企业3个工作小时内办结,力争10个以上营商环境评价指标进入全国标杆行列。改造提升市行政服务中心,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政务服务,建成“智慧办”支撑服务平台,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无人化”智能服务大厅。培育发展信用服务市场。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推动福州法务区建设。
(七)提升功能品质,不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加快新区建设。推进立华智纺科技、恒申合纤智能化技改等项目建设,持续壮大纺织新材料产业集群。推进博思人工智能产业园、达华卫星互联网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建成贝瑞和康数字生命产业园二期、滨海新城信息产业园一期等项目。推进滨海高速一期、滨海新城综合医院二期、福建师大附属滨海小学、沿海防护林带、水系治理等项目建设,完善新城基础配套。以会展岛、火车南站周边等重要节点为抓手,开展三江口片区城市设计,优化区域功能、项目布局、生态景观,推进国际植物园等项目建设,打造高颜值、高品质的“城市会客厅”。推动闽江口、福清湾、江阴湾等区域开发建设。
提升承载能力。实施新一轮交通缓堵工程,动建东西向快速通道、象山隧道改造等项目35个,新改扩建市政道路100公里,谋划城区“四环路”和南北向快速通道。开通地铁5号线一期、6号线,提速地铁滨海快线、4号线建设,动建地铁2号线东延线、6号线东调段。新增更新公交车200辆,新辟优化公交线路30条,建设公交综合场站3个,增设公共停车泊位4000个。建成科技治超项目46个。建设城区防洪排涝项目32个,建成“高水高排”东线、北线工程。加强城区内河常态化管理,完善水系联排联调机制。推动闽江干流防洪提升工程前期工作,建成“一闸三线”、霍口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新改建供水管网80公里、燃气管网100公里,改造二次供水设施2万户。推进国家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初步建成智慧社区等6个应用场景、13个平台。
改善城市面貌。推进名城保护、“两江四岸”等提升工程。实施黄山、火车南站周边等6个城市更新项目,实施旧屋区改造60个,整治老旧小区200个,打造完整街区18个。提升城市门户道路9条,改造提升人行道30条,新建“港湾式”非机动车停车区40处,改造提升福道130公里。打造城市主题公园13个、精品公园3个,力争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5%以上。开展城市精细化、标准化、智慧化管理提升年行动,推进园林管养、市政设施养护市场化改革。巩固垃圾分类“三端四定”成效,建成城市管理综合体2个,力争分类准确率达90%以上。
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新培育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家、家庭农场示范场17家。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开展村庄清洁“六清一改”。加快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确保年度投资计划达100亿元以上。新培育乡村振兴中、高级版试点村60个以上,新打造乡村振兴精品路线10条以上,提升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古村落。开展数字乡村建设,提升乡村公共服务和乡村治理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健全科技特派员信息化服务平台,新选认省市级科技特派员500人以上。深化与宁夏固原、陕西渭南、新疆奇台、西藏八宿等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
(八)厚植生态底色,努力实现山清水秀城美
深化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扎实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研究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碳达峰时间表、路线图。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落实能耗双控,严格区域环境准入,落地应用“三线一单”成果。推动“绿盈乡村”提档升级,培育一批“绿盈乡镇”。加快生态云平台二期建设,提升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控制监测能力。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自然资源资产审计。
打好污染防治持久战。完成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2.0深度治理,确保优良空气天数比例稳定在98%以上。严格落实“河长日”“河湖长制”,抓好闽江、敖江、龙江等重点流域及小流域综合治理,打击非法采砂,主要流域优良水质比例不低于94.4%,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力度,健全建设用地生命周期联动监管制度。落实“湾滩长制”,推进1115个入海排污口分类整治,常态化开展海漂垃圾治理,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达82%以上。
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推行“林长制”,植树造林5.9万亩,改造提升低质低效林、疏林地8.37万亩,建设森林景观带0.52万亩。改造提升松林12.2万亩,突出做好松材线虫病防治。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推动闽江河口湿地申报国际重要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综合治理水土流失9万亩。做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
(九)实施温暖榕城行动,聚力创造高品质生活
建设教育强市。落实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两个只增不减”。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3所、中小学17所,新增公办园学位1.2万个、义务教育学位1.8万个,幼儿园公办学额覆盖率达57%以上、普惠学额覆盖率达90%以上。新增教育集团10个以上。实施小学入学“六年一户学位”政策。夯实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成效,完善课后服务体系,落实专项经费安排,促进课后服务提质扩面升级。推动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和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建设。推进天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福州联合学院建设。支持闽江学院、福州职业技术学院、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市属高校加快发展。继续实施“优秀学校、优秀校长、优秀教师”带动工程,遴选培养市骨干教师、名师等800人以上。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持续抓好特殊教育、老年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
打造健康福州。推动浙大医学院附一医院与孟超肝胆医院合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动建市皮肤病院南院,基本建成孟超肝胆医院金山院区、市疾控中心新址等项目。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力争市中医院五四北分院主体封顶。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软硬件设施。依法实施全面三孩政策,力争实现普惠性托育机构县(市)区全覆盖。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达50%以上,80%以上的综合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创建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新改建全民健身设施项目350个、健身路径300条、游泳池11片、智慧体育公园4个。继续办好自行车、马拉松、羽毛球、龙舟、围棋等体育赛事。全力备战第十七届省运会。
繁荣闽都文化。加快群众艺术馆、少儿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科技馆等新馆建设。高标准建设世遗展示馆、世遗教育平台,加快三坊七巷、福建船政等项目申遗进程。强化历史文化街区、古厝等遗产保护利用,成立三坊七巷历史研究会、福州市古厝研究会。力争完成福建协和大学历史建筑群保护修复。支持寿山石雕、脱胎漆器、软木画技艺、闽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培育福州海峡交响乐团等本土一流艺术团队,营造高雅艺术氛围。加强文艺精品创作,推动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事业持续发展。
完善社会保障。开发公益性岗位3000个以上,新开辟劳务协作基地20个以上,新增引进外来劳动力2万人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以上。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升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水平。开展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申报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建设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示范点15个、长者食堂70个、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4个,新增家庭养老床位4000张、普惠性养老床位1000张。新增各类租赁住房7万套左右,动建安置型商品房3000套。发展社会救助、慈善和残疾人事业。
(十)深化平安建设,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建设韧性城市。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快建设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食品药品安全、“菜篮子”、防汛抗旱等应急管理和保障体系。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推进市应急物资仓库、滨海应急仓储基地等项目建设。
强化社会治理。加快城市大脑体系、“12345”服务平台和e福州体系建设,实现e福州便民自助终端镇街和五城区社区全覆盖。推广军门社区工作法,实施新一轮社区综合提升行动,推进38个社区精品建设。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加强反走私工作,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福州。全面启动“八五”普法。加强军民融合、国防动员、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民兵预备役和双拥、海防、人防等工作,创建新一轮省级双拥模范城。依法加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残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做好统计、科普、气象、防震、信访、保密等工作。
争创文明典范。实施“有福之州·典范之城”文明城市提升行动,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工作。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推进诚信建设。实施“温暖榕城—志愿服务‘五化’建设”行动,完善提升百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阵地。
三、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强化政治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秉承弘扬习近平同志在福建、福州工作期间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运用好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政府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提高行政立法工作质量和效率,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规定,深入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持续提升行政复议与行政应诉能力,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高效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
提升服务效能。传承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作风,深入开展向谷文昌、廖俊波、潘东升等先进典型学习活动。办好73件为民办实事项目,让政府工作更有民生温度。始终把抓执行、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巩固和拓展机关效能建设成果,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注重提振干部精气神,坚决防止简单化、乱作为,坚决反对不担当、不作为,营造亮晒比学、竞相发展的良好氛围。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持续整合优化政务网络及服务平台,加快国产化协同办公系统推广应用。
恪守廉洁从政。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提高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综合功效。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肃财经纪律,推进审计全覆盖。
各位代表,新征程任重道远,新使命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毅前行、接续奋斗,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努力在新发展阶段新福建建设中当龙头、走前列、作示范,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公选王遴选网推荐参加福建公务员遴选的考生们学习>>>
【2022福建公务员遴选重磅考点】尹力在中国共产党福建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全文)
【2022福建公务员遴选重磅考点】图解 | 福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
公选王官方微博
关注我们,获取热门遴选发布资讯